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擊一下右上角的 「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來源/古風文史 作者/古風文史在我國四大名著之中,水滸傳在其中以造反為內容核心,將官逼民反的內容不斷遠揚,不過現實中和有文學掩蓋之后的兩個梁山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原本的歷史中,梁山泊有是有,但那只是一個據點,宋江起義只是一群流寇,打順風仗可以,但逆風仗不行,去看看水滸,這才符合歷史,也符合原著的模樣。
而后面的內容都是施耐庵徒弟羅貫中自己瞎琢磨寫的,還不如看殘水滸。扈三娘弩箭偷襲射殺李逵,為父報仇,陳千金毒死董平,大快人心,秦明回故地祭祀死去的親人,邀請宋江吳用花榮,可以這幫人沒好意思去。比如秦明回家大罵花小妹,被經過的花榮聽到,回家后自感羞愧郁郁而終,扈成當時逃脫后自盡被欒延玉救下,發憤圖強,與欒延玉聯手殺死了宋江排去商議招安的人和一些當年參加家破人亡的垃圾。
在歷史的情節之中宋朝大軍來攻,宋江與盧俊義產生分歧盧俊義帶著官軍派投降了,宋江迂腐頑抗,結果打輸后,想投靠金人,被張叔夜海上攔截伏擊,最后跟隨宋江的36人死傷大半。
而且歷史上以宋江為首等36人確有其人,只是沒有水滸傳里那麼大規模 水滸就是根據一些雜劇或者民間故事套用進去的 就像武大郎和武松歷史上確有其人 但是不是同一個朝代 武松比武大郎大了幾百歲 就像三國演義一樣都是改編夸大 ,都是有著后人的文學加工而掩蓋的痕跡了。
而這些水滸傳招安前的故事也比較精彩,流傳度也高(不光是水滸作者的功勞,很多故事已經通過元雜劇流傳開了)。
但是后面的南征北戰,精彩程度大打折扣,純軍事文,感覺就是寫出來給「梁山好漢」臉上貼金。征遼沒有宋江的參與,原本大敗,諱為取勝。抗金,除了關勝是抗金英雄,其他人要麼跑路(楊志)、要麼投降(彭玘)、要麼被岳飛韓世忠剿滅(解寶等等)。烏合之眾,不足成事。
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游戲規則,宋江這一套班子最適應占山為王,根本不適合在朝廷上跟人斗爭,也不適合高烈度戰爭。老版里面李雪健老師扮演的宋江上朝的時候氣勢跟別人就不一樣,一舉一動真就像小地方的小吏進了廟堂,規則都沒搞清楚,根本玩不過別人是正常的。
而且在后期的水滸之中,施耐庵還是有意寫分化問題的。但是他不明說 但是有很多線索,白龍廟好幾次寫出參加的人名字。
就是為了讓大家記住這些新來的都是沖著宋江 不是因為晁蓋 上山后還特意寫出了不按功勞排,新來的和舊有的分開坐。表面上是好區分,實際上是宋江一伙新來沒有功勞排座次肯定落后,到後來段景住偷馬,點名送給宋江。你說晁蓋多沒面子,基本可以說上梁山只知道宋江不知道晁蓋,表面沒說,字里行間已經透露出來被架空。
說到底還是惡犬當道,權貴用百姓血汗揮霍無度,好漢們直接啃食百姓。除去他們喊得替天行道與兄弟情義,也不過是一伙尋常盜匪。看者是用現代的眼光看他們,沒有看到他們的歷史局限。
不能否定人性當中的美好,因為道德與星空是我們最敬仰的東西。這些東西也是我們存在下去的原因。但是人行世間多為妖魔。我們欲求太多,難免有時候放棄底線,不擇手段。這個世界有好有壞,但最多的還是我們這群普通人。做好事怕犧牲太多,做壞事又膽量不足。我只是說我們不應該只看到一面,人性當中的卑劣與其遮掩,不如直視。
少不讀水滸啊。小時候看老水滸電視劇,就覺得鴛鴦樓征方臘分外血腥嚇人;大一點讀白話譯本,又覺得陷害盧俊義入伙逼反朱仝分外下作殘忍;現在已是社畜多年,再看其相關,又覺得故事是如此的悲劇痛苦。
要不怎麼叫上梁山呢?好好的日子誰不想過,梁山上的人用刀子殺人是壞人,沒上梁山的用權力用心機害人就是好人了嗎?殺一個小孩子人人喊殺,上頭一天政策一句話可會讓無數人破家無生路,逃難乞討,賣兒鬻女,甚或易子而食,上至天子廟堂,下到胥吏差官,哪一個能說是干干凈凈清清白白?無非是爭一個活路而已。
最后,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