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覺得老了,走幾步都喘,我不會已經邁入老年人行列了吧?」
「瞎說什麼,你才61歲,老年人怎麼也得七八十才對。」
近年來,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明顯,人們對老年人的年齡界限因此變得越來越難以界定。
那麼,到底多少歲才可以被稱為「老年人」呢?
世衛組織通過對全球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的測定發布了一份最新年齡判斷標準,該標準將人的一生劃分為五個年齡段。
18~44歲這個區間屬于年輕人。45~59歲這個區間屬于中年人。60~74歲這個區間則屬于老年人。74~90歲這個年齡段屬于高齡老人。90歲以上則屬于長壽老人。其實,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醫療水平的提高,加上健康意識的提升,可以看到人們的壽命長度也在不斷延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副主任、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家周脈耕等人在《柳葉刀》子刊上發表的文章指出,到2035年,國人的預期壽命或將增長到81.3歲。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經提高到77.93歲。
圖源自網絡
雖然根據這個標準60歲之后就會被劃分進老年人群體,但當今社會對于老年人的界定已經不是年齡上的劃分,甚至很多老年人健康狀況和生活方式比很多年輕人還要好。因此,保持健康態比年齡數字來的更有意義。
關于人類壽命的極限,眾說紛紜,但從古至今人類壽命發展規律確實在不斷延長,如今有研究稱人類壽命或可超過120,達到150歲,表示這個階段將是人類自我修復力的極限。
這個推測一來是基于群體壽命分布規律,二來是基于細胞分裂上限或其他物種壽命演繹推出。但對于人類極限這個議題,目前學術界還有很多爭議點。
但是反觀現實生活,似乎很少有人能活到120歲以上的,關于這一點,德國有科學家通過對576名百歲老人觀察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老人中,年齡越大,往往家族的長壽機率也很高,而且歲數越往后,往往受遺傳影響更大,也就是說是否長壽,遺傳基因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同時研究也表明,環境和生活習慣也是影響壽命的重要因素,往往生活方式越健康的,一般要活得更久一點。
瑞典有研究人員在《GeroScience》上發表過相關研究,他們通過比較百歲老人和非百歲老人的血液生物標志物,發現長壽老人在60歲后都出現了血糖、肌酐水平低,尿酸水平較低,總膽固醇和鐵偏高的三種特點。而他們的秘訣就藏在以下這3件事里。
1、走路是長壽最佳良藥
很多人其實都忽視了走路的重要性,根據醫學期刊《BMJ》雜志公布的運動與死亡關系研究中,發現散步20分鐘就可以預防46%的潛在死亡風險,也就是說走路和死亡風險下降是息息相關的。
此外走路還可以幫助減輕體重、改善心血管健康、強身健體、改善消化能力以及降低糖尿病風險。
2、做好「吃動平衡」
當然除了走路以外,想要長壽還要更多運動量,幫助身體形成強健的抵抗力,延緩衰老速度。
而且,健康的飲食習慣也很重要,特別是老人更要保持多樣化的飲食結構,多攝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3、心態好是長壽的前提
除了上述兩個因素外,其實良好的生活心態,也是延年益壽的秘訣。當你選擇健康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你的身體也會得到正向反饋,生活質量也會變得更好。
其實長壽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現象,除了本身基因外,其實后天你的生長環境和生活狀態都在影響你的最終壽命,所以堅持健康生活方式,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衰老,才是長壽的正確通路。
參考資料:[1]《最新研究稱人類壽命或可達150歲!那為啥多數人都活不到?殘酷的真相是…》.科普中國.2021-06-28.[2]《研究發現:60歲后有這三個特點的人,或最有希望長命百歲!》.健康時報.2023-10-12.[3]《中國人全球最怕老!專家:50歲不算老,這是生命最好的年齡》.生命時報.2018-05-0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