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國畫
设计
情感百態
養魚
酷車
歐洲王室
軍事
趣味測試
俄羅斯新聞
奇聞趣事
插畫趣聞
動漫影音
國際新聞
動物社
装修
大马新闻
綜合推薦
老年生活
旅行風光
創業職場
生肖解析
毛孩
歷史趣聞
健身達人
美食菜譜
明星
美妝時尚
日本印象
科技遊戲
搞笑故事
萌寵樂園
熱點新聞
歌曲明星
搞笑貼圖
體育競技
星座课堂
獅城資訊
影視新聞
生活常識
心靈語錄
育兒分享
佛緣佛語
手工DIY
历史故事
生活小妙招
老照片
植物
健康養生
娛樂明星
奇趣
全部
    
「您受苦跟我有關系嗎?」「養不起就別生!」00后出手整頓教育!
2023/09/18

網上關于中國式家庭教育很熱門的一個輿論是:窮人到底要不要生孩子?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有人會說:「想那麼多干嘛,先生下來再說」,「孩子成長的如何,看他自己的造化」。

秉持這樣觀點的父母比比皆是。

非但不能給自己的小孩提供正常的成長環境,甚至還要對孩子進行「道德式綁架」。

「爸爸媽媽沒有能力,但是孩子你一定要爭氣」、「父母把你養這麼大不容易」、「我們家什麼條件你不是不知道」。諸如此類的話語,充斥在孩子的人生里。

如此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將自己所謂「人生的指望」都扣在孩子身上,不容許有任何喘息和反抗的機會。這樣的家庭教育,事實上,是最失敗的教育。

生而不養,不如不生。成長起來的00后,開始出手整頓教育。「父母輩的辛苦,不是下一代也要跟著受苦的理由」。

就像電影《何以為家》中黎巴嫩小孩的獨白:我希望養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因為我不想關于童年,記憶中只有暴力、辱罵、挨打、貧窮。

每個小孩來到世界都想會被人愛戴,而不是生活里煎熬的一塊爛肉,受盡委屈掙扎。

養孩子不是「多雙筷子的事兒」,家庭教育也不是「壓力式的雞湯」,說句「都是為了你」就是愛和陪伴。

或許有的父母會說,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強調自己的辛苦與血汗,是想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艱難,讓他們知而上進,讓他們懂得父母的付出。

但這些父母的言語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會讓他們陷入窒息的自我懷疑和愧疚。

就像曾經看到的一句話:最窒息的父母不是一味的壓制你,而是壓制你同時又能感受到他們內心對自己的愛。

這種強烈的負罪感,如同「以愛為名」的道德綁架,將孩子陷入自我矛盾的精神內耗境地。

在心理學中,蘇珊·福沃德提出了:「情感勒索」的概念。

它指關系中的一方利用另一方的責任感、愧疚感、罪惡感等來控制對方,以達到自身的目的和需求。情感勒索分為四種類型: 施暴型、自虐型、引誘型和悲情型。

中國式家庭教育常見的便是最后一種。將父母自身的犧牲,轉化為孩子心里的一座大山。

但事實上,所謂的「爸爸媽媽過得這麼難,都是因為你」、「爸爸媽媽為了你犧牲了這麼多「等等之類的話語,歸根究底,是其自身缺乏將人生變好的能力。

下一代是希望,是寄托,但不是推卸責任。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沒道理自己的人生過不好,就去強求孩子為其承擔。

經常刷到這樣的短視訊:年紀輕輕的父母,一貧如洗的家庭環境,卻養育著三、四個孩子。視訊中的父母,不僅毫無愧疚,反而自得其樂,得過且過。

雖說孩子是家庭未來的希望,但如果父母自身都無法給予孩子正常的家庭條件和教育,除了增添生活的負累,又有何益?

在這樣「道德綁架式」教育成長起來的小孩,會因心性不同,產生兩種結果。

一種是自卑敏感,認為自己拖累了父母,還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

這樣的孩子自我價值感低,不敢表達需求,不敢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仿佛牢牢的生活在父母的鉗制之下,強烈的不配得感充斥整個成長環境。

另一種則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對父母抱有怨恨。成年之后,不學無術,吊兒郎當。

因此,為了避免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出現以上情況,合理正確的教育方式應該被每一位父母所掌握,沒有一定經濟基礎就不要生孩子的準則也應該納入思考的范圍。

正如張愛玲在書中說的那樣:如果孩子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勞碌、貧困、痛苦,那麼不生不失為一種最好的選擇。

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傳宗接代,而是將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

那些打著「生娃養老」「延續香火」等旗號的人,其陳腐的價值觀念應當舍棄在時代之后。

00后出手整頓教育,「生而不養,不如不生」的思想觀念恰恰是一代青年責任感的體現。

父母和子女之間,是相互的成全。如果有一天你想生個孩子,希望能在擁有基本的物質經濟條件后,給予他愛與陪伴。

讓孩子可以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走的更遠。而不是苦苦掙扎在山腳下,望不到人生前行的方向。

站長推薦

超級雙效犀利士,助勃+延時雙效合一💪!半顆就讓你硬邦邦👊,超強續航⏰只需498元💵即可試用!!!

三部熱度破3萬的電視劇:肖戰扛劇能力被認證,楊紫一人帶飛三人
2023/10/01
當我們歡度國慶時,跟中國同日「慶生」的一個小島國卻為生存掙扎
2023/10/01
子午谷奇謀,就算失敗也只損五千,諸葛亮這麼不敢冒險?
2023/10/01
朋友圈的「僅三天可見」,大多是這樣的女人,格局很高
2023/10/01
52歲黎姿罕曬全家福慶生,與富豪老公放閃,3個女兒身高直追媽媽
2023/10/01
長期服用降壓藥,會影響男性性功能?醫生提醒:3類降壓藥要注意
2023/10/01
45歲男子,每天堅持夜跑5公里,一年后他的身體有什麼變化?
2023/10/01
條件不符就別尬演「悍匪」了,38歲黃軒告訴你,啥是教科書式變態
2023/10/01
別人問你工資多少,聰明的人這樣回答,很巧妙,不傷人!
2023/10/01
張作霖還有孫子!去世80年后,張閭實回來為他掃墓,警告日本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