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受苦跟我有關系嗎?」「養不起就別生!」00后出手整頓教育!
2023/09/18

網上關于中國式家庭教育很熱門的一個輿論是:窮人到底要不要生孩子?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眾說紛紜。有人會說:「想那麼多干嘛,先生下來再說」,「孩子成長的如何,看他自己的造化」。

秉持這樣觀點的父母比比皆是。

非但不能給自己的小孩提供正常的成長環境,甚至還要對孩子進行「道德式綁架」。

「爸爸媽媽沒有能力,但是孩子你一定要爭氣」、「父母把你養這麼大不容易」、「我們家什麼條件你不是不知道」。諸如此類的話語,充斥在孩子的人生里。

如此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將自己所謂「人生的指望」都扣在孩子身上,不容許有任何喘息和反抗的機會。這樣的家庭教育,事實上,是最失敗的教育。

生而不養,不如不生。成長起來的00后,開始出手整頓教育。

「父母輩的辛苦,不是下一代也要跟著受苦的理由」。

就像電影《何以為家》中黎巴嫩小孩的獨白:我希望養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因為我不想關于童年,記憶中只有暴力、辱罵、挨打、貧窮。

每個小孩來到世界都想會被人愛戴,而不是生活里煎熬的一塊爛肉,受盡委屈掙扎。

養孩子不是「多雙筷子的事兒」,家庭教育也不是「壓力式的雞湯」,說句「都是為了你」就是愛和陪伴。

或許有的父母會說,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強調自己的辛苦與血汗,是想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艱難,讓他們知而上進,讓他們懂得父母的付出。

但這些父母的言語從孩子的角度來說,會讓他們陷入窒息的自我懷疑和愧疚。

就像曾經看到的一句話:最窒息的父母不是一味的壓制你,而是壓制你同時又能感受到他們內心對自己的愛。

這種強烈的負罪感,如同「以愛為名」的道德綁架,將孩子陷入自我矛盾的精神內耗境地。

在心理學中,蘇珊·福沃德提出了:「情感勒索」的概念。

它指關系中的一方利用另一方的責任感、愧疚感、罪惡感等來控制對方,以達到自身的目的和需求。情感勒索分為四種類型:施暴型、自虐型、引誘型和悲情型。

中國式家庭教育常見的便是最后一種。將父母自身的犧牲,轉化為孩子心里的一座大山。

但事實上,所謂的「爸爸媽媽過得這麼難,都是因為你」、「爸爸媽媽為了你犧牲了這麼多「等等之類的話語,歸根究底,是其自身缺乏將人生變好的能力。

下一代是希望,是寄托,但不是推卸責任。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沒道理自己的人生過不好,就去強求孩子為其承擔。

經常刷到這樣的短視訊:年紀輕輕的父母,一貧如洗的家庭環境,卻養育著三、四個孩子。視訊中的父母,不僅毫無愧疚,反而自得其樂,得過且過。

雖說孩子是家庭未來的希望,但如果父母自身都無法給予孩子正常的家庭條件和教育,除了增添生活的負累,又有何益?

在這樣「道德綁架式」教育成長起來的小孩,會因心性不同,產生兩種結果。

一種是自卑敏感,認為自己拖累了父母,還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

這樣的孩子自我價值感低,不敢表達需求,不敢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仿佛牢牢的生活在父母的鉗制之下,強烈的不配得感充斥整個成長環境。

另一種則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對父母抱有怨恨。

成年之后,不學無術,吊兒郎當。

因此,為了避免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出現以上情況,合理正確的教育方式應該被每一位父母所掌握,沒有一定經濟基礎就不要生孩子的準則也應該納入思考的范圍。

正如張愛玲在書中說的那樣:如果孩子出生,是為了繼承自己的勞碌、貧困、痛苦,那麼不生不失為一種最好的選擇。

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傳宗接代,而是將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

那些打著「生娃養老」「延續香火」等旗號的人,其陳腐的價值觀念應當舍棄在時代之后。

00后出手整頓教育,「生而不養,不如不生」的思想觀念恰恰是一代青年責任感的體現。

父母和子女之間,是相互的成全。如果有一天你想生個孩子,希望能在擁有基本的物質經濟條件后,給予他愛與陪伴。

讓孩子可以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走的更遠。

而不是苦苦掙扎在山腳下,望不到人生前行的方向。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
「墳旁有三物,子孫享富足」,都是哪「三物」,趕緊看一看有沒有
2023/11/20
102歲楊振寧跟嬌妻合影,他一臉嚴肅疑似不悅,47歲翁帆臉還稚嫩
2023/11/20
趙雅芝曬70歲生日照,終于肯坦然接受衰老了,沒美顏皺紋這麼真實
2023/11/20
烹飪技巧大揭秘:如何做出嫩滑可口的麻婆豆腐
2023/11/20
「狗尾巴草」是個寶,用它來煮水喝,或能幫助解決這4個常見問題
2023/11/20
老人年齡劃分新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3件事別忘了做
2023/11/20
古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3/11/20
從你家狗的睡姿判斷它是否依賴你,都是「安全感」惹的禍
2023/11/20
網紅ABCD媽翻車風波升級!二姐三弟親吻,舉止曖昧,更多槽點被扒
2023/11/20
曝張東健妻子高小英偷稅3億!奢靡生活曝光,宋慧喬李敏鎬卷風波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