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念念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系刪除
-
科考七次才中,被周圍人嘲笑,被考官鄙夷,卻最終光榮上岸,成為晚清第一名臣。
在能人輩出的年代里,他的天賦落于人后,卻靠著努力脫穎而出,并帶領整個家族走向輝煌。
時至今日,他的思想仍然廣為流傳,由其語錄編著成的書籍暢銷近百萬冊,為無數人開啟智慧之路。
他就是曾國藩,被后世譽為立身、立功、立德三不朽的第一能臣,也是一位靠著自己改變命運的普通人。
從籍籍無名到後來名垂千古,曾國藩驗證了,人這一輩子沒有不能為之事,哪怕人到中年,依舊有逆天改命的機會,關鍵在于兩個字:學習。
01:努力學習,終有出頭之日
曾國藩出身貧寒,沒有任何資源可以倚仗,唯一能使他前進的就是學習。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曾國藩將這句話記在心里,每每早起讀書,刻苦修煉。他全心投入的樣子,連外人都為之動容,後來也影響了整個家族。
科考六次不中,并沒有打需要他努力向上的意志,反而使他更加努力。
因為每一次。他都比曾經的自己更為進步,後來量變形成質變,他終于一舉上岸。
不論在哪一個時代里,學習都是普通人能夠改變命運最佳的方法。
通過學習進修來積累知識,增長技能,使我們能夠走到更高的層次中,更好施展抱負。
到了中年,人之所以陷入瓶頸,就是因為我們漸漸忽略了學習。
時代不斷發展,競爭日益激烈,曾經的技能早已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只有不斷學習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學習不僅僅是對于書本的鉆研,更多的是對于整個人生的探索。
學習該有的技能,學習為人處世,學習如何與自己和解,每一次學習都能消除煩惱,使人的精神和思維更進一步,從而與別人拉開差距。
學習必然很難,正如曾國藩在學習初期也有著無法專注的現象,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受益終生。
如果曾國藩不去學習,他就只能是命運長河里的一顆沙粒,不會像現在這樣名垂青史。
如果我們不去學習,就只會被時代的浪潮所淘汰,在晚年空留遺憾。
當你沒有更好的方法能使自己一飛沖天時,不如就沉下心來學習吧。有了學習的意識,人生就有無限可能。
02:學習,使人豁然開朗
曾國藩在進入職場之后并不順利,那時的他曾因為高中而驕傲自滿,看不起其他人。在朝堂之上他甚至口出狂言,得罪了無數大臣。
本以為自身的能力能夠在朝局掀起一番風浪,但事實恰恰相反。
朝堂之上能人眾多,反而顯得他見識淺薄,能力不足,平白鬧了笑話。
那段時間曾國藩無比困惑,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創造輝煌。
就在迷茫之時,他又開始進行伏案讀書。
他從書中讀名人傳記,讀名家箴言,讀歷史的不斷更迭。
讀書豐富了他的思想,解答多年的困惑,教給他如何立身做事。
他這才發現,原來曾經的思想很多都是錯誤的,只有在書籍中刷新思維之后,眼前才豁然開朗。
也就是從那開始,曾國藩的能力更上一層樓,在朝局中越走越遠,最終受世人敬仰。
人到中年總有無數困惑,我們的思想已經到達瓶頸,沒有辦法再為自己解疑答惑。
這時就應該像曾國藩一樣讀書,從書中尋找圣賢對于世人的教導,讓自己重新思考人生方向。
年少時要努力融入世界,中年之后就要從世界中脫離而出,重新找到自己。
從書中學習、沉淀、反思、升華,一步步完成超越,我們也將不斷進步,在中年之后一往無前。
曾國藩并未受命運眷顧,要不然他也不會科考七次才中,他的成功完全靠個人努力。
學習是曾國藩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這也促使了他成為一代名臣。
身為普通人的我們也能像他一樣擁有學習的意識,讓自己在此之后不斷進步,努力綻放。
中年是全新的起點,愛學習、會學習的人,終將走入更燦爛的人生。
END.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