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樂「白面書生」溫貴,只用3年將社團擴大10倍,獨立成為第一黑幫

黄朔 2022/08/18 檢舉 我要評論

他目光長遠,投身小社團后,在一次與敵對幫派沖突時,憑借智力以少勝多,成為社團的老大。

他管理社團后,將社團勢力擴大十倍,僅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站穩腳跟后,將社團發展為香港第一黑幫。

他就是和安樂的「白面書生」,溫貴。

和安樂這個社團自創立以來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這一百多年中,香港大小社團不下百個,能保存至今的寥寥無幾。

早年的和安樂之所以能在眾社團中脫穎而出,那絕對是離不開溫貴這個人的!在此不得不說說和安樂創立以來的歷史。

1906年,香港第一家華人投資的汽水廠,叫做「安樂汽水廠」。汽水廠里的這幫工人組成一個小團體,并且只是依附在「勝和」幫會里的一個堂口,由于出身「安樂汽水廠」便稱為「安樂堂」。

也正因為是「安樂堂」的主要成員都是汽水廠的工人,所以江湖人也稱之為「水房」。

1909年的端午節,「黑骨仁」從廣東到香港召開洪門大會,「黑骨仁」是洪門天寶山碧血堂的「五哥」,在洪門內地位崇高。來港后發現此地社團林立,雖然都稱為洪門,但實際上都各自為政,有利益沖突時甚至是自相殘殺。

于是「黑骨仁」在會上號召大家應當「以和為貴」,提議大家在名字前面都加一個「和」字,因此「安樂堂」演變成了「和安樂」。

「和安樂」也有自己社團獨有的詩句:「本堂名字和安樂,獅子頭來玻璃身,金漆招牌揚四海,百十年來到如今。」

「和安樂」的創會祖師「大眼勝」與鄒日光等人雖在江湖上頗有地位,但實質上卻是毫無野心之輩,因此和安樂在早期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小社團。

1921年,溫貴加入了和安樂,在短短的三年內,溫貴讓和安樂從一個不入流的小社團,一躍成為全港勢力最強的社團之一!

溫貴此人,要說武力也就與常人一樣,要說文采實質上也不怎麼樣,但他勝在一顆強大的野心,內心充滿向上爬的強烈欲望。

溫貴早就想投身這些社團之中,卻一直沒找到門路,這邊沒找到門路并不是說沒有社團要接納他,而是他怕自己一身本事沒有發揮的余地,一直都沒有相中一個合適的社團。

按常理,許多初出茅廬的人都喜歡到大公司工作,畢竟聽著就比較有牌面。但事實上,大公司內部儼然一個小江湖,想上位往往需要方方面面的關系,真爬上去得到重用了,那也是猴年馬月之后的事情了。

反觀那種有框架的小公司,往往員工都需要身兼數職,忙是忙了點,但能學到真本事,掌握更多權力,只要公司壯大,自己的地位就跟著提高。當然,這邊指的是有能力的人。

溫貴自認為能力不差,因此就懷著滿腔熱血,加入了當時的小社團和安樂。

所謂「是金子到哪都會發光」,沒多久后,作為底層馬仔的溫貴,就在一場與其他社團的紛爭中,將自己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和勝堂這個社團,與和安樂一直以來都有利益沖突,但在那年,實力較強的和勝堂對和安樂的打壓尤為激烈,和安樂大佬雖無雄才大略,卻不是慫貨,直接就是帶著人硬鋼。

那次雙方在九龍的油麻地大觀酒樓下約架,大佬聽取溫貴的建議,提前帶人埋伏在各大巷子,以少量人馬勢弱,隨后詐敗將和勝堂人馬因入各個巷內,抵消對方人多的優勢。

在巷內埋伏已久的和安樂人馬趁勢各個擊破,和勝堂人馬被打得落花流水,隨后和安樂乘勝追擊,和勝堂一敗涂地,油麻地從此牢牢掌控在和安樂旗下。

靠著這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溫貴可算是在江湖上揚名立萬,由于靠著智力取勝,江湖人稱之為「白面書生」。

老大「蛇王南」特意開香堂,為溫貴舉行「平地一聲雷」的儀式,溫貴從原先的「四九仔」一躍成了和安樂的「白紙扇」(軍師級人物),并且成了社團的「揸數」(社團管賬的,地位與社團坐館平齊)。

這也算是溫貴眼光獨到,選中了好社團,選中了好老大,因此他才能在進社團沒多久,成為一方大佬。

當上「揸數」沒多久,溫貴獨到的眼光再次令人驚嘆。

當時的黑幫主要的業務,多數都是以「黃」、「賭」、「毒」或者收保護費等等。溫貴卻認為那樣的收入有限,作為管賬的他認為「讓錢生錢」對社團發展才是最有利的。

于是他下令,造「海底」!造「海底」是黑話,實質上就是做一份會員名冊,在冊的所有會員都要繳納會員費,每人每個月交六毛錢,這筆錢成為社團的基金,在當時六毛錢大概可以買30多斤大米,也算是會員們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

溫貴有了這個基金,他另辟蹊徑,在油麻地開設寫字樓,在用這筆錢來做高息放貸。

在當時相對安定的環境下,壞賬的幾率不高,因此和安樂財源廣進。溫貴靠此日進斗金,用錢來擴張地盤、廣招馬仔,接著再開分店、再招馬仔,就這樣形成了一套良性循環且可復制的商業模式。

在溫貴當「揸數」的不到3年間(坐館與揸數皆為兩年半一任),和安樂由原本僅有的300多名成員,擴張到了三千多名!按人數算,可是將社團擴大了十倍。

早期香港稱為「和字頭」的社團,皆依附于「和合圖」旗下,可以說「和合圖」是所有「和字頭」社團的鼻祖。

1930年,已經壯大的「和勝和」宣布脫離「和合圖」,自立門戶。此時的和安樂仍是「和勝和」旗下的一個堂口,溫貴成了和安樂里的超級元老。

雖說他早已退位,但社團的實權仍舊牢牢把控在他手里,在社團內仍舊是那個說一不二的溫貴。

看著和勝和脫離和合圖,溫貴內心再次燃起熊熊斗志,他也想帶著和安樂自成一派。于是溫貴開始在暗中謀劃,開始為社團積攢實力。

1934年,蓄謀已久的溫貴帶著和安樂脫離了和勝和,從此和安樂自成一派。

既然是自立門戶,那操作模式便與之前依附在和勝和時期不同,溫貴對此早有規劃。

他將社團內部分為十條「線」,從大本營油麻地延伸出去,九龍占六條「線」,港島占兩條,新界及荃灣各一條。而每條「線」都派出「紅棍」與「白紙扇」各一名來坐鎮。

在每條「線」的下面又設立多個「堆」,這些「堆」則由頭目來帶領。社團有需要時,溫貴一聲令下,底下各「線」各「堆」一環扣一環,在調度上做到如臂使指、做事雷厲風行,效率大大地提高。

在溫貴的一系列舉措下,和安樂的成員呈直線上漲,甚至有其他社團的人改投到和安樂,社團基金也越來越多,溫貴在社團內的威望更是無以復加。

一時間,和安樂一舉超越了「和勝和」、「和合圖」等大社團,成為香港規模最大的社團。在江湖上就有傳言為證:「最老福義興,最大和安樂。」

和安樂這個「香港第一黑幫」的頭銜,一直延續到1941年。

1941年,正值二戰期間,香港也難以幸免于難(感興趣的可以查看紀錄片《香港大淪陷》),這次淪陷足足被占領了3年零8個月,對于黑幫也是一次大洗牌,自此開始和安樂就沒落了。

不得不說,溫貴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組織型」人才。雖是文的不行,武的也不行,但他的野心之大、目光之長遠,配上井然有序的做事方式,即便是在其他行業也是有發揮的余地的。

就如漢高祖劉邦,一樣也是文武都平平無奇,甚至還有點潑皮無賴的本性,但細品他的一生,會發現他除了將「知人善任」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之外,也是一個擁有極大的野心之人。

所以說,想要成功,除了自身能力之外,還得有一顆「野心」!有目標、有夢想,愛拼才會贏!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