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邵逸夫與邵仁枚兩人創立「邵氏電影」,由邵逸夫擔任總裁,從70年代開始,邵氏電影將重心轉移到電視上。而1970年才創立的嘉禾電影卻異軍突起,接連拍攝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等佳作。1980年,新藝城電影公司成立,開創了大受歡迎的開心鬼與最佳拍檔系列,鼎盛時期曾逼得勢如水火的邵氏和嘉禾聯手對抗新藝城。
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由麥嘉、黃百鳴、石天創辦于1980年9月,攝制的第一部影片是由石天主演的《滑稽時代》,最后一部電影則為《蠻荒的童話》。
新藝城能夠在短時間快速崛起就離不開背后強大的財團支持,它隸屬于金公主娛樂有限公司,而金公主的背后就是地產財團九龍建業,九龍建業與向氏家族淵源頗深。
除了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新藝城還擁有著獨擋一面的頂尖人才「七怪」,新藝城七怪包括麥嘉、石天、黃百鳴三位股東以及徐克、施南生、曾志偉、泰迪·羅賓四位才華橫溢的人。早期的新藝城「集體創作、集思廣益」的運營模式,「七人小組」各有所長,群策群力的結果就是不斷出品經典電影。
新藝城也憑借雄厚的資金支持大搞巨星策略,《最佳拍檔》就是模仿好萊塢電影007的大制作,其重金把許冠杰挖過來,使得《最佳拍檔》系列連續三年成為香港票房冠軍。
在《最佳拍檔》問世之前,新藝城賣座的電影是前一年的《追女仔》與《鬼馬智多星》,但1982年公映的《最佳拍檔》大賣2600多萬港元,刷新了由李小龍、許冠文所創造的港片賣座紀錄。當年新藝城砸下重金所打造的巨作因融入了諜戰、喜劇以及高科技元素,加上許冠杰、麥嘉和張艾嘉三個活寶之間插科打諢,給香港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盛宴。而同年由新藝城制作的另一部電影《難兄難弟》也賣出了1600多萬港元的好成績,使得新藝城迅速崛起。
1984年,黃百鳴成功將喜劇和驚悚元素結合,開創了大受歡迎的「開心鬼」系列,系列也捧紅了袁潔瑩、羅美薇、李麗珍、陳加玲等不少女星。由高志森執導,黃百鳴編劇及主演的首部「開心鬼」電影成本約兩百萬港元,卻獲得超過一千七百萬的票房。
八十年代末期,新藝城內部可以說處于四分五裂中,但是依舊有周潤發主演的《監獄風云》、《英雄本色》、《大丈夫日記》、《八星報喜》、《老虎出更》等賣座電影幫助新藝城維持著爭霸的局面。但隨著新藝城的自我分裂,與周潤發合作的電影公司越來越多,其它公司順勢挖角了周潤發。
新藝城起初成立之時,大伙是分工明確以及通力合作,當出成績之后卻因為利益分配不均而慢慢走向分裂以及衰敗。而公司分別是石天占股19%、黃百鳴占股9%,麥嘉和金公主則共同持有72%。在利益分配不均之下,久而久之就會人心渙散。雖然新藝城的核心是「七怪」,但不可能永遠一條心,在「僧多肉少」的情況下不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必然會先從內部瓦解。
因為曾志偉在新藝城并沒有股份,其分到的利益自然較少,在拍攝完《最佳拍檔2 大顯神通》后便離開了新藝城。
接著就是是徐克與施南生,曾志偉出走后由徐克接手《最佳拍檔3女皇密令》,雖然電影再一次打破香港票房記錄,但因為創作理念上的分歧而萌生退意。為了留住徐克與其女友施南生兩員大將,「金公主」親自出面挽留,還支持徐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使得徐克以「掛名」的方式留在了新藝城。
八十年代中后期,雖然還打著「新藝城」的招牌,但已經是「名存實亡」了。雖然麥嘉是新藝城核心創始人,但其在1986年與洪金寶合作的《最佳福星》,相當于是綜合了新藝城的《最佳拍檔》和嘉禾的《五福星》,雖然香港票房大賣,但《最佳福星》出品人卻是「嘉禾」。
在競爭那麼激烈的情況下,麥嘉這樣的做法使得新藝城的矛盾、分歧不斷擴大。
而石天在新藝城開始分裂的時候,就已經帶著自己的一組人馬單獨拍攝了《恭喜發財》、《八寶奇兵》等電影,可惜成績不太理想。1991年,新藝城解體,石天主演《財叔之橫掃天下》后退隱而轉投房地產業。懷著對新藝城的深厚感情,石天其后又成立新藝城集團公司,但業務已經與電影無關。
黃百鳴在喜劇塑造方面非常擅長,同時還有厲害的編劇高志森。在「最佳拍檔」、「開心鬼」系列大不如前后,黃百鳴帶著高志森與嘉禾合作了《合家歡》、《家有喜事》等電影。
新藝城不僅電影輝煌,其后還成立了「新藝寶」唱片公司,許冠杰是它的首位招牌巨星,像beyond、王靖雯、張國榮等都曾是它旗下的歌手。如果當年「金公主」能夠維持住新藝城的「七怪」,那麼它所創造的成績絕對要比之前的更高。
不論如何,還是要對當年的新藝城、對七位老前輩致敬,感謝他們創下了這麼多優秀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