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半夜,喵先生,我看到一條新聞:在電影《流浪貓鮑勃》中扮演主角,影響了全世界的人的貓鮑勃去世了。
喵先生,我想和大家最后一次分享流浪貓鮑勃的真實故事。
《流浪貓鮑勃》的主人公叫詹姆斯,從小父母離異的他,因為和父親一起生活時經常搬家、轉學,因此經常遭受嚴重的校園欺凌,後來因為無法融入和父親組成的新家庭,他選擇了露宿街頭長達10年之久,并在流浪期間染上了毒癮。
一只貓,
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嗎?
在詹姆斯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他的戒毒醫生為他申請了一間救濟室,就在詹姆斯入住的當晚,一只橙色的小貓悄悄潛入家中。詹姆斯當時并不知道這只貓會改變他的生活。
詹姆斯給橙貓取名鮑勃,當小鮑勃身患疾病時,為了給它治病,詹姆斯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傷好后的鮑勃似乎認出了詹姆斯這個鏟屎官,每天跟著他來到街頭陪他一起玩一起唱一起賣藝。
一次意外的相遇,
讓我們成為彼此生命中的羈絆。
一人一貓的組合很快成為了街頭的焦點,在可愛的鮑勃的幫助下,路人又給了詹姆斯不少錢。
人紅是非多,詹姆斯和鮑勃這對組合,很快就被人嫉妒了,詹姆斯還因為事故丟了好幾次飯碗。
沒有經濟來源的詹姆斯甚至買不起一罐罐頭食品來養活鮑勃。
因為他知道他餓了,但他的貓更餓了。
你不一定要有一個家才能擁有你。
而是因為你們是一家人。
在花完最后一分錢后,詹姆斯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與此同時,他的戒毒也到了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戒毒。
停藥后的詹姆斯痛苦不堪,幾近崩潰,但為了讓鮑勃有一個健康、真正的家,他做到了!
終于,初升的太陽帶著陽光照進了房間,鮑勃從床上醒來,看著身邊唯一安靜的、還在打呼嚕的鮑勃。
不是貓。
2012年,詹姆斯寫了一本關于他和鮑勃故事的書《流浪貓鮑勃》,該書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800萬冊。2016年,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在全球上映,贏得了全球影迷的喜愛。
電影原本為鮑勃安排了10多個貓咪替身,但由于替身不能像鮑勃那樣害怕鏡頭和街道環境,鮑勃最終在電影中扮演了自己。
很多人都說鮑勃是自己治好了自己,但其實仔細想想,鮑勃不只是一只貓,它更像是一束光,黑夜中的一束曙光。
日夜躺在我們身邊的小家伙不就是我們的鮑勃嗎?
最后,喵先生,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最喜歡的流浪貓鮑勃的片尾曲《衛星時刻》,真的很溫暖,很好聽!!
我們是不同軌道上的衛星,但當我們相遇,我們照亮了彼此的夜空。
我相信鮑勃是被派來拯救詹姆斯的天使,但當它完成使命后,就離開了。
再見,小貓鮑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