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在電影未上映之前,我對《風再起時》是表示非常期待的。
不僅是因為它在第4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上贏得滿堂彩,并且代表香港角逐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國際影片。
這部由翁子光執導的作品,不單云集了郭富城與梁朝偉兩位大咖,更是野心十足,從日治侵略描述至80年代,屬史詩式格局敘述香港全盛時間的輝煌歷史,場面浩大更云集粒粒巨星。
可是,《風再起時》上映10余日后已「劣跡斑斑」。
票房僅4600萬,40%的好評率,44%的人打了三星評價
《風再起時》除了星光熠熠,攝影、美術、配樂和聲效都令人嘆為觀止,將老掉牙且拍到爛的「四大探長」故事,攝制成為《阿飛正傳》加《花樣年華》的畫面,既反叛又唯美,比王家衛更王家衛,顛覆了大家對人物傳奇和警匪類型片的思維!
翁子光導演一定有很多內地觀眾不太熟悉。
拍攝《風再起時》圓了我年少時,想象自己執鏡拍下傳記片的電影夢,我亦懷著那份如夢的舊,眼里看著現場那些我最喜愛和敬重的演員,如癡如醉。《風再起時》是一封給香港的情書,寫下曾經千瘡百孔的老香港故事,拼湊過去的回憶碎片。
從這句話來看,我以為又會是一部像《追龍》那樣全面中肯的作品……
《風再起時》,據說花2.5億巨資打造,現在看來的確失望。
目前評分6.4,看趨勢還有下降的空間。
甚至有不少網友形容電影是「伊托答辯」!
隨即導演在微博發表長達2000字「反擊」。
《風再起時》的技術層面無疑在華語電影中別樹一格,每個場景、每格畫面皆精雕細琢,極具視覺上的甜頭,加上一眾巨星與幕幕大場面,某程度上或會令你想起好萊塢史詩式黑幫片的氣魄。
但《風再起時》成也野心、敗也野心,據說電影初剪長達6小時,再來的刪剪版也達3小時,再又有「技術問題」,終至不足2個半小時,可想而知劇情真會走了樣。
未知《風再起時》最終會否如《踏血尋梅》般推出導演版,可就此觀眾評價來看,只見電影有過多的人物與支節,彼此難以連貫,劇情松散得如像看段漫長的預告片般。
《風再起時》表面上是「四大探長」的老瓶舊酒,實際上卻是以古鑒今的寓言故事。
劇情橫跨三十年,多角度探討殖民地時代香港的轉變,主角們都是說故事的人,但同時也是故事里的人,大家都未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運,大家都有不同的遺憾。
片中的磊樂和南江雖然曾經叱咤風云,其實也只是動蕩大時代里的過眼云煙。
倘若先不談故事,《風再起時》確見翁子光的野心。
他企圖重現回80、90年代香港盛極一時的人物傳記片。
他的野心更不獨在傳記題材,更是橫跨幾十年,記錄著香港曾經由衰轉盛的黃金時間,描述香港歷史、結合香港集體回憶的野心。
從這一點來說,可謂更勝去年王丹妮主演的《梅艷芳》。
無需刻意大場面,都頗具震撼的視覺效果。
對比幾部前作只屬相對小型制作,《風再起時》即使場景味「香港范」,卻見翁子光對呈現老香港一景一物的考究與執著,鏡頭、剪接、燈光、布景等范疇皆別出心裁,某程度上甚至更勝翁子光監制、何爵天導演的《正義回廊》。
《風再起時》同時也云集了香港最當紅的影星,哪管是客串的角色,往往都是驚鴻一瞥的巨星,其對不同場面的調度、幕幕大堆頭的畫面更覺信心十足;數場大型動作場面,也是翁子光初次駕馭這類場面,拍來同樣有板有眼。
幕后最頂尖的團隊當然也厥功甚偉。獨論視覺層面與故事的氣魄,確是華語電影難得一見的大制作。
翁子光的野心過大,也不代表空有視覺畫面就能成功。
就此成品來看,缺乏流暢的劇本,這是一大敗筆。
一則《風再起時》篇幅過長,二則談及香港過去的黑歷史,還有大量貪污等隱晦鏡頭,最終就只能刪成如今這144分鐘的版本,問題便來了。
雖然電影宣傳是磊樂與南江兩位主角,實則人物線頗多。
既談「四大探長」,又談「四大家族」的糾結黑幫紛爭,這班人又不斷「狗咬狗」、兄弟互斗,背后更各自有愛情線、親情線,還未計尾聲突然出現的廉政公署「掃貪」,又要深刻描述對日軍的種種國仇家恨和嘆息。
就此數來都有超過十條支線,在2個半小時根本難以拍得來,亦相信翁子光都難以取舍。
即使《風再起時》視覺效果精彩,不少評論都指翁子光太刻意去模糊王家衛甚至杜琪峰。
事實上,10年過去了,郭富城還在繼續維持他在《寒戰》一類咄咄逼人的「噴口水」式演技,而梁朝偉自《色,戒》以來演出風格也充滿「王家衛」風,兩者極具量具應有的星味與氣勢,與去年各提名人大量出色的演出還有一大段距離。
唯獨久違了的許冠文,輕輕演出數場戲、就此簡單幾句對白,以最詼諧的方式道盡香港問題,壓場感十足,是為全片最出色一員。
對于老港迷來說,《風再起時》在某個我們看不到的層面,或許真是一部佳作,其雄心獨匠的氣度、橫跨多個時空,配上幕后技術的一流制作水平,仍是華語片難得一見的大制作,真的能看到翁子光導演的勃勃野心。
2個多小時時間很難撐得起這麼多故事線,劇情松散混亂,縱能看出故事的基本脈絡,過于跳脫的時空與來去如風的角色,在時間不足下要表達過多議題,實難以圓滿交代。
或許,翁子光真有心拍部好電影,也處處能見其用心,只可惜在種種制約下難以執行,成了部有形無神、更帶幾分空洞的遺憾之作。
但不管怎麼說,還是希望香港導演們能夠多多創作,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