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大城市的一張床?還是想要小城市的一套房?
早在幾年前,這個話題就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和以前那個年代不同,在現在這個時代,北漂一族的處境更加艱難了。
以前,人們擠破頭都想要進入一線城市生活,但是現在,在一線城市和小城市之間,人們也要開始掂量掂量。
其實,這個命題本來就暗藏著一些很難被人們注意到的陷阱。它默認選擇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只能得到一張床,篤定選擇生活在小城市的人一定有一套房。
但問題是,事實卻并不一定會按照人們想要的方向發展。
對于這個問題,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表達了自己獨特的看法。
在一次訪談中他提到,大城市的競爭表面上看上去非常慘烈,但是人與人之間沒有那麼多七大姑八大姨的關系,正因如此,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更有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片天地。
可是生活在小城市里的人卻恰恰相反,小城市里的人際關系更加復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縱橫交錯。
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一個人沒有過硬的關系,其實很難在小城市立足,也很難融入進去。
這就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不同。
凡事有利就有弊,每個事物其實都有兩面性。大城市有光鮮亮麗的一面,當然也有競爭慘烈的一面。
之所以有那麼多人選擇到一線城市生活,正是因為他們向往大城市光鮮亮麗的那面,但是到了以后才發現,光鮮亮麗的背后往往也付出更大的代價。
對小城市的人來說,月薪一萬已經算是不錯的收入。但是在大城市,這個月薪只能算是收入水平的及格線。
每日上下班的通勤費用、比小城市高了幾倍的房租,還有日常生活開銷,加在一起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有網友表示,在大城市拿一萬塊的工資,還不如在小城市拿5000塊舒服。
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就是很多北漂一族正在面臨的現實。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面臨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有人曾經在知乎上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你覺得什麼年齡結束北漂比較合適?
七年前,人們絕大多數的回答基本上還都是35歲。但是在短短七年之間,這個年齡就降到了30歲以下。
可以看到,在大城市里,人們面臨的年齡壓力也相當大。現在有很多網友吐槽企業或是公司基本上都把招聘年齡卡到35歲。
但是到了大城市你會發現,最好的機會基本上都是為了年輕人準備的,大城市永遠不缺新鮮的血液。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都選擇結束在一線城市的打拼生活。
不過,大城市當然也有令人羨慕的一面。和小城市不同,大城市集中了國家最優質的資源。無論是企事業單位,還是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都在大城市里隨處可見。
人與人之間的競爭無處不在,但是同樣地,人們可以選擇的余地更大,機會也會更多。
從人口基數來說,大城市的人口基數遠遠超過小城市。不過,雖然大城市的人口基數很大,但是本地人的占比卻很小。
就拿深圳來舉個例子。截止到2022年末,深圳常住戶籍人口數量為583.47萬人,占深圳常住人口的33%。而深圳常住非戶籍人口竟然高達1182.
71萬人,占常駐人口的67%。
也就是說,本地人可能還不到三分之一。
這個數據意味著,深圳三分之二的人口都來自外地,這些外地人來深圳打拼,沒有背景也沒有關系。即使深圳本地人擁有非常復雜的關系網,但也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對絕大多數來到深圳打拼的人來說,機會仍然是相對公平的。只要擁有足夠的實力,就總有機會等到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但是在小城市不同。
我有一個親戚的孩子,出生在廣東一個小城市。高中畢業后讀了大專,後來又考上專升本,讀的是計算機專業。
他想到深圳生活,面試了很多公司,發現自己在第一輪的時候就被刷了下去。原因很簡單,因為他的學歷還達不到,現在深圳公司的招聘條件基本上都是碩士起步。
無奈之下,他只好回到家鄉。
母親托關系給他找了份工作,雖然沒有深圳那麼高的工資,但是勝在離家近,薪資也不低。
更重要的是,不需要他一家一家去投簡歷,在家鄉找工作,對他來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
在古代,中國人很看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看重血緣、親情和友情,在中國社會中,親人、朋友之間互幫互助,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
中國人認為,個人抵抗風險的能力很低,只有受到家族或是朋友的庇佑及幫助,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這種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不過,在一些傳統思想比較濃厚的地區或是一些不夠發達的地區,這種人情社會的特質還是表現得非常明顯。在這種情況下,關系就變得尤為重要。
小城市的人口基數較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更加緊密。除了血緣或是朋友關系之外,就連鄰里之間也會互相幫忙。
在這樣的環境里,很多事情其實就是一句話的問題,不需要像大城市那樣擠破頭競爭。
有些人明明擁有很強的實力,但是因為關系不夠硬或是沒有背景,最終只能屈居人下。而且,小城市的機會本來也比大城市要少,資源也更加匱乏。
在這種情況下,小城市的競爭看似沒有大城市那麼激烈,但實際上往往也是暗潮涌動。
當然,這種情況在大城市也會發生,只不過相對小城市來說,大城市更加看重的是能力。
用人單位往往不會在乎一個人的家庭背景,他們更看重這個人是否是他們想要的那種人才。因此,真正有能力的人在大城市往往更容易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