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葛肇煌與14K:并非「黃埔軍校」出身,公開舉行洪門儀式的第一人

hhh 2022/11/29 檢舉 我要評論

香港幫會組織14K,原名「洪發山」,是洪門眾多山頭中的一個,其開山祖師是國軍軍官葛肇煌。「14K」這個名號是外界對他們的稱呼,其內部成員大多使用「冧巴」、「十四」、「條四」、「十四號」或「洪發山」。至于「孖吉」的稱號,一般是敵對幫會對14K的叫法,帶有諷刺的意味。那麼,今天我們來聊聊14K第一代龍頭葛肇煌,看看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網絡上有許多資料顯示,葛肇煌是黃埔軍校第6期學員,官至陸軍中將,還是軍統骨干,這樣的身份還是比較顯赫的,那麼事實真是這樣嗎?

葛肇煌出生于1894年,于1953年病逝,廣東惠州博羅縣人士,說他是黃埔軍校出身,與「雨農」將軍是同學,這只不過是十幾年前有人故意杜撰的結果。對于葛肇煌的職務,證據確鑿的是「陸軍九十三師通訊營營長」。但在40年代的一些報紙上,均對稱呼葛肇煌為「將軍」。

根據葛肇煌的戰友所講述的來看,他可能屬于張發奎或陳銘樞的部隊。后由于部隊擴編,葛肇煌從通訊連連長升為營長。桂南會戰之后,葛肇煌便脫離部隊,據說是因受傷回家休養。回到部隊后,營長位置被人替代,于是找到昔日老友「何崇校」,經引薦后,結識了軍統廣東站站長謝鎮南,此人是緝[私.處]處長,于是葛肇煌便在謝鎮南手下任職。后因幫人代購武器而被羈押審查3個月。

由于葛肇煌曾跟隨部隊駐守西江,1943年被委任西江緝私大隊長。總之,葛肇煌并非軍統正式編制內的人員,最多是外圍,因為在軍統指揮系統表的歷任組長或成員名單中,均無他的名字。

1945年,抗戰勝利后,葛肇煌接手「五洲華僑洪門西南本部」,改名「洪門忠義會」,并自封會長,對外聲稱是新創建的組織,與洪門西南本部無任何關系,而西南本部的約200名骨干仍被留用。

不久,葛肇煌將忠義會總部搬遷到廣州西關寶華正街14號,為行事隱秘,組織成員自稱「十四號」。一直到1949年,葛肇煌才在廣州有了名氣,大家都知道他是洪門幫會老大。又因得到閻錫山的支持,葛肇煌開始為忠義會造勢,公開舉行洪門傳斗儀式和授旗儀式。

葛肇煌一身西裝,大馬金刀地坐在會場正中央的三尺高台之上,寇世銘則將其余14個分會會長喚到台前,分別授予令旗。其中十三個分會仍使用三合會傳統,但長江分會則保留哥老會的儀式。當時參加這次洪門傳斗大會的人數多達三四百,其中還有不少洪門前輩。原本葛肇煌不是洪門中人,想開山立堂,重建洪門忠義會是沒有資格的,且名不正言不順。因此他找來一位洪門傳斗師吳一峰,舉行了「二進花亭」的扎職儀式,被封為「426紅棍」,名義上有資格做龍頭。據悉當時洪門忠義會自稱兄弟數萬,但實際人數僅有3000多人。

后來,洪發山離開廣州,其成員分別去了香港、台灣等地。洪發山的總部設立于台灣台北市漢江街,負責人為「盤達生」 。而香港14K則在葛肇煌死后便各自為政,至于該組織在香港的發展過程,相信大家也看過不少網文,甚至還有香港社團人士也會參與討論,因此就不多寫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