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香港電檢推行分級制度,從此有了為人所知的三類電影級別。
分級制度的實施促成了香港電影類型創作的放開,助長了剝削電影的盛行。
在當時有眾多女星為求事業突破而尋求轉型,其中更是不乏葉玉卿、邱淑貞、李麗珍這樣紅遍兩岸三地的女明星,構成當時港片中女神競爭艷的盛況。
但在當時的女演員中,要論最具話題性的女星當屬李華月。
李華月本是美籍華人,不懂中文,長相也不出眾,卻因作風大膽、接戲百無禁忌而成名。1995年,李華月自導自演并自己投資,拍攝了一部突破當時香港電影尺度的電影《血戀》。
此片因標榜全程實拍,令李華月成為當時香港唯一一位公開打破尺度的女星。
李華月這個名字現在已經被人遺忘,1956年出生的她在香港影壇僅活躍了不到四年時間,先后參演過近二十多部電影,但大多都是戲份不太重要的配角,且基本都是在格調不太高的剝削電影,稍微戲份比較多的是黃秋生主演的《八仙飯店》和《虐之戀》中的角色。
李華月入行時已經36歲,加上自身長相氣質平平,因此論知名度和影響力完全不及當時的葉玉卿、葉子楣等女神級演員。但她在外國長大,家境優渥且從小受到西方思想熏陶,因而作風大膽豪放張揚前衛,在拍戲方面也比其他遮遮掩掩的女演員要放得更開。
1995年,李華月在香港影壇已經打拼了三年,卻始終沒有得到出頭的機會。因此決定干脆自己投資拍片,自導自演了這部《血戀》。
在當年民風保守的年代,《血戀》不僅是第一部把鱔魚橋段搬上大熒幕的電影,且女主角李華月在當年的報紙上公開征求男主角,還要求一個重口味條件,引爆全港熱議。
原來李大姐不僅要求男主角必須親身上陣拍戲,力求真實感表演,媒體曾爆料,她當時屬意的男主角為為三線男星翁世杰,但翁無法接受這樣的要求,最終選了一位牛郎出身的演員陳偉狄演出。
電影中另一位戲份比較重的男演員叫做蘇B,又名蘇壽山,或蘇國柱,他在九十年代的一些香港電影中偶有出演一些小角色,後來也曾拍攝不少地下電影,代表作是《舢舨92》和這部《血戀》。
李華月雖然掛名了導演,但此片真正的幕后操刀者是大導演牟敦芾。
本片的情節較為簡單,概括起來就是:一個偷渡女人出軌引發的悲劇。
背景大約是在八十年代的香港,中年男人賈益生(蘇B 飾)因考試作弊不能完成學業,只身來港后在大澳經營一家養魚、賣魚的魚檔謀生,可卻不甘于現實,終日怨天尤人,儼然就是低配版高啟強的人設。
即使在整個華語電影史上,《血戀》都堪稱是一部相當另類的異色之作。影片一方面極盡剝削獵奇之能事,已經完全脫離了香港傳統商業電影的范疇,說是在挑戰觀眾的承受能力都不為過。
但另一方面,導演牟敦芾顯然不甘心僅僅拍攝一部純粹的剝削電影。本片算是同類型電影中故事較為完整的,人物塑造比較細致,片中出現的每一處細節都在前后有呼應,舉個簡單的例子:阿芝在內地曾經遭受一名干部的折磨,對方後來退休來到香港,每天無事,就是溜鳥,到了影片結尾,阿芝阿根從山崖跳下,死狀慘烈,發現他們尸首的正是那個遛鳥的退休干部,讓電影多處一層宿命式的悲劇意味。
而且這部電影中有不少批判諷刺性的橋段在其中,將肉體感官刺激與時代憤怒情緒糅合在一起,前半部分,就是武大郎與潘金蓮的故事的翻版,后半部分則多少有點《雌雄大盜》的感覺。
以女性的悲劇為切入點,又符合中國古典戲劇的苦情傳統。
曾與李華月合作《八仙飯店》的黃秋生,曾爆料《血戀》拍攝內幕。他說有些女星是被逼著拍這類電影,但有些人是自己很享受,還透露李華月曾經邀請他出演,只是黃秋生并未答應。
《血戀》在當年香港上映時,憑借驚世駭俗的話題,締造近400萬港幣的票房佳績,令首次擔任導演的李華月名聲大噪,于是她趁熱打鐵各種造勢,又邀請徐錦江和日本導演石村二郎拍了一部續集《血戀2》,可惜影響力遠不如第一部。
兩部《血戀》之后,李華月選擇去好萊塢出演了一部低成本動作片《霹靂女殺手》,想要學習楊紫瓊轉型成為「打女」,奈何電影制作粗糙廉價,沒能引起太大反響,李華月自此陷入沉寂。
作為曾經的話題女星,李華月最近一次被媒體曝光是在幾年前,被人拍到出現在香港街頭,只見照片上的她與當年判若兩人,再也不復往日光彩,讓人感嘆歲月的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