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建于明萬歷四十二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許昌文峰塔上,飄起一縷縷神秘黑煙,引得許多市民駐足觀看。
這種奇觀在1982年也曾出現過,當時萬人空巷,圍觀者議論紛紛,有說是青蛇顯靈,有說是有什麼大事要發生,還有人回憶,似乎當年日本人打過來的時候也冒過煙。
在那個媒體不發達的年代,塔頂只冒煙不著火的神奇現象越傳越邪乎。
到了今天,文峰塔上再冒黑煙時,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上去觀看,發現是一群黑色的小蟲子在上面盤旋。
專家指出,這是蟲子的一種婚飛現象。
所謂的婚飛,簡單來說就是昆蟲的大型相親現場。
蟲多力量大,在集體婚飛的時候,大量的蟲子組成一陣陣黑煙,可以震懾捕食者,營造出相對安全的繁殖環境。
婚飛的目的主要還是提高昆蟲的性興奮程度,或者增強附近雌蟲接受到的信號。簡單說就是昆蟲玩點刺激的來吸引更多的異性。
蜉蝣、石蛾、石蠅以及許多較為低等的雙翅目長角亞目昆蟲都具有婚飛的群體繁殖行為。
甚至是被定義為二維生物,一生只在平面上生活的螞蟻,也會長出翅膀進行婚飛。
婚飛大多數都是雄蟲進行,也有少數的蟲類是雌蟲參與其中。
在婚飛開始的時候,這些單身的蟲子們聚集在一起,選擇一個固定的場所。這個場所一定要顯眼,好讓異性能夠輕易看到,不至于選擇心動嘉賓以后卻找不到牽手的路。
這就跟在婚慶公司在舉行相親大會之前,會選擇大家都熟知的地方,然后通知大家前往一樣。
婚飛一般源于一定數量的同種昆蟲個體對一個視覺目標的反應,這個視覺目標,可以是環境襯托下的樹木輪廓,可以是具有明顯地理特征的地頭山尖。
選好固定場所以后,這些小蟲子會不會飛著飛著,就脫離相親現場呢?
這種事情是很難發生的,畢竟這是蟲子的終生大事,它們可不敢馬虎。而且昆蟲在進行婚飛時,主要靠風來進行平衡,以使飛行群體基本保持不散。
單身蟲兒牢牢聚在一起,遠望就是黑煙一縷。
婚飛還有一個作用就是減少近親繁殖,眾所周知,生物進行近親繁殖是不利于繁衍出健康的后代的,這是因為近親繁殖有極大可能觸發一些隱形基因,從而使得遺傳病和畸形兒的產生。
昆蟲群大量聚集在一起混飛,使得不同基因型的昆蟲相遇并促使其遠源繁殖。
一只雌蟲可能在同一個地方產下大量的幼蟲。在這種大量兄弟姐妹呈片狀分布并局部分散的情況下,一場大型空中相親會,對于它們認識非血親的對象,避免近親繁殖的發生就顯得尤為重要。
落日余暉下化煙飛,青春萌動中攜手歸。昆蟲的婚飛似乎是一場浪漫的約定。但浪漫,有時候帶來的是殘忍。
一些螞蟻到了這個萌動的年紀會生出翅膀,然后進行一場婚飛活動。
一瞬間的美麗邂逅讓小小的蟲兒也享受到了愛情的滋味,接著, 婚飛完成后的蟻后的翅膀從根部脫落,雄蟻會因為精囊留在蟻后體內而死去。
蜜蜂在婚飛后,雄峰也會因生殖器斷在蜂王體內而死。
似乎這類雄蟲在完成一場浪漫的約會以后,總會在對象身體里留下點什麼,這種連同生命一起帶走的東西,不光是身體的一部分,更是延續種族的使命。
對于婚飛的研究,早在1634年,就有人對一群蚊蟲觀察并得出有效結論。
他們通過收集野外正在進行婚飛和沒有進行婚飛的雄性按蚊頭部,對其基因表達進行了分析比較。
最后發現,進行婚飛的按蚊體內的兩個生物鐘核心基因per或tim,在其頭部的表達明顯上調。
如果對這種基因進行抑制和干擾,雄蚊的婚飛和交配會明顯得到減弱。
per和tim直接影響到雄蚊的婚飛和交配,就像荷爾蒙影響人類的愛情一樣。
科學家在研究中還發現,光照和溫度會影響生物鐘基因per和tim的表達,從而重置按蚊的生物鐘,影響其交配活動。
一些蚊子選擇在黃昏時分進行婚飛交配,是因為傍晚時候持續的光照和環境溫度影響到了蚊子per和tim的表達,從而提高蚊子的婚飛和交配率。
在昆蟲界,主要依靠信息素進行[兩.性]交流和配偶的選擇。昆蟲表皮碳氫化合物(CHC)是許多昆蟲的性信息素成分。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科科研團隊研究發現,參與昆蟲CHC合成的基因desat1,在婚飛雄蚊中的表達顯著上調,研究人員推測,desat1可能參與了按蚊性信息素的合成。
干擾抑制desat1的表達同樣可影響按蚊婚飛和交配行為。
研究人員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分析了抑制desat1表達后雄蚊CHC的組分變化,發現二十七烷等顯著減少。
研究人員在雄蚊腹部涂上人工合成的二十七烷,成功增強了雄蚊對雌蚊的性吸引力,提高了雄蚊的受精率。
簡單來說,就像是男性散發著某種荷爾蒙的味道,吸引著女性一樣。
昆蟲婚飛,浪漫而神秘,又普遍而常見。
在農村,你是否見過一群蟲子在天空飛舞盤旋,從遠處看就像是起火冒煙一般。有時候走路撞到,不小心還會塞得滿口蛋白質,在臉上留下癢癢的感覺。
這就是昆蟲的婚飛,你所遇到的,大概就是一種名叫搖蚊的昆蟲。因為搖蚊數量多,所以它們的婚飛普遍而常見。
搖蚊雖然帶一個「蚊」字,但與蚊子同目不同科,蚊子屬于雙翅目蚊科,而搖蚊屬于雙翅目搖蚊科。
蚊科也是會進行婚飛的昆蟲,研究搖蚊也有一定的類比意義。
搖蚊與蚊子一樣,一生要經歷著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搖蚊不會吸血,以植物花粉為食物,所以它也不會擁有蚊子那樣構造精密的口器。
搖蚊非但不會叮咬人類吸血,而且還是對環境做貢獻的益蟲。
處于幼蟲階段的搖蚊名為血紅蟲,它們生活在水中,主要的食物是水底的有機物和碎屑。這些有機物和碎屑的清理,有助于加速水體物質循環中有機物礦化作用,同時也能消除有機物的污染。
也就是搖蟲幼崽有凈化水質的作用。
搖蟲羽化后留下的蛹皮是良好的研究材料,對其進行相對數量的對比,可以客觀地評價當地水環境,起到環境監測的作用。
搖蚊也是環境量化環境的指標,在一個搖蚊都無法生活的污染的環境,那麼存在這樣污染程度的環境就一定不是一個較好的環境。
搖蚊是雌雄異體,在溫暖的環境里,如果水里的食物足夠豐富,雌搖蚊可以不受精就進行產卵,每次產卵幾枚到幾十枚,這時候孵化出來的小搖蚊多半是雌的。它們繼續用孤雌生殖的方式繁育后代,稱之為夏卵。
當溫度下降,環境不利時,夏卵就會孵出雄性搖蚊,這時候就需要[兩.性]生殖,產出的卵稱為冬卵。
[兩.性]生殖的搖蚊就需要找對象,這時候婚飛就開始了。
搖蚊的婚飛一般每年出現兩次,分別為5月和10月,它們婚飛活動與氣溫緊密相關,氣溫適合,婚飛也更加頻繁。
就像今年的氣溫比往年溫暖,搖蚊的婚飛會更加頻繁,畢竟蚊子都不放假了,搖蚊到這個時候還在大張旗鼓地準備繁衍后代也算合理吧。
搖蚊雖小,但婚飛現場卻很隆重,帶給人們震撼的畫面。
2022年4月,山東青島的一所醫院,出現成片搖蚊聚集的場面。
2018年,西湖旁邊的樹上出現成片的搖蚊黑煙。
2022 年 6 月,四川省瀘州市的法王寺鎮出現了大量的搖蚊婚飛。
2012 年,武漢東湖大量搖蚊婚飛,婚飛之后,死去的搖蚊尸體在地上堆積成泥,引起了車輛打滑險些沖入湖中的交通事故。
因為婚飛出現的尸體導致車輛打滑的事件實屬罕見,這也是歷史上僅有的一次。正常情況下,搖蚊的婚飛并不會對人們生活造成什麼影響,也不用太過擔心。
搖蚊婚飛,為一些鳥類和一些肉食昆蟲提供食物,對自然生態做著貢獻。但有些害蟲例如白蟻等,它們的婚飛,令人類感到頭疼。
大家所熟知的白蟻在長出翅膀后也會進行婚飛。就像蚊蟲為了方便在水中產卵,婚飛時多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進行。
白蟻的婚飛也會靠近產卵地。不過它選擇的是人居住的屋子。這些白蟻會順著陽台和窗戶進入我們家中,婚飛后便在我們家中產下白蟻窩。
白蟻不光啃食木制傢俱,分泌的蟻酸還會腐蝕塑料,纖維、甚至金屬。
它們的一個小家,硬生生毀壞了人類的一個大家。當我們發現它們在頭頂談戀愛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消滅,以絕后患。
聊完這場昆蟲界盛大的相親會,下面我們來聚焦本次在許昌文峰塔上舉行相親會的蟲子——蠓蟲。
其實早在1982年文峰塔出現黑煙時,就有科學家通過望遠鏡觀察,做出「是 蠓蟲兒群」的分析結果,也有專家認為是因為文峰塔上面的木質碳化導致「煙霧」。
因為結論存在爭議,沒有統一的結果,當時的傳播媒體也不發達,所以古塔黑煙一直是未解之謎。
直到今天工作人員利用無人機收集到了這些小黑蟲,并送交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進行鑒定,最后確認這種蟲子為蠓蟲。解開了這四十年的謎團。
蠓蟲是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雙翅目-蠓科的昆蟲,和蚊子一樣,具有吸血的習性,因此也是病毒的傳播者。
成蟲多棲息于樹叢、雜草、洞穴等避風避光處。 當溫度、濕度、光照適合且無風時,即成群飛出。
今年夏秋雨水充沛,塔身及塔剎雜草較多,適合蠓蟲棲息,故出現蠓蟲群飛的現象,遠遠看去形似一團「黑煙」。
參考資料:[1]許昌文峰塔塔剎冒「黑煙」!官方回應→[2]頭頂的「蚊子圈」,竟是搖蚊的「相親大會」,讓人又愛又恨的搖蚊[3]昆蟲的"相親大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婚飛」[4]「蚊約夏日黃昏后」、「聞香識雄蚊」?不可不知的蚊子「戀愛故事」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