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寫了一篇關于香港功夫演員陳惠敏的文章,網友的討論比較多,不過褒貶不一。
其實該內容來源于多年前幾篇「陳惠敏自傳」的手稿,雖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但與陳惠敏最后一次專訪時所講的,也相差無幾。
有網友提到「腿有李小龍,拳有陳惠敏」這句話,有人認為陳惠敏是自吹自擂,但陳惠敏也表示,那句話是別人講的,只不過在大陸無人知曉,那麼陳惠敏憑什麼與李小龍齊名?
70年代初,李小龍憑借一部《唐山大兄》迅速躥紅,成為繼王羽之后,最紅的一位功夫明星。與此同時,香港一些武林門派的代表前往台灣參加東南亞搏擊大賽,陳惠敏便是其中之一,并且在1971年和1972年連續奪冠,無疑成為當時港台兩地的頭條新聞人物,這種風頭與李小龍不分伯仲。
1972年,由于陳惠敏搏擊賽奪冠,被國際著名攝影師「何藩」看中,邀請他出演電影自己第一部電影《血愛》,并讓陳惠敏做領銜主演的男一號,鄧光榮是男二號,可以說陳惠敏剛進入電影圈就是男主角。
從時間來看,陳惠敏成為「影壇打星」比李小龍只是晚了兩年。此外,經好友「小麒麟」介紹,陳惠敏與李小龍相識,二人曾在格斗方面有過交流,由于陳惠敏行走江湖多年,是人人皆知的「打仔」,在「街斗」方面,李小龍的經驗遠不如陳惠敏,這是毋庸置疑的。
那麼「拳有陳惠敏,腿有李小龍」這句話到底出自誰口?陳惠敏在兩次專訪中所說的答案卻不一樣,第一次他說此話是別人說的,第二次卻說是李小龍說的「我小龍的腳,你惠敏的拳。」
至于誰說的并不重要,總之當年陳惠敏與李小龍在知名度上差不多,一個是兩屆拳王,一個是當紅明星,如同鄒市明與吳京。話說,他二人要是單挑,有無規則,我覺得陳惠敏的勝算比較大,因為李小龍的「戰績」,基本是在「比武」的情況下產生,而且往往只是簡單的一兩招,先擊中對方就算贏。
最后說一件事,當年陳惠敏拍電影時,有一場戲需要從「青衣大橋」上跳海,高度大約30米,沒有替身敢做,陳惠敏便縱身一躍,跳入大海之中。這件事又給陳惠敏增添不少知名度,也令許多龍虎武師們敬佩。因此說陳惠敏與李小龍齊名是合理的,且有理有據的,但僅限七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