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在朗讀者中說:「家,是一個有溫暖的詞,它不僅是我們身體休息的地方,更是我們心靈停靠的港灣。」
家是有溫度的,可以治愈疲憊的身體,更能撫慰受傷的心靈。
世界那麼大,可真正讓人卸下偽裝、不用迷茫的地方,就是那個小小的家。
一個溫暖幸福的家最好的模樣,莫過于有飯香、書香和花香。
網上曾有過一個話題:「請說出一個讓你治愈的瞬間。」
有個網友這樣說:「下班回家,打開家門,撲面而來的暖暖飯香,撫慰了我一天的疲憊。」
深有體會,飯香,永遠是刻在每個人心底家的味道。
網友 說,越長大,越懷念小時候一回到家,就有飯香撲鼻的畫面。
她說,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離家很遠就能看到裊裊的炊煙,走近了,便能聞到從廚房彌漫而出的濃郁飯香,這時候,無論有多少委屈和難過,都能一掃而光。
有一次,因為一點小事耍起了小脾氣,把自己關在房間很久不出來。到了飯點,媽媽做了一桌子自己愛吃的菜,飯菜的香味飄進房間,她這才意識到自己早已饑腸轆轆。
于是她推開房門,坐下來就不停地給自己夾菜,爸爸看到后幽默地說了句:「這才是我閨女嘛,先吃飽了才有力氣生氣嘛。」
蘭子說,當時自己的一顆心被飯香浸透,感覺熱乎乎、滿當當的,頓時感覺沒有什麼矛盾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
是啊,飯菜的味道,深入內心,承載的是家人滿滿的愛和溫暖。
有人說:「所謂人間煙火,其實就是一個‘吃’字。」
的確,生活落到實處,就是柴米油鹽和三餐四季,廚房里的溫度,就是家的溫度,飯菜的香味,就是愛的氣息。
一個有愛的家,總是熱氣騰騰、飯香四溢的,也總能把風霜雨雪抵擋在窗外。正所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武亦姝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冠軍,當時還是高中生的她,溫文爾雅,出口成章,讓人們真正理解什麼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其實,她的優秀少不了父母的用心培養。
小時候媽媽帶武亦妹去朋友家做客,看見對方的孩子主動在看書,趕緊上前去請教經驗。
朋友告訴她,他們沒有刻意培養孩子什麼,只是自己和丈夫都是愛書之人,家中的藏書很多,這樣就給孩子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他可以隨時隨地翻找自己喜歡的書籍,還會經常和父母一起交流讀書的感悟。
聽了朋友的話,武亦姝的媽媽決定以身作則,從此以后,她和丈夫每天回家都會一起讀書,交流讀書心得。
在父母的熏陶下,武亦姝也漸漸愛上讀書,習慣了在書中探索世界。
清朝姚文田曾說:「世間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不是房子,不是金錢,而是培養他讀書的習慣。
眼睛看不到的世界,可以在書里發現;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帶你抵達。
讀書可以豐盈內心,可以開闊眼界,更可以讓人學會思考。
書本,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和命運,一個整天沐浴書香的孩子,才會有一個豐富且有趣的靈魂。
一個家可以沒有書房,但一定要有書香。讀書,才是一個人不斷進步發展,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中寫道:「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它們很溫暖。」
花是最好的友人,沒有什麼比花香更能安撫人心。擺弄花草,讓人變得光明而富有魅力,讓人心生坦蕩。
老舍先生就很喜歡養花。
他把花當作自己的老朋友,可和它們交心,和它們交談,忙碌的時候對它們不聞不問,清閑時候對它們照管有加;
在侍弄這些花的過程中,老舍先生也是漸漸摸出了門道,知道了哪些喜陰,就不把它放太陽底下,了解到哪些喜陽,就不給它多澆水;
寫作間隙,他還會也會時不時地去看下自己的這些花,去幫它們換換盆,澆澆水,這樣勞逸結合,很是愉悅;
有時,他也會因為一盆花凋零了傷心難過,不過他明白,養花就是這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這是常態。
養花不僅僅是養花,更是養心,每一個喜歡養花的人,都有一顆細膩溫暖,而又豁達坦然的內心。
園藝達人保羅.布洛克曾說:「偶遇生命中糟糕的時刻,一座鮮活的花園,便是我們最親近的朋友。」
養花是陶冶情操,是愉悅心情,更是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悠然的生活中,讓心變得溫柔且堅定,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生活在快節奏的時代,免不了心浮氣躁,不如養些花,看花開花落,品四季輪回,付出熱愛,收獲喜悅。
家里有花香,就是最美的詩和遠方,當花香沁入心脾,美好便會不期而至。
有句諺語這樣說:「鳥自愛巢,人愛家。」
家是一個人夢開始的地方,更是讓人心靈得到平靜與安寧的港灣。
愿每個人都能有飯香撫脾胃,有書香沁靈魂,有花香滋心神。
愿這清香,融化你的憂愁,撫慰你的慌張。
作者簡介:以安,熱愛生活,喜歡讀讀寫寫,書里看花開花落,筆上寫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