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葉,正值帝國鼎盛時期,然而并非一片和諧祥瑞。當時在位的是明英宗朱祁鎮,他還年輕,卻已有些急躁自大。他特別寵愛自己的兒子朱見深,在朱見深很小的時候就把他立為太子。
朱見深聰明伶俐,深得父親的寵愛。他的未來一片光明,仿佛整個天下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然而,好景不長,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朱見深這棵小小嫩嫩的太子樹,差點被連根拔起。
公元1449年冬,蒙古瓦刺部大舉南下,直指京城。明英宗朱祁鎮不顧大臣勸諫,親率大軍迎戰。他自恃天子威儀,認為瓦刺必然畏懼。誰知道戰場上的局勢并不如他想象的那般順利,明軍大敗,朱祁鎮反被瓦刺俘虜。
瓦刺人擄掠了舍利子城的物資后,帶著人質朱祁鎮前往北京城下,要挾明軍開城投降。京城守軍對峙許久,遲遲不敢開門。朱祁鎮在城下痛心疾首,焦灼等待救援。可是京城之中,并沒有人敢貿然行動。
太子朱見深年僅十歲,對父親被擄一事毫不知情。他正在宮中讀書,一心想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明君。忽然,太監匆匆進宮,說皇上被俘,國家大難當前,要立刻召開御前大臣密謀對策。
小小的太子朱見深頓時心慌意亂,他還沒有做好即位的準備啊!更何況,父皇還在外面受困,他該怎麼辦才好?朱見深小心翼翼地來到議政的殿堂,看著滿堂哀號或緊鎖眉頭的臣僚,不知所措。
緊急御前會議上,鷹犬大臣于謙果斷提出:立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鈺為帝,以絕后患。朱祁鈺對此興高采烈,當即接受諫議,登基為帝。他第一道圣旨,就是廢黜侄兒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朱見深哭哭啼啼地被黜為庶人,軟禁在宮中。他絕望地想,自己才當了太子兩年,怎能這樣黯然失寵?父皇還在外面受困,自己卻比他更可憐。他整日縮在宮闈之中,神思恍惚,不知今后要面臨怎樣的命運。
新登基的明代宗朱祁鈺立刻派兵部尚書于謙領兵五十萬,前去解救英宗。于謙在堅實城池的掩護下,以逸待勞,終于大敗瓦刺軍,將瓦刺人驅逐出京師。
瓦刺見打不過,只得釋放人質朱祁鎮,讓他回朝中避難。明代宗朱祁鈺對此很為難,若直接將朱祁鎮接回京城,怕他復辟;若置之不理,又容易惹禍上身。在大臣的不斷勸說下,朱祁鈺只得勉強同意,派人把朱祁鎮接了回來。
朱祁鎮回京后,明代宗將他軟禁在南宮,嚴加看管。朱祁鎮日夜惶恐不安,他再也回不到往日的榮耀了。他整日在南宮囚籠中踱步,怨恨弟弟的背叛,思念自己的兒子朱見深,擔心他會被丟棄處死。
五年后,明代宗朱祁鈺得了重病,有道士說他命里缺乏「帝王之氣」。明代宗愈發焦慮,此時太子朱見濟又不幸早逝,朱祁鈺心力交瘁,終于了慘烈之勢。朱祁鈺一死,明軍中意復辟的勢力強大起來。他們直闖南宮,打開大門迎接朱祁鎮復位稱帝。
「英宗復辟!英宗復辟!」滿朝文武歡呼雷動。朱見深在宮中遠遠聽到喝彩聲,不禁熱淚盈眶。他知道,這聲音標志著自己太子之位的回歸。
果然,沒過多久,英宗朱祁鎮便宣布恢復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眾臣歡欣鼓舞。朱見深恭恭敬敬地叩拜在父皇面前,內心卻掩飾不住激動的喜悅——他終于再度成為太子了!
英宗朱祁鎮復辟后,為報復弟弟的篡位之恨,追奪了朱祁鈺的謚號,只留下一個「戾」字,來辱罵他的殘忍。朱見深喜極而泣,終于為自己那些屈辱沉痛的歲月,贏得了慰藉。然而,好景不長,就在朱見深沉浸在太子夢重現的喜悅中時,父皇朱祁鎮突然駕崩,帝位就這樣落到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肩上。
初次登基的朱見深,內心慌亂又興奮。他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立自己最心愛的人為皇后——這個人就是陪伴他走過生死風浪的宮女萬貞兒。
萬貞兒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宮女,在朱見深被廢黜的歲月里,奉孫太后的命令,侍奉悲苦的太子起居。朱見深性格孤僻,不善言談,只有在萬貞兒面前才會稍微打開心扉。兩個本不相識的年輕人,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等朱見深重新當上太子,已經離不開萬貞兒的陪伴。他決心一定要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
然而,孫太后堅決反對。在她看來,皇后之位要嚴格挑選門當戶對的女子,萬貞兒這種出身卑微的宮女,怎能配得上皇帝寵幸?她認為朱見深初登基,需要借皇后的力量來鞏固政權,萬貞兒不僅出身低微,而且沒有任何勢力支持,根本不能扶持君主。
朱見深一心想立萬貞兒為后,但孫太后態度強硬,他也無可奈何。最終,他只得妥協立有門第的吳氏為皇后。
可實際上,吳皇后不過是空有皇后之名。朱見深仍然寢食難安,整日思念著萬貞兒。吳皇后得不到皇帝的寵愛,心生嫉妒,處處刁難萬貞兒,想把她趕出宮去。朱見深得知后大怒,直接將吳皇后打入冷宮,日后再也未曾召見。
皇帝一心寵愛萬貞兒,這已是人盡皆知的秘密。為化解他和孫太后的矛盾,大臣們再度斡旋,選了一名姓王的女子為新的皇后。
王皇后明事理,對萬貞兒畢恭畢敬。她知道自己才是皇宮中一個只具空名的「皇后」,真正掌權的,仍是那位未封妃嬪的宮女。她明白皇權需要借助后宮加以穩固,于是放下身段,取悅萬貞兒,以換取朱見深的寵信。很快,朱見深對王皇后也寵幸有加,后宮地位穩如泰山。而萬貞兒更是無人敢招惹,儼然已成為后宮之主。
歲月似水,轉眼間朱見深已三十出頭,而萬貞兒也已步入中年。兩人之間的關系漸漸微妙起來。皇帝需要子嗣來鞏固權力,而年過不惑的萬貞兒,已經很難再為他孕育骨肉。
有一次,朱見深在梳洗的時候,無意中看到鏡中的自己已是半白之發,不禁嘆息這宮廷生活的虛華冷漠。他需要一個骨肉,一個能夠傳承大明江山的骨肉!可是萬貞兒始終沒有為他懷過孕。朱見深心中焦慮,暗中召幸了后宮其他少女。
終于,有一個姓紀的苗族宮女,僅僅一次就心有靈犀地受了孕。消息傳到張敏這位老謀深算的太監耳朵里,他立刻精明地判斷,這是上天賜給陛下的機遇。若讓萬貞兒知道有人懷了皇子,她必然會設法除之而后快。
于是張敏決定瞞著萬貞兒,和其他幾位皇帝的心腹太監,一同藏匿了紀貴妃。他們把母子轉移到一處隱秘宮殿,偽造著紀貴妃已去世的消息,向萬貞兒隱瞞一切。直到皇子順產出生,張敏才小心翼翼地把這樁皇室秘辛悄悄捅給朱見深知道。
朱見深激動萬分,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骨肉,上天終于眷顧大明了!他立即傳旨,封這個才出生六年的皇子為太子,就是後來的明孝宗朱祐樘。而這一切,萬貞兒全然不知。她還沉浸在皇帝寵愛自己的喜悅中,哪里想到皇宮中已經悄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直到有一日,朱見深忽然傳旨,要晉封一個叫紀貴妃的女子。萬貞兒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皇上早已心有所屬,自己不過是被冷落了的過去。她悲憤交加,卻也無能為力。在皇帝面前,她再也不敢提起自己曾經的恩寵與地位。她只能在宮中默默垂淚,為自己年輕時對皇帝的付出和陪伴,得不到最后的回報。
就這樣,曾經后宮中的掌權者,在皇帝的冷落中日漸衰微,終老病死,連見皇帝最后一面都沒有這樣的機會。她的夢想和努力都成為泡影,只留下一地凄涼。
宮廷內外,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到最后,連皇帝也難逃宿命的擺布,成為權力運作的犧牲品。他們都不過是歷史洪流中的一葉扁舟,苦苦追求的愛恨情仇,都難逃消逝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