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初期,大概就在開國皇帝劉秀,剛剛去世幾年之后。他的兒子漢明帝劉莊,某天忽然做了一個夢。
在這個夢里,劉莊夢見一個金色的人,特別高大,頭頂還放射著白光。在夢里,劉莊看到這個人之后,也覺得這個人很神奇,所以就想問他是誰。
但就在劉莊剛想問話的時候,這個金色的人,卻突然騰空而起,然后就往西邊飛去了。
夢這種東西,直到今天,大家也沒整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而當時的劉莊,自然也想不明白。第二天劉莊醒來之后,想了半天,也沒想出來這個金人到底是咋回事。
于是接下來,劉莊上班之后,在上朝的時候,劉莊就問大臣們,這個金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聽到皇帝這個問題之后,大臣們也是一頭霧水,大家也不知道皇帝到底是咋想的?但既然皇上問了,那就說唄!于是在這之后,大家各執一詞,說了自己的看法。
但是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說法,能完美解釋劉莊的這個夢。然后,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叫傅毅的人,忽然站了出來。這個傅毅是當時有名的學者,此時正好在劉莊直屬的秘書處工作,算是劉莊的秘書。在東漢那會兒,皇帝的秘書處叫蘭台,所以他這個官職就叫蘭台令史。
這個傅毅當時就說,這個金色的人,可能是西域的一種神靈,叫做佛陀。
對于傅毅的這個說法,當時很多大臣,都一頭霧水。因為自從當年新莽末年,天下大亂之后,西域那邊和中原的聯系,基本就斷了。後來劉秀統一天下,礙于當時漢朝國力不足,也沒急著在西域那邊,重新設置都護府。
所以當時大家對于西域那邊,了解很少,誰也不知道西域那邊,到底是什麼情況。而對于傅毅說的這個佛陀,大家更是聽都沒聽說過!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劉莊對于這個事,倒是非常感興趣。接下來,劉莊直接派了中郎將蔡愔,帶著一支使團,前往西域尋找這個神。而最后,蔡愔到了中亞那邊之后,就找到了兩位高僧。一位叫竺法蘭,另一位叫迦葉摩騰!
此后,在蔡愔的邀請下,這兩位高僧,就帶著自己身邊的四十二章經書,和佛祖釋迦摩尼的佛像,來到了東漢這邊傳法。
後來,當這兩位高僧,跟著蔡愔來到洛陽之后,劉莊給了他們非常高規格的接待標準,直接讓他們住在鴻臚寺內。後來,劉莊還覺得,讓他們長時間在鴻臚寺住著,也不是個事。所以就專門在洛陽城周圍,又給他們修了一個地方住,同時讓他們在這里傳播佛法。
因為在從西域來洛陽的路上,兩位高僧是用一匹白馬,馱著這些經書和佛像來的。所以後來,這里就叫做‘白馬寺’。
這就是今天的洛陽白馬寺,號稱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座寺廟。
而這兩位高僧搬家過來之后,也沒閑著,人家直接把帶來的那些經書,都給翻譯成了漢語。因為這些高僧,一共帶來了四十二章佛經。所以後來,這些佛經被翻譯出來之后,就被后世稱作《四十二章經》!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漢譯佛經。
而隨著這兩位高僧的到來,佛教這個宗教,終于傳播到了中原地區。此后的上千年里,佛教將會以一種非常強大的生命力,成為無數人的信仰!
這就是中原地區佛教最初的來歷。
提到佛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唐僧西天取經’。但同時,大家對于佛教到底是怎麼來的,然后又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想要真正了解這段歷史,我們其實還得從佛教誕生開始說起。
如果拋去所有宗教神話的內容,只看歷史上的佛教,佛教大概是誕生于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之間。
從時間上來看,這時候中原地區這邊,正處于春秋后期。當時孔子正在忙著周游列國。幾個大國已經打了近百年,大家都打不動了,而且內部開始出現很多問題。所以在這期間,矛盾就轉移到了東南地區,然后吳越兩國開始爭霸。
在這段歷史上,中原地區這邊,可謂是相當的熱鬧。因為除了幾個大國爭霸之外,諸子百家最初的老祖,基本上也都先后誕生,提出了各自的思想理論。而當時在南亞那邊,同樣也很熱鬧。
在這個時代之前的上千年里,南亞的印度河流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後來經過上千年的發展,這期間中亞的雅利安人,又打了過來。總之後來,因為歷史原因和人文原因,這一帶出現了一種宗教,后世稱作‘婆羅門教’。
按照這種宗教,這里的人們,被分為四個等級。而這四個等級是天生的,無法通過后天的學習或者努力,改變自己的等級。然后,南亞這邊的很多勢力,也是相互打來打去。最后打到春秋后期的時候,還剩下二十多個國家。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當時中原和南亞,面對的問題是非常相似的。中原這邊,玩的是嫡長子繼承制。在這種制度下,大家的命運,也是從出生那天,就開始定好的,基本沒有上升通道。而南亞那邊,婆羅門教的四個等級,同樣也都是無法跨越的。
于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兩個文明各自的聰明人,開始同時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中原這邊,這之后就誕生了諸子百家。然后大家開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一個思想一個思想的去實驗,看看哪種思想,能讓大家生活的更好。
而南亞那邊,這時候就出了釋迦摩尼。
釋迦摩尼原本是一個王子,他家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在看到當時的社會現狀之后,他就想去解決這些問題。後來,釋迦摩尼走了很多地方,見了很多人,最后就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思想。
因為這是一套完整的思想,所以我們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但其核心思想,其實比較好理解,那就是釋迦摩尼提出一個‘來生’的概念。在這個概念下,這輩子你雖然可能級別不高。但只要你這輩子多做好事,那你下輩子就可以提升階級。
而這個觀念被提出來之后,當時很多人,很快就開始追隨釋迦摩尼,信奉他的理論。畢竟當時除了釋迦摩尼這套理論之外,好像也沒有其他的理論,可以給大家足夠的上升通道了。
就這樣,佛教思想誕生了。
而接下來,釋迦摩尼傳道很多年,這個過程,有點類似于孔子周游列國。而最后,釋迦摩尼在八十歲的時候,涅槃而去。孔子則是在七十三歲的時候,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兩位人類思想史上的巨人,此后雖然離開了這個世界,但卻留給了后世最寶貴的財富。
但再之后,不管是儒家還是佛教,亦或者是其他諸子百家,大家都遇到了一個同樣的問題。
那就是最初思想的理解問題。
孔子這邊,雖然孔子當年努力講學,但不同的學生,對于孔子思想的理解,肯定不一樣。孔子活著的時候,他們有分歧,可以直接去問孔子。
但是後來孔子不在了,那儒家後來的這些徒子徒孫,就只能相互爭論,但是往往又誰都說服不了誰。于是最后,儒家就分成了好幾個不同的分支。
而當時的佛教,其實也是這樣。
在釋迦摩尼涅槃之后,佛教也分成了兩派,分別是‘大眾部’和‘上座部’。對于這兩派的分歧,我們很難簡單說明白,因為涉及到很多宗教概念。不過後來,在傳播過程當中,這兩派都傳到了中原。
而到了中原之后,中原這邊給他們換了個名字。一個叫大乘佛法,一個叫小乘佛法。
當然,這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
另外,後來這兩派內部,又分成了多個分支。大概在中原這邊的戰國后期的時候,佛教已經分出了近二十個分支。同時,在這期間,西方的波斯帝國和馬其頓帝國,兩次東征,都進入到了南亞。而這兩次東征,無疑也給南亞這邊,帶來了很多新的思想。同時也讓佛教本身,開始迅速向外傳播。
再之后,大概在中原這邊,商鞅剛剛完成變法,秦國傳到秦惠文王的時候。南亞這邊,出了一個很厲害的人,建立了一個政權。後來,他帶著這個政權,統一了南亞北部,以及中亞的一部分區域。這個政權,就叫做‘孔雀王朝’。
在這個時期,孔雀王朝把佛教,作為了自己的國教,并且開始大范圍向外傳播。所以接下來,佛教開始迅速傳播到中亞以及東南亞,影響力越來越大。
而在這期間,中原這邊,秦國最后統一了天下,建立了秦朝。但秦朝卻又沒持續太長時間,最后被陳勝吳廣推翻。而后經過一場秦末混戰,西漢開國。
因為當時生產力比較落后,交通也不發達。所以,中原和南亞之間,雙方都無法翻越喜馬拉雅山,直接和對方交流。但同時,有一些小規模的商路,卻開始逐漸出現。比如說從中原南下,走東南亞這條線,折返前往印度。再比如說從漢朝前往西域,之后從中亞南下,再前往南亞。
這種商路,因為沒有國家做背書,注定規模不會很大。所以,這些商路,當時最多只能把極少量貨物運過去。比如說後來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就在南方發現了四川的蜀錦,就是通過這種渠道過去的。
但這些商路,很難完成思想的大規模交流。
所以在這期間,雖然南亞那邊,佛教已經開始大范圍被推廣。
但是中原這邊,大家依然對佛教一無所知。而再之后,大概在中原這邊,發展到呂后掌權期間,孔雀王朝結束了。而孔雀王朝結束之后,南亞這邊并沒有迅速出現新的強人,可以再建一個新的統一政權。所以在這之后,南亞這邊,就再次分成了二十多個國家。
因為再次分裂,而這些分裂的國家,彼此之間,可能宗教信仰又截然不同。很多國家,這之后又不信佛教了。所以接下來,佛教思想的影響力,就開始大幅衰退。後來在中亞那邊,影響力也開始越來越小。
而當佛教衰落的同時,中原北方的匈奴,開始徹底做大。而隨著匈奴徹底崛起,原本在匈奴西邊的大月氏,不得不西遷,以此來躲避匈奴。後來,大月氏人就跑到了中亞這邊。
再之后,就在大月氏人西遷之后不久,漢朝這邊,就經過了文景之治,到了漢武帝時代。此后就是漢武帝暴打匈奴,直接把匈奴打得由盛轉衰。而在正式和匈奴開打之前,漢武帝曾經聽說過大月氏的名字,所以就派了張騫西去,想要和大月氏聯手,一起夾擊匈奴。
這段劇情,在之前西漢的歷史上,屬于主線劇情。
不過可惜的是,後來張騫到了西邊之后,雖然見到了大月氏人,但是大月氏人卻并沒有回來進攻匈奴的想法。因為當時大月氏這邊,已經在當地扎根了。而且他們還發現,南邊的那些地方,好像比匈奴更好打。
既然這樣,那他們為啥要去對付匈奴呢?
因為當時大月氏剛到中亞沒多久,再加上佛教這時候在中亞已經衰退了。所以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就沒把佛教給帶回來。
但同時,當時在中亞這邊,佛教確實已經存在了。而從這時候開始,接下來的一百年里,漢朝徹底打垮了匈奴,并且控制了西域。拿下西域之后,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就逐漸成型了。通過這條絲綢之路,歷史上幾個主要文明,第一次被完全連接在一起。在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南亞那邊。
另外,漢朝在控制了西域之后,逐漸抵達了帕米爾高原。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中原王朝能控制西域,已經是極限了。再往西,想要翻越帕米爾高原,繼續擴張,已經不現實了。而大月氏人的地盤,恰好就在帕米爾高原西邊。
就這樣,此后的百年里,西漢的勢力范圍,開始止步于帕米爾高原。而在帕米爾高原以西,因為匈奴人這時候已經被徹底揍下去了。尤其是到了西漢末期,陳湯更是把西域的匈奴,差點給清空了。所以接下來,在中亞那邊,大月氏人開始迅速崛起了。
在西漢末期的時候,大月氏曾經分裂成了五個部分。其中有一個部分,叫做貴霜部。後來,這個貴霜部異軍突起。大概在劉秀打完昆陽之戰,開始招撫河北的時候,貴霜部徹底統一了大月氏,建立了一個貴霜帝國。
中原這邊,接下來劉秀花了十三年的時間,徹底統一了中原,建立了東漢。而中亞那邊,情況就復雜多了。因為中亞那邊,有好幾個不同的文明,所以擴張起來更費勁。于是接下來,一直到劉秀去世的時候,這個貴霜帝國,一直在打仗!一直在不斷擴張。
就這樣,經過幾十年的擴張之后,貴霜終于成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後來更是和東漢并列,成了當時世界上的四大強國之一。
以上這些,基本就是佛教東傳之前,大致的歷史背景。
而除了這些之外,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小背景。那就是劉秀統一中原之后,西域那邊,曾經有當年西漢的屬國,派人來朝拜劉秀,并且希望劉秀在西域重設都護府。但當時的劉秀,考慮到東漢國力有限,這時候還沒法在西域大量駐軍,所以就暫時拒絕了。
而當這些西域國家,派使臣來見劉秀的時候,貴霜帝國那邊,正在迅速擴張。雖然當時的貴霜帝國,在東擴的方向,止步于興都庫什山,也就是止步于今天的阿富汗境內。但西域那些國家,這時候肯定是知道貴霜帝國的。
而且,當時在這些西域小國眼里,貴霜是一個相當強大的國家。
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公元57年,劉秀去世了。然后,漢明帝劉莊即位。
而這個時候的中亞,貴霜帝國那邊,依然還在進行大范圍的擴張。
漢明帝登基之后,接下來的幾年里,東漢這邊的主線劇情,就是壓服勛貴。畢竟當時劉秀在世的時候,留下了不少開國功臣的家族。這些家族,一個比一個厲害。所以劉莊上位之后,想要坐穩皇位,就必須得先把這些勛貴壓制下去才行。
在漢明帝登基之初的幾年里,他一直在忙這件事。
但同時,史書上卻沒有記載,這期間劉莊對西邊有什麼舉動。
這其實也很正常,畢竟當時劉莊忙著處理內政,暫時還沒空管外面。不過,從劉莊後來的表現來看,作為一個明君,劉莊肯定會關注東漢外部的情況。尤其是西域那邊,西域本就是東漢志在必得的一塊區域。雖然暫時還沒駐軍,但劉莊不可能不注意那邊。
而這樣一來,當時的東漢,自然對貴霜帝國的擴張,應該也有所耳聞。
當然,這種耳聞,應該僅限于耳聞。畢竟雙方離得太遠,對于貴霜那邊的戰爭,東漢這邊肯定不太了解。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幾年之后,當劉莊逐漸壓服了下面的勛貴之后,他做了那個神奇的夢。
然后,他就果斷派了中郎將蔡愔,帶著使團,前往西域去找那個佛陀。
另外,這里我們還應該注意到的是:既然當時作為劉莊秘書的傅毅,聽說過佛陀的存在。
那也就是說,在這之前,佛教思想,就已經通過絲綢之路,逐漸傳過來了。不過,在之前的這段歷史上,佛教思想在中原這邊,沒啥發展空間。因為佛教思想最大的優勢,就是來生的概念。而當時在中原這邊,因為有察舉制的存在,就算是一些底層百姓,只要你努力讀書,依然有可能做官,有可能翻身。
尤其是在王莽時期,雖然王莽的風評的不太好,但是王莽在教育方面,投入真不是一般的大。當時中原絕大多數地方,都開始搞基礎教育。長安的太學,最多的時候,學生人數接近三萬人!這在同時代其他文明,幾乎是絕對不可想象的。
既然我靠著讀書,這輩子就能翻身,那我為啥還要接受佛教思想,去想下輩子的事情呢?
所以,在之前的這段時間里,雖然佛教已經通過絲綢之路,逐漸傳入了中原,但卻一直沒有大范圍被推廣。
總之,因為這些歷史背景,所以後來曾經有歷史學家提出過假設:是否有可能當時的漢明帝劉莊,根本就沒做過那個夢,或者這就是他們自己隨便說的一個局。當時漢明帝真正的目的,其實就是想派使團,去西邊看看西邊到底是咋回事!
當然,因為史書上沒有記載,所以我們也無法確定。這種說法,我們只能說是猜測。
反正最后,這支使團是上路了。而最終,他們就在今天的中亞那邊,找到了這兩位高僧,同時也大致弄清楚了西域這邊的情況。
有人可能會說,作為皇帝,漢明帝至于廢這麼大力氣嗎?難道他就不能直接派一個使團,打著友好交流的旗號,去西邊轉一圈?
還真不行!
因為當時的西域,以及西域更西邊,情況太復雜了!要不然的話,後來也就不會發生班超通西域的故事了。至少在當時的情況下,打著這種旗號,去西邊確實要更容易一點。
不管真相如何,總之,最后使團成功西去,并且帶回了兩位高僧。而隨著這兩位高僧來到洛陽,佛教第一次以一個宗教的形式,正式出現在了東漢高層面前。
而且,結合當時劉莊給他們的待遇,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時劉莊請這兩位高僧過來,了解西域的目的,應該是大于傳法的目的。要不然的話,也不可能直接讓他們住在管外交的鴻臚寺。
另外,在這兩位高僧過來之后不久,劉莊就開始做各種對外的準備。最后在劉莊在位后期的時候,劉莊終于重啟了對匈奴的戰爭,并且開始重新控制西域。
再之后,就發生了‘班超通西域’的故事。
至于那兩位高僧,後來就一直在白馬寺翻譯經文,在中原這邊傳遍佛法。不過接下來近兩百年的歷史當中,中原這邊,佛教始終沒有大范圍傳播開來。因為在接下來的兩百里,前期東漢比較強,普通人通過讀書,有翻身的機會。
後來到了東漢末年,大家天天打仗,所有人都在忙著戰爭,也沒空去管佛教。
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情況開始不一樣了。
到了這個階段,因為那些世家大族,徹底把控了上升通道。就算是讀書人,再怎麼努力讀書,他們也不能翻身。因為上升通道徹底固化了,所以在這之后,很多讀書人開始尋找新的思想,解釋自己面對的這一切。
而已有的道家和儒家思想,都無法解釋他們的困惑。反倒是佛教思想,以及佛家主張的「來世」概念,讓他們勉強得到了一個滿意的答案。
所以從魏晉南北朝開始,佛教開始迅速發展。再後來,佛教就和道教、儒教一起,并稱為‘三教’了。
這就是佛法東傳的故事。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