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層次父母,喜歡不停地「講道理」,而高層次父母,會做三件事
2023/11/15

上周末,和朋友逛街時,看到這樣一幕。

一個四五歲的男孩,在一家玩具店的門口撒潑打滾,手里還拿著一個玩具車模型。

他朝著媽媽大喊:「我要玩具車,我要買玩具車!」

媽媽無奈,一遍遍地給他講道理:

「家里已經有很多個玩具車了,而且你買回去又不玩,買這麼多,太浪費了!」

男孩不聽,還是哭鬧著要買。

隨著圍觀人數的增多,媽媽的怒氣值達到了頂點。

她黑著臉,硬生生拖走了男孩,邊走還邊數落著男孩不聽話。

教育家盧梭說:

「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發脾氣、講道理和自我感動。」

而這正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最容易犯的錯誤。

以為只要道理講得夠明白,就可以靜待花開。

殊不知,說得越多,孩子越聽不進去;脾氣越大,孩子越毫無反應。

家庭教育中最大的愚蠢,就是沖孩子講道理,不停地講道理。

給孩子講道理,是最無用的教育方式

心理學家皮亞杰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叫「三山實驗」

實驗材料是一個包含三座高低、大小、顏色不同假山的模型,研究者先讓孩子從模型的四個角度觀察這三座山。

然后要求孩子面對模型而坐,在山的另一邊放了個玩具娃娃,讓孩子從四張圖片中指出哪一張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結果,孩子根本無法完成這個任務,因為他們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來描述「三山」的形狀。

皮亞杰用這個實驗告訴我們:

幼兒期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只能從自己的觀點看世界,難以認識到他人的觀點。

孩子挑食不想吃飯,你說:「要珍惜糧食,多吃蔬菜,身體才會健康。」

孩子鬧著不想睡覺,你說:「早睡早起身體好,小孩子晚睡要長不高的。」

孩子哭著不想學習,你說:「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找到好工作,才不會像我一樣受苦。」

你以自己的經驗,對孩子講著道理,覺得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卻沒有在意孩子是否聽得進去。

就像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說的:

「世界上最無效的努力,就是對孩子掏心掏肺地講道理,你講的道理越多,孩子越反感,越不愿意和你溝通。」

之前看過一個有意思的視訊。

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站在桌子邊,對爸爸說,想從桌子上跳下去,試試疼不疼。

爸爸什麼也沒說,從冰箱拿了個雞蛋放在桌子邊,雞蛋從桌子上滾下來,「啪」一下掉在地上摔碎了,蛋液流了一地。

爸爸問女孩:「雞蛋怎樣了?」女孩回答:「雞蛋碎了!」

爸爸說,你跳下去也會像這個雞蛋一樣,會摔壞的。

小女孩立馬露出害怕的表情,告訴爸爸,我再也不想跳了。

這個爸爸無疑是充滿智慧的,一個簡單的演示行為,不但阻止了女兒此刻的危險行為,而且會讓她深刻地記住,絕對不能從高處往下跳。

李嘉誠先生曾說:

「世界上最浪費時間的事,就是給年輕人講經驗,你講一萬句不如他們自己摔一跤。

眼淚會教你做人,后悔會幫你成長,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師,人生該走的彎路,其實一米都不能少。」

教育并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

想讓孩子懂道理,家長絕不能一味地口頭說教,而是要少說多做。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讓他們去體驗、去感受,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真正讓孩子「懂道理」。

不斷對孩子講道理,也是一種語言暴力

心理學上有一個「麥拉賓法則」,也叫「7/38/55定律」

它講的是,我們在和一個人交流時,對方感知到的信息:55%是通過看,比如手勢、表情、態度、肢體語言等;38%是通過聽,比如說話時的語調、聲音的抑揚頓挫等;只有剩下的7%,才是純粹說的具體內容。

也就是說,父母在跟孩子講道理時,他真正能聽到的,只有7%。而剩下的93%,則是通過看肢體語言和聽語氣語調來獲取的。

在一檔節目《老師,請回答》中,一個七歲的小男孩哭訴:媽媽經常叫我「二百五」。

小男孩成績不好,經常在寫作業的時候被媽媽兇。

寫作業的時間太長,媽媽就會訓斥他,脾氣上來了后,還會說一些令他很傷心的話。

小男孩告訴工作人員:「我會很努力,希望媽媽多給我機會,不要再罵我了!」

他邊說邊哭,這些積攢已久的情緒,讓他驟然間崩潰。

他的媽媽說:「我只是有時候沒有控制住,沒想到讓孩子這麼傷心。」

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其實也很常見。

面對犯錯誤或是不聽話的孩子,父母總是習慣性地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想要通過說教的方式讓他改正。

孩子若是不聽,家長就會逐漸提高音調、加重語氣,想要通過身為家長的「權威」逼迫孩子「認錯」。

更可怕的是,這些話語中,往往都夾雜著貶低、批評的負面詞匯:

「你怎麼這麼沒用,都教你多少遍了,怎麼還不會」,「你是豬嗎,這麼笨」……

在這種語境下,這些來自父母的「道理」,非但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好,反而會帶給他們巨大的心理壓力,引發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孩子變得消極、沮喪、自卑。

心理學家馬歇爾曾提到一個觀點:

「當語言傾向于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于是,語言就演變成父母對孩子的暴力,像一把把刺向孩子的小刀,慢慢折磨著孩子的內心。

正確的講道理,不應該是父母單一地指責或批評,而應該是一個雙向溝通的過程。

父母輸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傾聽孩子的聲音。

父母表達對孩子的期待,同時也展露對孩子的愛。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懂得父母的苦心,成長為更優秀的人。

優秀的父母,都是「不講道理」的

《新中式父母》里有這樣一段話,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這個世界上,有兩類父母。

一類是‘吃老本型’父母,他們使用過去自己接受的一套教育方式來培養孩子,假如孩子表現不好,他們通常只會認為傳統教育沒有問題,是孩子有問題。

一類是‘學習型’父母,他們會去探索與時俱進的教育方式,假如孩子表現不好,他們會反思,然后尋找更好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越是優秀的父母,越懂得從自身出發,找尋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引領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

1. 讓孩子去體會道理,而不是明白道理

蒙台梭利說:「我聽過了,我就忘了;我看見了,我就記得了;我做過了,我就理解了。」

給孩子說一萬遍道理,不如讓他親身體會一次。

帶孩子撿一天瓶子,讓他體悟掙錢的不易,學會節儉度日;

陪孩子種一次地,讓他領會耕作的艱辛,學會好好吃飯;

與孩子做一件好事,讓他感受助人的樂趣,學會真誠善良……

教育說到底,還是一個體會的過程。

口頭的道理說得再多,也只是泛泛而談,只有讓孩子親身經歷,他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明白道理,然后運用在生活中,變得更加優秀。

2. 少說「不」,多夸贊,用委婉勸誡代替嚴厲說教

《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話:只有當孩子感覺更好的時候,他才能做得更好。

父母想要孩子做出改變時,可以嘗試使用夸贊模型:FFC模型。

Fact事實:「今天回家后,媽媽還沒有催你,你就主動開始寫作業,真棒」;

Feeling感覺:

「這讓媽媽真的感到很驕傲,你可以養成這麼自覺的好習慣」;

Compare比較:「你看你做得多好,比前幾天還要棒」。

這些積極的話語,更容易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激勵他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家長一定要明白,指責和埋怨,換不回明事理的孩子,愛與尊重,才能真正讓孩子成長。

3. 父母以身作則,教育才能水到渠成

教育家井深大說:

「父母的言行就是子女最好的教材,一流的父母造就一流的孩子。」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得先成為什麼樣的人。想要孩子走什麼樣的路,就要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

想要孩子專心吃飯,自己先學會享受美味食物;

想要孩子熱愛運動,自己先嘗試每天下樓鍛煉;

想要孩子主動學習,自己先放下手機拿起書籍……

真正優秀的家庭教育,不應該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如何做,而是父母先行動起來,在潛移默化中發揮榜樣的力量。

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養出最好的孩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冷冰冰的道理,說得再生動,也是無用功。

唯有行動起來,讓孩子真正去經歷,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養育孩子,是一場漫長而又艱難的修行,其中的諸多道理,還需要父母慢慢體會。

愿所有父母都能掌握正確的方法,與孩子一路并肩前行,一起成長!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
「墳旁有三物,子孫享富足」,都是哪「三物」,趕緊看一看有沒有
2023/11/20
102歲楊振寧跟嬌妻合影,他一臉嚴肅疑似不悅,47歲翁帆臉還稚嫩
2023/11/20
趙雅芝曬70歲生日照,終于肯坦然接受衰老了,沒美顏皺紋這麼真實
2023/11/20
烹飪技巧大揭秘:如何做出嫩滑可口的麻婆豆腐
2023/11/20
「狗尾巴草」是個寶,用它來煮水喝,或能幫助解決這4個常見問題
2023/11/20
老人年齡劃分新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3件事別忘了做
2023/11/20
古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3/11/20
從你家狗的睡姿判斷它是否依賴你,都是「安全感」惹的禍
2023/11/20
網紅ABCD媽翻車風波升級!二姐三弟親吻,舉止曖昧,更多槽點被扒
2023/11/20
曝張東健妻子高小英偷稅3億!奢靡生活曝光,宋慧喬李敏鎬卷風波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