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視訊,發現在「蕭濟公」的告別儀式上,洪門很多大佬以傳統禮儀「鳳凰三點頭」致敬。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條短視訊火了的緣故,總有小伙伴私信問我關于鳳凰三點頭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下。
天下洪門是一家,屬于聯盟形式的。
同樣,洪門作為一個傳統型的幫派自然而然有它的獨有的禮儀制度。
對外就不用說了,很多電視劇中都演了,現在也在用,拱手抱拳。有的講究是左掌壓右拳,雖然說法很多,但有一條是小編比較認可的。
就是大多數人都是用右手出拳打人,所以左手便掌壓住右拳,有以理服人,莫要刀兵相向之意。
而「鳳凰三點頭」則是洪門對內的禮節,前腿直后腿彎曲,右手豎起大拇指前伸,三起三落。
相傳,這種禮儀起源于古代武將,由于古代打仗之時,武將的甲胄里三層外三層的,跪拜行禮費勁,所以便行「拐子禮」或「歪屁股禮」。
而行禮之時,同樣是左手豎起大拇指,受禮之人的身份不同,大拇指的位置也不同。如左肩,左胸前等。
說到這里,小伙伴們可能要問了,看短視訊的時候,對方明明是伸了四次手,為啥叫「三點頭」呢?
別急,繼續往下看。
之所以伸手四次,來源于「三把半香」手勢。
據某書記載(啥書就不說了),三把半香是將手平伸,食指彎曲一個9型,緊緊貼靠于手掌,這樣其余三指于豎起的大拇指就形成了「319」。
而為啥要做「319」的手勢呢?
如果看過小編寫洪門的故事,就應該知道,洪門的初衷是「反清復明」,而崇禎煤山吊死在歪脖樹的日子就是三月十九日。
同時,三把半香也是有講究的,有一個相關的令詞,
頭把香為忠義香,拜羊角哀和左伯桃;
二把香為仁義香,拜桃園結義劉關張;
三把香為根本香,拜水滸梁山結義;
半把香為威風香,拜瓦崗寨程咬金。
但是由于洪門的禮儀眾多,分會也多,所以各分會中的令詞也不盡相同,但拜的人大差不差,都是這些成名且講義氣的江湖好漢。
常駐的劉關張、梁山是少不了的。但是還有一炷香和半炷香在各個分會中有不同的人物,這里就不展開說了。
好了,關于洪門「鳳凰三點頭」的來歷就跟小伙伴講到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