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小編這個年齡的人,沒看過《古惑仔》是不可能的,咱們的讀者應該也大多數都看過吧。
《古惑仔》上圖五個古惑仔大家都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嗎?
最右邊那個可不是laughing哥噢,那時候他叫大天二。
《古惑仔》算是開啟了我們很多人對香港黑社會的印象,大家肯定知道有夸張部分,知道香港黑幫沒有電影演得那麼厲害。但是真實情況如何,和電影有多大差距呢?香港的黑幫是哪些人發起的幫派組織呢?不可能一來就有山雞哥、浩南哥這樣的小混混對吧!
和上海的青幫一樣,香港的幫派也是源自洪門!洪門是早些年反清復明的一個組織,講究的是忠義,有著拜關公的習慣,所以到后期演變諸多幫派,但是他們都清一色的拜關公!相信看過古惑仔的大家都清楚吧。
洪門延伸閱讀:洪門就是共濟會嗎?洪門到底是什麼?
那麼真實的香港幫派有哪些呢?
如果你閱港片無數,那麼你一定知道。
新義安、14K、和勝和、義群,
不過你不一定知道這個圖,其實這些幫派都隸屬于三合會,而三合會的來源,則更早。
從鴉片戰爭到解放前
1841年英國人搶占香港,英國對于殖民地和當地人的態度,就是隨便壓迫吸血,甚至對當地人(個別買辦除外)完全就當牲口看待。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比利時法國在北非,法國在東南亞,英國在印度也都是這樣,唯一不同的是,隨著時間推移和當地人的反抗程度不同,各國的程度有變化,但是本質上的態度是一直不變的。
英國的思維就是:「我就是高級,當地人都是劣等人種。」所以英國人在香港是兩套制度,地方也分成兩塊,英界與華界。其中有一個例子就是英國人認為中國人種不適合一夫一妻,法律上允許納妾。雖然大陸在1930年北伐完成后就頒布了婚姻法,香港卻一直到1969年才取消納妾制度。對于管理華人,英國一直都是沒啥興趣,經常干脆從華人里找用著順手的買辦來間接管理,以華制華。
當時香港作為嶺南地區,開埠以來就是三合會的重鎮,三合會作為晚清民國三大幫會之一(另外兩個是江浙的青幫和四川的袍哥會)的歷史傳承很久。
自南京條約把香港割讓給英國起,香港就充斥著各種幫派,成員們的社會活動可以說是公開化的,這點跟上海的青幫公開化、合法化非常相似。與上海青幫的傳承不同,香港幫會主要是來自于洪門天地會,結構如下圖。
三合會這個組織就是反清復明的洪門(也就是天地會)轉型而來。至于三合到底什麼意思,能找到的就有十幾種說法,真實性難以分辨。不過考慮到當年會進入幫會的人員,教育程度應該都不高,我比較接受簡單明了的說法。
所謂「三合」是「洪」字的三點水(看字形三點水有匯聚在一起的形態)。那個著名的對聯「地振高崗,一派溪山千古秀。門朝大海,三河合水萬年流」。就在福建高溪天地會創立的紅花庭,也可以說是三合會歷史的開端。
其中的前期的五大堂跟金庸小說中的天地會五大堂類似,比如韋小寶是青木堂的堂主,又稱為韋香主。當然,歷史現實中的各堂,跟鹿鼎記中的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中的洪順堂在香港後來發展壯大。
到了后期洪門又稱紅幫、三點會、三合會等,其中致公堂是洪門海外分支機構,現如今我國的民主黨派中的致公黨即來源于此,他們一致的對外稱為天地會或紅幫,對內則稱洪門。
據史料記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7月),也就是香港剛開埠不久,三合會就已在香港設立堂口,建立組織,這是迄今為止關于香港三合會產生的最早記錄。
香港三合會跟內地的幫會類似,其最大的特點是有一個入會儀式、組織制度,早期使用的禁條、誓詞和隱語等。
不過三合會并不是一個有嚴密階層的組織,更像那種加盟店,誰要是認同「反清復明」的理想,就可以宣布自己是三合會的一個分支,可以不聽總部號令,甚至可以不知道總部在哪,平時也是各干各的,很難用一句話形容他們到底是一伙什麼樣的人。「青幫一條線,洪門一大片」就是青幫和洪門規矩不同的真實寫照。
洪門幫會在反帝,反封建統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于1903年(一說1904年年初)在檀香山加入洪門致公堂檀香山分壇,任職洪(紅)棍。同時在其革命生涯里成立的興漢會就是整合了興中會、三合會、哥老會等力量其中的三合會與哥老會都是源自洪門的幫會力量。
基于洪門這種「分布式」機制,這個組織不存在被「斬首」的情況,就算總部被一鍋端,對組織也沒啥影響。香港自從開埠就有大量的碼頭,自然也有無數碼頭工人,還有更多的形形色色的人,工人們為了抱團取暖,其他人有其他目的,于是成立了無數的組織。
各種幫會盡管名義上都叫三合會,存在的目的也不太一樣,有的是純粹的工人互助組織,有的向街坊鄰居收保護費,順便搞點黃賭毒。
在20世紀早期,香港的左翼工人運動非常激烈,多次大罷工雖然最后都被鎮壓,但是逼迫港英政府多次讓步。為了從中破壞,港英政府不但抓人,還在工人組織中搞「摻沙子」,鼓勵右派工會組織分化。同時利用幫會打擊左派工人,黑幫在其中做了不少工作。
英國殖民者很早就發現了香港幫會的力量,在1845年,港英政府就頒布了《壓制黑社會及其他秘密會社之條例》。明確打壓反英、反清的幫會,當然首要的目的是壓制幫會反抗英帝國主義。
該條例規定三合會成員,一律判處3年以下,刑滿后還要在臉上寫字。
盡管有這個法案,但根本擋不住幫會組織猶如雨后春筍涌現,尤其是在廣東各地的「粵匪」如惠州、東莞、番禺、順德、香山等地的幫會成員因遭清政府的圍剿與鎮壓而避難香港,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夕,港島已成為華南地區三合會的重要據點。
由于香港的黑幫的源頭幾乎都可以說是來自三合會,所以直到現在,香港警方依然把黑社會組織統稱三合會(Triad Society),目前的香港警務處專門負責反黑行動的機構的名稱就叫「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
從歷史上看,三合會在解放前可以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即清末的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和民國成立到1949年兩個大的階段。
清朝末年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是由有兩股力量組成,一個是信仰洪秀全的整出來的拜上帝會的會眾;另外一股就是以洪門為主的力量。如太平天國名將羅大綱就是紅幫(洪門)成員,但他不信拜上帝那一套的,更不信洪秀全是上帝耶和華的二兒子的說法。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后就有不少成員躲避到香港,仍堅持以推翻清朝為己任。1900年10月,孫中山先生安排鄭士良等志士在廣東惠州組織起義,其中就有洪秀全的族侄,號稱「三千歲」的原太平天國成員洪全福參與。
辛亥革命以后,香港幫會為了擺脫英國的打擊,逐漸改名,更多的是一種工會的替代形式。很多出賣勞動的工人,為了維持工作,必須加入幫會,唯有如此才可以在對應的幫派的地盤上得到工作。
此時的香港幫會有著明顯的地域與行業特征:
如:義興公司——同鄉會,主要吸納潮州、海南和福建等地來港的人;東字會主要是東莞人;「青年國術社」是環衛工人抱團組成的幫會;全字號幫會是船戶和小商販;勝字號是客家人為主……
在1949年前夕,香港的幫會形成了——新義安、14K,和勝和為主的三大幫派,其中中和勝和的歷史最悠久,也最具有典型性。
當時三合會里有個叫勇義堂的,該話事人即龍頭老大的外號叫黑骨仁,當時他看到香港各小堂口太多太亂呈現一個有組織無紀律,散亂弱,于是他主張各個小堂口應該團結起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有了麻煩也應該先嘗試協商解決,實在商量不成再打架,總之一切要有組織有紀律,以和為貴。
各個小堂口一聽有道理,于是紛紛響應黑骨仁倡議,各個小堂口名字一律加上和字用于表示響應他的號召,比如「洪勝會」改叫「和洪勝」,「勇義堂」改叫「和勇義」,「洪興」改成「和洪興」等等。
黑骨仁一看自己的的提議得到同道的響應與支持,于是召開了香港史上第一次「洪門大會」召開,黑骨仁被推舉為香港洪門的「開山祖師」。
解放前,香港的幫派對[D·品]的介入并不深,或者說他們只處于販賣[毒·品]的最低端,當時壟斷交易的是以猶太人為主的洋行。同時香港所輻射的范圍主要是面向東南亞,對廣州的影響力也有限。
在交易中,香港更大的作用是起了交易結算的作用。其根本原因是當時全球最大的毒販子沙遜洋行聯合其它資本成立了匯豐銀行,而匯豐銀行可以說是用販賣鴉片賺的錢而建立的銀行。
自然而然,買賣鴉片等大部分是通過香港類似匯豐銀行這樣的正規金融機構進行結算。隨著1931年英國政府正式的禁煙,這些金融機構從正規的結算,變成了暗地里的洗錢中心了。
因為幫會組織有用,英國人對于幫會犯罪打擊力度不大,直到1957年情況有了大變化,把原來的兩個部門:嚴重罪案調查科和反三合會行動組,合并建立了專門針對黑幫的警察部門,「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也就是著名的「O記」。
之所以1957年出現變化,就要說到香港黑幫的第二階段。
香港黑幫四大家族--國軍變成了黑社會
中國大陸解放之后,香港黑幫有了一次大發展,從大陸敗退來了大批人員,其中很多國民黨散兵游勇和家眷足足有十幾萬。這些人到香港以后,有門路的是衣食無憂,但是大多數人生活都很艱難,即使風光如杜月笙,到了香港還會被幫會排擠。普通人無依無靠,還和當地人起沖突。這批最早的新移民,被當時的港英政府安排在一個吊頸嶺的地方,你沒看錯,不是錯別字,現在叫做調景嶺是97回歸以后音譯改過來的,但是之前是叫吊頸嶺,想想這名字.
..慎得慌。
所以當時的調景嶺就是國民黨的聚集地,蔣介石的國民黨,基本上一直可以說都是個大號黑社會,不能算是個正經現代化政黨。所以這里當時的國民黨人和家眷們很快就從「準黑社會」變成了真黑社會。
當時蔣介石還想著「反攻大陸」,不斷地向香港的黑社會提供支持,其中比較著名的「14K」和「新義安」,都是前國軍軍官借了一個三合會分支機構的殼成立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所以他們都是隸屬三合會,并且一直拿著台灣保密局的津貼。這個后面具體四大家族再展開。
調景嶺這個地方具有很濃厚的政治色彩,嶺內各學校于每年10月10日都會放假及全村舉行儀式紀念國民政府成立,并長年掛起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英國統治時期并不刻意干預這些活動的進行。
一直到1956年「雙十暴動」。其實每年國民黨國慶的雙十節,香港的國軍殘留力量都會張掛「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港英政府因為懼怕刺激大陸這邊,對于張掛旗幟有限制,結果到1956年政府人員撕了旗子。不滿的人群圍了政府部門,警察前來處置結果被更多人圍攻,只好調來更多警察。期間大量黑幫帶領暴徒開始放火游行,甚至封鎖部分地區,對左派機構和政府機構打砸搶,事情徹底失控。
最后嚴重到港督下令,英軍出動裝甲車上街鎮暴,分區域戒嚴隔離清理,警察直接向人群開槍。足足鬧到14號才平息,沒了60人,傷了上千人,抓了6000,判罪一千多。事后港英政府將這次事件定性:支持國民黨政權的三合會成員暴亂,然后開始在香港清洗一輪,把有政治傾向的黑幫分子大量驅逐到台灣去了,比如大家熟知的向華強向華勝,他們的爹叫向前就被趕回了台灣,不過子女們都在香港繼續混。
從此以后,香港黑幫就一直沒有政治主張,也沒有爆發大的群體暴力事件,把精力都放在了錢上。
四大家族
自1949年到上世紀70年代,香港幫派逐漸形成了黑幫四大家族。四大家族分別叫新義安、14K、和勝和、義群。其中新義安跟義群又叫潮汕幫,14K跟和勝和叫廣府幫。
我們熟知的《古惑仔》原型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洪興原型是香港黑幫新義安,東星的原型是另一大黑幫14k。陳浩南原型陳耀興,灣仔之虎,太子原型杜聯順,尖東之虎,蔣天養原型向華勝,新義安龍頭。
還有一種說法說洪興是「和勝和」。東星指的是新義安,因為影片中有所謂的「東星五虎」,指得就是隱射新義安內著名的「五虎十杰」,新義安一直以來都是家族式幫派,這點在電影中也深深體現出來了。
其實不用去深究哪種說法才是對的,因為拍片子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真實寫,否則那就是紀錄片了,最大的可能就是編劇把各幫派的事情都取了一點寫到一起。
新義安
新義安,是香港著名的國際性黑社會組織,香港經濟實力最強、組織最為嚴密的黑幫組織,位居香港黑幫四大家族之首。
1947年由向前在香港創立,向前就是向華強的父親。新義安的前身可追溯到1866年廣東一帶潮州人成立的「萬安幫」,在1919年「萬安幫」分裂,其中「以安幫」于1921年用「義安工商總會」名義向香港政府華民政務司署注冊。
1947年,「義安工商總會」因涉及三合會活動而被港英政府取消了社團注冊。軍隊將領出身的向前,將該組織改名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即現今的「新義安」。
不過在1953年,新義安龍頭向前因政治問題被港英政府遞解出境。隨后向前也將新義安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們打理,這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向華強,外號「港星操控者」,他也入選了中國黑幫老大排名,僅次于杜月笙和喬四。向華強在最初并沒有參與社團的涉黑活動,而是在1973年出道成為了一名演員,在娛樂圈積攢了不少名氣,1987年向華強與其弟向華勝創立永盛電影公司,隨即成為港產片霸主。
江湖傳言:背靠新義安的勢力和財力,向華強幾乎一手掌控著整個香港娛樂圈,他讓誰火,誰就能火,梅艷芳、周星馳、劉德華、成龍、周瑞發、劉嘉玲、張柏芝都是由他一手捧紅。
原本排名香港黑幫四大家族第一的是14K,但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新義安成員發展到接近10萬人,在香港至少7000多間售賣不同國籍菜式食肆、娛樂場所乃至1050余輛小巴及香港現有的各間大型巴士公司中,均有新義安會員插手,每年可從中榨取上億港元。
新義安還通過勒索、收保護費、高利貸、開設場所、非法開賭、走私等攫取巨額利潤。再將這些錢用于各種公司的運作之中,錢滾錢,一步步壯大。
而且新義安的活動范圍不止香港,還活躍于東南亞、美國、加拿大、澳洲甚至西歐等地。還在海外與美國華青幫、東南亞私會堂等形成了合作關系,一躍成為香港黑幫四大家族中最強勢力。
新義安組織嚴密,等級嚴格,只尊一個「龍頭大哥」,下設「五虎」、「十杰」,下分各區,各設一龍頭,其下分支設「坐館」和「渣數」,一級管一級。
元老:元老一名,林江,原名林世俠。江湖一直說向家天下林家打,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林家等三兄弟統領幫眾到處插旗爭地盤,屯門天下更由林氏兄弟一手打回來,令新義安成為香港黑幫四大家族之首。因此林江在新義安一直有崇高地位,有「總管」之稱。
五虎:尖東虎中虎---黃俊、尖東之虎---杜聯順、灣仔之虎---陳耀興、屯門之虎---黎志強、紅磡之虎---麥高
十杰:「鬼添」李育添、尖東霸王李泰龍、灣仔雙虎黃金強、灣仔雙虎黃錫明、黃天送、尖沙咀飛龍、北角細弟、屯門大哥黎、高騰飛、程里。
2012年03月,深圳公安機關一舉摧毀香港黑社會組織「新義安」成員在深圳寶安區建立的號稱「沙井新義安」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先后抓獲了組織頭目陳垚東及其骨干成員102人,其中逮捕80人,刑事拘留22人,繳獲槍支4支,子彈37發及涉案刀具一批,扣押、凍結涉案資產數億元,而這個就是所謂香港黑幫北上。
14K
14K,是葛肇煌于1949年在香港創立,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洪發山忠義堂。
葛肇煌1943年任軍統西江獨立行動大隊長,1944年暗殺汪偽政府廣東省長陳耀祖,1945年搗毀日本支持的「五洲華僑洪門西南本部」的洪門組織,其后他將本部易名為洪門忠義會,受軍統指揮。
此時接到命令的葛肇煌,通過自己的幫會背景和軍方背景,將一些小的幫會改組合并為「洪發山忠義會」,總部設在廣州市寶華路 14號,所以對外也稱「十四號」。
不久廣州解放,葛肇煌作為敗軍之將,帶著自己手下兄弟偷渡到香港。葛肇煌將其原部「洪發山忠義會」改名為14K,為了掩人耳目,取廣州市寶華路 14號和國民黨的英文KuoMinTang首字母K之意。
14K最初是以國民黨殘兵為基地,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和軍事素養,所以很快便在香港打下了地盤,再加上後來葛肇煌通過機緣巧合結識了在台灣的毛人鳳,毛人鳳希望葛肇煌在香港繼續「黨國」事業,于是「14K」自認洪門正統,宣稱效忠國民黨,在這種政治抱負之下,使得14K更加迅速的壯大起來。
關于「14K」的「K」的來源跟葛肇煌緊密相關,同時這個K也有多重意思:第一是指國民黨(KuoMinTang)的首字母;第二指「K」是指九龍(Kowloon);第三指「K」是代表「K金」(Karat),K金比一般的黃金更為堅硬,寓意組織的強大。
而「14」,第一是指14K的發源地,即廣州市西關寶華路14號,是由葛肇煌在廣州創立的根據地,這亦成為14K之間的暗號;第二指14位原來國民黨的成員。
葛肇煌身份很不簡單,他是黃埔六期的學員,官銜為中將,而他原來所屬的國民黨93師在遠征軍中是非常能打的。盤踞在金三角,屢次打敗緬軍的國民黨殘軍就是重組過N次的93師。
14K在歷史上發動過兩次轟動性的事件:雙十暴動和澳門火拼
雙十暴動就是前面提到的,調景嶺那次。
澳門火拼的主角就是澳門教父崩牙駒也就是他把向華強打回香港。
這個在之前寫洗米華的文章里面有提到
從疊碼仔到小賭王,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
1997年在澳門發生了多起幫派襲擊事件,并且在公共場合進行,造成14人離去。而14K認為是罪魁禍首,澳門14K話事人尹國駒被警方指控涉案,第二天14K就將澳葡政府警察司司長白德安之座駕炸掉。
這讓澳門政府打擊黑幫的力度更加強硬,澳門的14K組織不得不轉移至北美繼續發展。
14K一共有36個字堆,正統「孝」字堆,由葛肇煌領導,葛肇煌逝世后由葛志雄領導。葛志雄逝世后,一般認為,如今14K沒有實際龍頭,幫內各字堆、各派系大多各自為政。而這也是導致14K丟失香港黑幫四大家族領頭羊地位的主要原因。
潘志勇是14K教父級人物,從古惑仔到幫派三名掌門人之一,14K幫主空位多年,據說他不愿擔任當坐館,但沒有他的首肯,其他人也不能。他是香港黑社會發展的見證者,經歷過李連杰經紀人被9槍爆頭等,40余年將自己拼成一塊金字招牌。
2月20日,他輸給了一生中自己最強勁的敵人癌癥,22:50在荃灣港醫院病逝,終年68歲。江湖傳聞,一眾小弟曾籌錢,從俄羅斯花100萬美元(約650萬人民幣)替胡須勇(張柏芝的爸爸張仁勇外號也叫胡須勇,但是不是一個人,香港有三個外號胡須勇的,還有一個是狄波拉的老公江耀城,狄波拉是謝賢的前期也是謝霆鋒的媽媽)買了一支對抗癌細胞的補命針,但胡須勇的病情卻反而急轉直下,離開人世。
我們是看港片港劇長大的一代。在以古惑仔、無間道為代表的黑幫片中,幫派各據山頭
實際上,港片沒有騙人,香港確實經歷過如此血雨腥風的黑社會時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的黑社會成員飆升至三五十萬,活躍著一百多個大大小小的幫派。作為14K掌門人之一的胡須勇,黑社會打滾五十年,經歷的正好就是這個年代。
另外還有個人不得不提,洪漢義,香港幫派社團14k的元老人物,也是明星陳惠敏的大哥,當年他可是打開了金三角和香港的大門,兩地的互通[毒·品]生意幾乎都是他一個人去談下來的,并且14k在他的帶領下發展的越來越快,那時候他和跛豪都是平齊平坐的一個格局。
洪漢義操控足球外圍,販毒,基本上的違法事情他都很樂意去做。直到去坐牢之后,在牢獄里,還依舊是一個大哥。但是出獄之后,世界都變了,洪漢義多年打下的江山已經拿不回來了,并且自己的錢也快要花光了,身體也不行,他開始尋找精神依靠,就在一次偶遇,他拿起了圣經,并且說了一句,如果晚上可以安然入睡,他就開始信耶穌。但是耶穌并沒有幫他的生意越帶越紅火,而是一落千丈,在洪漢義的最后決定下,開始真正的信耶穌學習神學,最后成了一個牧師。
和勝和
和勝和相對于前兩個幫會屬于老牌的幫會了,同時也屬于本土幫會了。和勝和原屬于成立于1884年的和合圖,于1930年分出成為獨立幫會,目前也是「和字頭」派系的新主流。
和勝和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9世紀80年代,當時已有大量外來人口到香港打工,三邑人、四邑人、客家人、圍頭人(佘佬)團結成幫,一般自稱或登記注冊為「工人自助幫會」、「同鄉會」、「宗親會」。1884年,第一個堂口正式成立,名叫做「和合圖」,注冊為「合法社團」,歸類為「工人自助幫會」。到1909年,已經發展到26個堂口。
1909年端午節,廣東洪門天寶心派遣勇義堂頭目「黑骨紅」來香港開設堂口,見香港各小堂口沒有組織,便將他們聚集起來,「勝和堂」遂成為「和勝和」。
1925年發生省港大罷工,失業人士助長黑幫擴大,和勝和借此急速擴張,從和合圖派系中的一個小堂口壯大而成為一個主導和記的社團。1930年和勝和脫離合圖,成為了合字派系的主要力量。隨后迅速躋身香港黑幫四大家族之一。
然而和勝和內部依舊不安定,934年,過分壯大的和勝和內部一個以四邑人為主的堂口和安樂公布脫離和勝和,雖經此分裂后和勝和仍然是和記的主流。此時,和勝和變成以客家人與圍頭人(佘佬)為主要成員,故1980年代前也被俗稱為佘幫或客家幫。
此后20年和勝和又在以軍統為靠山的14K和新義安的夾擊下,艱難抗爭。不過和勝和的社員人員是香港黑幫四大家族中最多的,新中國成立后和勝和低調行事,在新義安跟14K全盛時期,和勝和的幾個把頭還帶著手下的小弟投奔到新義安。
根據警方統計1974年時,勝和全香港會員人數已經超越200,000人。
隨著港英政府對前兩個幫會打擊力度的增大,以及跛豪的落馬,和勝和慢慢發展壯大起來。1974年至1981年期間,和勝和在此七年間獨大于香港。然而內部的不安定讓和勝和再次元氣大傷,社團內兩大支柱「大哥成」和「大佬原」先后出走,轉投新義安,使得和勝和丟失大埔和遁門兩區,至今仍掌握在新義安手中。
義群
義群是香港黑幫四大家族中勢力最小的社團,但是義群也是是香港黑幫四大家族中最晚起家的。
義群是是大名鼎鼎的跛豪吳錫豪創立的,跛豪是香港六七十年代最大的毒販,其故事曾被拍成電影《跛豪》與《追龍》。
跛豪于1930年出生于潮汕地區的達濠鎮,六十年代初移居香港,在石硤尾開字花檔起家(賭博)。之后改為販毒,在60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初期販賣[毒·品]超過30噸,價值3億元以上,義群更與香港警隊內高層貪污警察勾結,同時亦牽涉殺人等嚴重案件,隨著跛豪坐牢,義群隨之銷聲匿跡。之所以把跛豪的義群單列,是因為他太有名了事實上跛豪就是香港歷史上除了猶太人外的最大毒販。
七十年代后,吳錫豪的生意已經涉及台灣、泰國一帶,勢力也迅速擴張。好景不長,1973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嚴厲處理了警隊內部的貪污、勾結黑幫等,隨后開始大力度打擊犯罪。1974年年底,吳錫豪從台灣返回香港后被捕,整個集團被判刑124年,其中吳自己被判刑30年。1991年因肝癌末期,獲香港港督特赦出獄。出獄25天后,因病情惡化去世。
整個字頭因眾多骨干被捕而元氣大傷,隨之衰落。據某研究香港黑社會的書籍統計,到了八九十年代「義群」人數已經降為千人左右。
提到追龍就不得不提一下當年黑幫的保護傘!劉德華主演的《五億探長雷洛傳》講的就是「四大華人探長」之一呂樂,他是當時香港黑社會保護傘的代表人物。呂樂號稱「五億探長」,「五億」是傳聞中呂樂的身價,這筆錢當時足夠買下大半個九龍。
1920年呂樂出生于廣東,後來全家偷渡去香港。1940年呂樂加入香港警隊,從普通警員做起,因表現優異一路直升,1958年做到新界總華探長,次年又升任港島及九龍總華探長。在港英政府的體制內,呂樂已經是華人在警隊能夠達到的最高職級,僅次于英籍總警司。
呂樂黑白通吃,建立了一套地下「秩序」,如何貪污、如何分配以及警方與黑社會的關系,都在呂樂建立的這一套地下秩序中運作。
後來劉德華主演的《五億探長雷洛傳》非常詳細的描述了呂樂的生平,但呂樂本人卻很不滿,原因有三:1、劉德華拍完全片,始終未到台灣拜會呂樂本人;2、片中把顏雄放到和呂樂平起平坐的地步,呂樂認為有違事實;3、劇中雷洛在街頭向小販收保護費,呂樂認為這是對他的污蔑。
警察怎麼會這樣收,跟乞丐差不多。至于怎樣收,他則合上眼閉上嘴保持緘默。
呂樂和向華炎的岳父呂六是叔侄關系,也有說是叔祖輩關系的。總之呂樂和向華炎之間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所以新義安能在「和」字頭的本地幫會和訓練有素的國民黨軍14K等幫會中迅速崛起。
曾志偉
呂樂有個心腹下屬名叫曾啟榮,他主要的工作便是收「黑錢」。曾啟榮不僅曾擔任香港軍裝警署署長,還是著名足球隊員,香港警察足球隊教練,香港華人足球聯誼會執行委員,後來他生了一個和他同樣有踢球天賦也喜愛踢球的兒子,取名叫曾志偉。
香港警察也不全都是呂樂這樣的,當時還有正直的,比如提拔曾云的曾昭科。
曾昭科1947年畢業于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經濟學部。曾任香港警務處助理警司、警司、高級警司、總警司,香港警官學校副校長。大學時代,曾昭科接觸左傾思想,熟讀由德文翻譯過來日文版《資本論》。
後來曾昭科定居廣州,于1978年復辦的暨南大學擔任外語系教授、系主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董事會名譽主席,先后獲選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1984年獲廣東省六屆人大增選為省人大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曾蔭權
曾昭科當年提拔過一個叫曾云的人,這個曾云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曾蔭權,後來成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另一個叫曾蔭培,是香港前警務處長。
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對香港政界和警界的貪污行為開始動手,呂樂等人或出境逃往或被革職查辦,短短數年內,香港便躋身全球最清廉地區之列,在「透明國際」180個國家和地區排名中位居第十二位,在亞洲則僅次于新加坡。
大圈幫
除了黑幫四大家族,還有大圈幫不得不提,50-70年代末,中國內陸正值特殊時期,從內陸有許多人偷渡逃往香港。這些人大多是有斗爭的經驗,好勇斗狠,不講黑道規矩,又是挨過餓吃過苦的難民,所以在和香港本地或已經逐漸本地化的黑幫斗爭中,往往如亡命徒一般。這些從內地逃難來到香港的青年被稱作「大圈仔」或「大圈幫」。
大圈幫只是一個統稱,其中有很多不同的幫派,比如「六七幫」、「湖南幫」等,他們不同于香港一般的三合會組織,沒有堂口也沒有嚴格的等級制度,準確的說更像一般的犯罪團伙。
比如悍匪葉繼歡,就是大圈幫的代表性人物。葉繼歡是廣東汕尾人,多次在香港搶劫作案,被捕后又越獄成功。
2017年4月19日,這位令香港富豪聞風色變的賊王去世,終年56歲。而他的女兒則在香港富商劉鑾雄的資助下考上了清華大學,也算是改變了門風吧!
差點漏了一個人,那個被號稱賊王的,張子強
要是不寫怕是有讀者會留言問我「賊王」張子強就不配擁有名號嗎?
張子強(1955年1998年),綽號大富豪,廣西玉林人。4歲時隨父母去香港定居,是香港一個犯罪集團首腦。其實早期他混黑幫的時候,混了很多年都沒有混出什麼成績,不過後來在一次合伙炒樓中贏了一把大的,弄到一套房子,他從此認定做事就要敢做大的,小打小鬧沒意思,直到把自己博的槍斃為止。
他曾策劃綁架著名香港富豪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和香港富豪郭炳湘,獲得數億港元贖金,還策劃綁架澳門著名富豪何鴻燊(但被警方識破,未遂),他犯罪所得金額之高曾錄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電視劇《插翅難逃》就是以他的犯罪團伙為原型的。
1991年7月12日,搶劫啟德機場裝甲運鈔車1億6000萬港元,張子強後來被捕,但法庭以證據不足為理由,將他無罪釋放。港英當局當時還賠償給張子強一大筆錢,使張子強愈發張狂。張子強于此時在獄中結識葉繼歡,兩人一拍即合,開始合作。。
1996年5月,與葉繼歡集團合謀綁架香港第一富豪李嘉誠的長子李澤鉅,勒索港幣10億3千8百萬元。
張子強分得4億3千8百萬。葉繼歡在作案前10天攜帶軍火返港,意外與警方交火,重傷被捕,但葉的部下仍參與了綁架案。1997年9月,綁架香港第二富豪郭炳湘,勒索港幣6億元。張子強獨得3億元。
非法買賣爆炸物罪、走私武器、彈藥罪,世紀賊王張子強,最終證明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搞錢的香港黑幫香港天生具有黑幫生長的土壤,可謂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中國原本的遠東經濟中心是上海,也是西方在遠東最大的根據地,買辦們都在那里。但是隨著新中國成立,上海的買辦們帶著生意出逃到了香港和澳門。上世紀50-70年代,香港的經濟發展很快,特別是轉口加工貿易非常發達。各界都一派欣欣向榮,黑幫自然也不例外。當時黑幫最掙錢的門路是[毒·品],因為香港是個自由港,對于人員貨物往來管理非常松。香港當年幾乎壟斷了金三角[毒·品],特別是坤沙當年的「雙獅地球」海洛因,全部從香港轉口,以至于打響了招牌。說起當年香港[毒·品],前兩年香港鬧事的一大后台金主,《壹周刊》的老闆黎智英,早期在香港混社會,就是個有名的分銷商(從老闆那里拿貨賣者)。
從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光蛋弄了不少錢,為以后把握機會積累了資金。所以這貨不論是自傳還是報道,都只從70-80年代發家開始說,前面的都從來不提。其實是黎某英把自己販毒攢的錢開辦了佐丹奴,後來成為了富豪。黎智英是小角色,香港販毒招牌人物是綽號跛豪的吳錫豪,在最風光的時候一年販毒過十噸。光是他相關的電影就拍了好幾部,還都拍得不錯,看過的小伙伴估計都有印象,前兩年的那個《追龍》,講的就是這貨。跟電影里的形象差不多,吳錫豪平時人狠話不多,但是一「開會」就慫得很。對真正掌握黑幫的大佬客客氣氣的。香港以前是英國在遠東的殖民地,英國作為宗主國,殖民地在其眼中就是一個向國內輸送財富和資源的「工廠」,所以英國政府對香港的發展并不會如國內一般重視,更看重的是香港為國內輸送的經濟利益。這是英國政府的政策根本,只要黑社會不影響到自己國內的經濟利益,那英國政府是不太理會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的,黑社會也就可有可無,所以「反黑」的力度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執法并不徹底。
上層是西方殖民者,而且西方殖民者也分層,當時香港最有權力的不是港督,而是美國駐香港代表。香港是有名的間諜之都,各方勢力在這個小小地方都派駐機構,美國代表處光正式員工就有上千,還有不知多少人是他們的外圍人員。英國二戰后實力不濟,只能跟著美國混,在香港也是這樣。中間是華人官僚、買辦還有太平紳士(土財主),這些人也有級別財力不同,內部也有各種鄙視鏈,不過在洋人眼里都是一樣的,最多也就是可以利用一下而已。不過有的卻是真心和洋人站在一起,但是洋人走的時候不跟著去,留在香港掙錢,卻一直不忘洋大人的好處。具體干了什麼這幾年大家看得夠清楚了。下層就是華人警察+幫會,當年華人在警隊地位很低,高級一些的職務全部都是洋人的。
華人警察一開始只能做到探長,這位子有多低?香港警察15級,探長在11級到12級之間。可見當年華人地位之低了。不過地位雖然低,權力不小,英國人還是放任華人管華人。以至于一個探長的位子當年能賣上百萬港幣,那時一個人每月掙到三百就非常高了,2萬塊可以買一套不錯的房子。這些錢自然是不要警察們自己掏,那時警察和黑幫勾結在一起,準確的說警察是黑幫的老大,以至于香港人說「警察管黑社會,黑社會管治安。」1957年,香港警務處刑事及保安處刑事部,將從前的有組織及嚴重罪案調查科及反三合會行動組合并為「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英文:Organized Crime and Triad Bureau,縮寫:OCTB,俗稱O記,主要負責打擊香港的黑社會犯罪。但黑社會仍屢禁不止,甚至更加壯大。當時又趕上香港經濟大發展,真的是「歲月靜好」。不過這種「美好日子」到了上世紀70年代中期,英國人認識到繼續放任后果不堪設想,被迫開始改變香港的社會結構,設立了廉政公署。
很多人以為英國人不堪容忍香港腐敗,其實作為萬年攪屎棍,英國人就沒怎麼干過人事。當年一個是石油危機造成經濟不穩,蘇聯的實力隱隱要壓住美國。美國越南戰爭失敗之后,亞洲各地革命浪潮又一次到了高峰。當時英國人在香港還壓迫華人,普通民眾心目中已經非常不滿。如果民眾不滿爆發,肯定是全港大亂,英國人根本不敢再強力鎮壓,一旦出現大規模死傷,英國在香港的統治肯定完蛋。這時候精明的港英政府,丟卒保車把群眾最有意見的腐敗警隊拋棄了。并且很多原本英國人專屬的高級職務也允許華人擔任,勉強把香港的情況安撫了下來。著中國內地改革開放的開始,及《中英聯合聲明》確定香港回歸的時間,80年代開始,香港社會、經濟、政治都在發生巨大變化,香港黑社會也在組織上,從傳統的組織結構、森嚴的等級制度向幫中有派、各自為政、簡化等級轉化,在管理方式上,從嚴格的幫規幫法向公司企業的管理模式轉化,這是香港黑社會落寞的開始。香港黑幫內部分裂愈演愈烈,漸漸地越來越分化,以至于誰都不服誰,各自為戰的情況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黑幫分裂使得覆蓋范圍擴大,涉足到了香港社會各個層面。而真正的分水嶺是在97回歸之后,懾于中國政府對黑社會的一貫政策以及在此之前的統戰工作,香港黑社會部分領頭人物移民海外,部分中高層轉型經商,當然還有部分尋找不到「出路」的人繼續黑社會「事業」。香港黑幫集體洗白
前面說到,內地改革開放和97是香港黑幫的兩個分水嶺。
改革開放是香港大發展的契機,這以后香港的經濟突飛猛進,當時香港的火爆,從大量香港影視劇可以看到。但是97收回香港,對于香港上層真的是哀鴻遍地。
當時的華人,不論富商還是政府官員,大多數都很淡定。有愛國心的那些就積極幫助祖國建設,另外一些買辦,則是鐵了心和洋大人走,把家產收拾一下就走了。中英談判一直到97之間,大量英國公司從香港撤資,當時也有很多富豪選擇了移民。和後來香港的97金融風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而英國人的心態,就是最后撈一筆走了,再不撈就沒機會了,攪屎棍英國人在離開香港之前,處處埋雷,對整個香港基本處在放任地步,末代港督彭定康上任后,進行政改,把手里的權力一夜之間全部下放,立法會和政府各個部門權力大了幾倍。
并且在各種事情上唱高調,給香港人畫了無數大餅。這里面的政治因素,就在于97以后港人治港,英國人臨走時不僅在各個領域扶持了一批的傀儡,還在體制上埋下了禍根,一直到2014占中事件,2019黑暴事件,全都有當時英國人埋下的禍患。
在那個時期,港英政府對于黑幫的管制,弱化了很多。所以後來我們看到了一定基礎的黑幫,積極的轉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洗白」。整個香港娛樂業,不用多說了,其滲透之深,甚至不需要描述,幾乎香港所有拍攝都要給黑幫錢。
90年代,黑幫進入娛樂圈,幫會里面的故事就寫成了劇本。其中很多有真正的黑幫人員參與(比如著名的14k雙花紅棍之一陳惠敏),有專業人士加入,而演員導演對這些片子也不敢不用心,記得當時王晶說過:不敢不好好拍片子,這其中就是迫于黑幫的壓力。這使得香港黑幫片的水準非常高,甚至成為香港電影的一個名片。比起優秀的香港黑幫片,不論美國還是日本的片子都透出一種「假」來。
隨著97臨近,港英政府動作不停,先「O記」。
也就是那個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新O記第一任老大就是任達華的大哥任達榮。他一直做到港警行動處長,也就是《寒戰》里梁家輝演的李國斌的位置。而任達華的地位,除了他本身在演藝圈的名望,還有很大一部分成都時因為他的哥哥,江湖上說的連黑幫也不敢動他也是對的。
熟悉香港電影的小伙伴一定知道,香港那時候還有一個政治部,這個組織隸屬英國軍情五處,被稱為「香港最大的秘密」,從1934年就開張,名義上是做情報工作。其實香港黑幫和各種事都牽涉到它。當年的香港,如果有人說自己是「政治部辦事」,就算你是警察,最好也識趣地走開,不要瞎看給自己惹麻煩。
這個政治部,原本是一個抓間諜的機構,但是沒有執法權,後來英國人把政治部的人安插進警察系統,這樣就既反間諜又可以抓人,很多幫會成員和各階層人士都是這個部門的線人。
不過在任達榮當警務處副處長的年代,香港丟失了很多資料,而且是沒有理由的丟失,很多香港的秘密也消失,剛才說的這些線人也都找不到了。
其實這些都和政治部有關。
到97香港回歸的時候,其實香港黑幫基本上轉型完成,但凡有機會的都洗手做起了正行。之前看到黑幫的文章會問,現在香港怎麼還有黑幫?打不絕嗎?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黑幫現在都不敢宣布自己是黑幫,而且他們都已經公司化運作,轉成了正行生意。
這里插一段,前段時間,自稱黒幫「水房」成員黃志偉在12月2日開直播講江湖事,聲稱是佐敦話事人,認識「洗米華」、「盲亨」等江湖猛人,又指「崩牙駒」日前在九龍灣百樂門設宴,他都是座上客。直播的時候他吹自己身價豐厚,五年賺5000萬,有很多間公司,其實他直播的內容除了說自己是黑幫話事人這個不行,說自己開公司賺了多少錢是可以的,說自己是很多公司的老闆也沒問題,直播的時候有網民問他「點解咁高調,唔怕畀人拉?」他就說「我未畀人拉過,真係想試下」。
結果這個直播超過2000人看,直接引起港警關注,港警12月3日在葵涌以涉嫌自稱三合會成員抓了他,黃志偉(43歲),綽號「志偉哥」,「水房」紅棍「子鳳」門生。
香港警方重申對涉及三合會的活動採取零容忍態度,定必嚴正執法。
香港黑幫高層早早就完成了積累,所謂「黑社會不用腦一輩子都是古惑仔。」能爬到高位的大多就算不太聰明,混了多年也知道好歹。
比如陳惠敏在采訪中說「黑社會也是愛國的」, 前文我們也提到他,從14K雙花紅棍(幫派最能打當年KO過泰國拳王,專門武力和人「講道理」)到現在基本上半退休狀態做生意,後來還拍起了電影,算是活成了全香港黑幫人士的楷模。下圖這個是在《追龍》里截的,自己扮演自己。
另外有些黑幫中層,還沒有到退休的階段,有機會也都轉型做了正行或者偏門。「偏門」生意一般指的是(黃賭毒走私,因為這些來錢實在是太快了),但是這些人一般也都低調做事,盡量不表現暴力,之前撞香港水警督察的走私船,背后就有香港黑幫成分在。
另外,前兩天寫的受兩萬保護費砸場子的,那就屬于混的不太好的了,今時今日還在收保護費,而且兩萬塊保護費也收不到,砸人家場子。
延申閱讀:交保護費,香港「新義安」猛人把這家酒樓給砸了!
其他,黑幫底層的小角色就更慘了,現在繼續在香港涉黑那些已經很少了。
1997年香港回歸,香港黑幫集體洗白,中國不會有黑幫,也不允許有黑幫,2020年香港國安法出台,香港算是再一次回歸,不管英國之前埋了多少雷,不管過去在香港參與的國民黨和黑幫勢力有多少,以后他們能夠作妖的機會,只能是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