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鴻燊身為澳門賭王,其傳奇的經歷與家事,一直被人津津樂道。不過他能有今天,還得感謝一個人,那就是何賢。那麼,何賢是什麼人,為什麼說何鴻燊發達,要靠他呢?
1961年,馬濟時接任澳門總督一職。他為了給澳葡政府攫取更多利益,決心更改游戲規則,把一直被壟斷的博彩專營權拿出來重新招標。
此時,在香港靠房地產業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的何鴻燊聽到消息后,心動不已。因為他早年在澳門時,便已經看到了博彩業所帶來的巨大財富。于是何鴻燊為了能拿到博彩專營權,就找到了何賢。
說起來,何鴻燊早年在澳門闖蕩的時候,曾在岳父的推薦下,在澳門貿易局任供應部主任,而何賢則是他的頂頭上司。
憑著這層關系,再加上之前與何賢關系甚好的賭王傅老榕已經病逝,澳門博彩業也陷入到了群龍無首的境地。所以,當何鴻燊委婉地向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后,他這才點了頭。
但以何鴻燊的實力,其實還沒有十足把握,所以他又找到了當時在香港頗有影響力的霍英東,希望與他聯手拿下博彩業專營權。
但霍英東對此并不感興趣。一方面他對賭博一向沒有好感,另一方面他在香港的地產生意正如火如荼,他犯不著跑到澳門去跟人搶食,所以他拒絕了何鴻燊。
不久后,霍英東便接到了澳門警察廳的慈善足球賽的邀請。
霍英東是個足球迷,也喜歡做慈善,所以他應約前往。結果他在那里,看到了何賢與何鴻燊等人。由于何賢當時在澳門影響力很大,霍英東也明白他出面的目的。所以一場足球比賽后,幾人便在歡快的氣氛中,談起了澳門博彩業專營權的事情。
最終,何鴻燊承諾拿出一部分收益做公益事業和城市建設等,霍英東才同意與他合伙競標。
可以說,正是有了何賢的支持,何鴻燊才有了「天時地利人和」,順利地拿到了博彩業專營權,成就是了他數十年的賭王人生。
那麼,何賢究竟在澳門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1941年,由于香港淪陷,不想做亡國奴的何賢,只得隨著難民涌進了澳門。
其實,在去澳門之前,何賢也算得上是個成功的生意人了。
1908年,何賢出生于廣州番禺的一個小村子里,他的父親是個做小生意的買賣人。漸漸積累了些錢財后,父親帶著家人遷到了廣州,開始經營航運。
不過,由于世道動蕩,軍閥四起,何家的航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家道也因此中落了。
眼看著家境日漸窘困,13歲的何賢便向父親提出,想要出外學做生意。
父親雖然心疼,但迫于生計,只得把何賢送到了一家糧油店去做學徒。
對于何賢來說,他早就目睹過父親如何經營生意。所以他做學徒的時候,上手特別快,再加上人又聰明勤奮,因此很快就成了老闆的左膀右臂。
優秀的人在哪里都不缺飯吃,何賢的能干很快就讓順德「福源」糧油店的老闆看上了。于是在條件優厚的情況下,他又到「福源」做了掌柜,這就相當于如今的店長一樣,一切皆由他來管理,可見老闆對他何等信任。
「福源」店雖然做的是糧油生意,但收糧賣糧等,卻常常有跨省的生意要做。這樣南來北往地走了數遭,開了眼界的何賢,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何賢是個很有生意眼光的人,他告訴父親,世道由于動蕩,各種紙幣的價格也隨之有漲有跌。如果能瞅準機會,一定能掙不少錢。由于他說得非常在理,所以他從父親那里得到了200塊錢的啟動資金。
之后,從未開過銀號的何賢,便做起了紙幣及證券交易的經紀人,專門幫助那些想要進行投資的人進行買賣。何賢頭腦靈活,善于分析政治局勢和股票行情。在他的幫助下,他的客戶大多數都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再加上他為人誠實可靠,做事又十分踏實,因此他慢慢在那個行業里有了名氣,生意也越做越好。
1929年,21歲的何賢與人合伙籌資了1萬元,終于開了一家真正的銀號。由于他經驗豐富,又有能力,被推舉為銀號經理,而銀號也在他的管理下,生意蒸蒸日上。
眼看著何賢終于有機會,讓已經中落的家庭再次興旺起來,誰知日本發動了侵華戰爭,廣州被日軍攻陷了。一夜之間,廣州大街小巷能走的人都紛紛逃難去了,他望著曾經人頭攢動的銀號,如今卻一天也不會有一個人上門。黯然之下,他也不得不跟隨大哥何添到香港避禍去了。
到了香港,一切又要從頭開始。
何賢看到不斷涌入的難民,又瞅準了舊貨生意。他的舊貨受到了余錢不多的難民們的喜愛,所以他的舊貨生意規模也越做越大。
只是沒過多久,日本為了加快對亞洲的擴張,又攻陷了香港。于是生意正做得順風順水的何賢,只得再次隨著難民逃到了澳門。
何賢到了澳門后,他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當時的澳門簡直只能算個漁村,那里的原住民除了出海捕魚,就靠腌魚、搓炮和做火柴,換點錢來購置生活用品。由于生活窮困,街上的店鋪并不多,而且生意也都非常蕭條。
何賢對自己在生意上的能力,從來沒有擔憂過。但是這樣蕭條的大環境,縱使他有三頭六臂,難道他就能做得比別人好嗎?
盡管何賢也有些沒有底氣,但他看到從大陸和香港不斷涌來的難民,讓原本只有十幾萬人口的澳門突然激增到了三十多萬人。而當地負有盛名的博彩業還在源源不斷地吸引更多的賭客前來娛樂。
這讓何賢發現了商機,于是他在澳門繼續從事金融業,且很快就站穩了腳跟。
何賢的才干,吸引了澳門總商會會長馬萬祺的注意。當時馬萬祺與前賭王傅老榕合伙經營著一家規格很大的大豐銀號。不過馬萬祺年老多病,雖然還擔任著大豐銀號的總經理,但他已經沒有精力繼續管理。而傅老榕對管理銀號又一竅不通,所以他便找到了何賢,讓他來代管大豐銀號的所有事務。
何賢果然不辱使命,他利用他從前的貨幣與證券投資的豐富經驗,把大豐銀號的業務做得風生水起。而他也因此在金融業名噪一時,以至就連葡萄牙人也來請他去他們經營的大西洋銀行做業務部經理。
真正讓何賢名振澳門的,還是他幫助澳葡政府解決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原來,當時在澳門有兩種紙幣流通,一種是港幣,一種是廣東毫銀。但當時受戰亂影響,港幣大幅度貶值,而廣東毫銀也在大量外流。澳門幣本來是由葡萄牙政府在國內印刷后再運到澳門的,但由于日軍已經封鎖了海面,澳門已然成了戰爭中的孤島,葡萄牙因此很難把貨幣運上島來。
于是,貨幣緊缺,就成了澳葡政府要應對的當務之急。他們找到了在金融界名聲在外的何賢,并在他的建議下,決定讓大西洋銀行增印澳門幣。
盡管得到了印制貨幣的權利,但島上并沒有印幣紙呀!好在何賢與香港的舊友取得了聯系,最終冒著生命危險,巧妙地從香港偷渡,運回了大批的印幣紙。這才讓原本貨幣短缺,引得社會動蕩的澳門又重歸于平靜。
澳葡政府為此特意表彰了何賢,同時還推選他為大西洋銀行的理事。從那以后,何賢才真正踏入澳門的名門顯貴之中。而他也因與政府官員們的私交而獲得了黃金經營專利權,也就是壟斷權。自那時起,何賢真正實現了財源廣進的夢想。
何賢又先后開辦了很多實業,像印染廠、酒店、自來水公司、石油公司、地產公司等,隨著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何賢已然成為了澳門的商業巨頭。
不過,何賢這個人,從來不是唯利是圖的人。他認為他賺的錢是取之于社會,所以他應該用之于社會。畢竟在他看來,錢是身外之物,也不需要給子孫后代留太多,他很熱衷于做慈善事業,經常賑災捐款,并且他還親自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募捐。
除了做慈善,何賢對教育也情有獨鐘,他為自己當年書讀得太少而遺憾。所以他很重視教育,并且給多所學校捐資建樓。他看到澳門沒有大學,還出錢出力創建了澳門大學等。
盡管年少離家,但何賢卻是個極重鄉情的人。自從闊了后,他不僅多次了解鄉親們的需要,并予以盡量滿足。光是1958年到1959年,他捐給番禺縣的財物就多達400多萬元。到改革開放后,他還聯合霍英東等人修建番禺洛溪大橋、大石大橋等大型工程。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何賢對我黨有著極深的感情。
何賢第一次接觸我黨工作人員的時候,還是他到澳門不久后的事情。
據何賢回憶,他認識的第一個共產黨員叫柯麟。
當時,柯麟留在澳門行醫,何賢并不知道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他看到柯麟經常為窮人治病分文不取,以至于柯麟的生活都受到了影響。盡管如此,何賢發現,柯麟每次在澳門街上行走時,就有很多人親熱地同他打招呼,那份油然而生的愛戴之情讓何賢頗為感動。
受柯麟影響,何賢也加入了做慈善的組織里來。也就是從那時起,他才從旁人的嘴里得知柯麟是個共產黨員,這讓他對共產黨員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好感。
所以當國家解放后,何賢積極地與大陸建立了聯系,并為國家建設出錢出力。後來,他還接連被選為好幾屆人大代表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由于何賢在澳門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威望,因此在澳門回歸的問題上,他利用他的身份,多次替國家與澳葡政府穿針引線。最終達成了澳門的順利回歸,因此何賢的社會地位非常之高,在當地有「影子總督」的說法。
1983年,75歲的何賢病逝于香港伊麗莎白醫院。他去世后,港澳各界悲痛之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儀式。一時社會名流、政界影響人物和絡繹不絕的老百姓,紛紛現身于他的葬禮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