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的羌塘自然保護區內,一頭 渾身金黃色毛發的巨獸飛奔而過,身上金黃色的長長毛發在奔跑中肆意飛揚,氣勢如虹。
藏語中它叫做「吉雅克」,就是只生活在這片高原的野牦牛。
青藏高原的野牦牛目前也只有幾萬頭,是中國重點保護的國寶動物, 而這金色的野牦牛更是國寶中的國寶,傳說一萬頭野牦牛里只能出一頭!
這金色牦牛究竟有何獨特之處,為何會如此罕見?
在鏡頭之下, 一頭渾身金黃的巨獸在滿目荒蕪的高原藍天下奔跑,奔跑的速度極快,地面掀起一陣陣灰塵,非常霸氣。
這渾身金黃色的巨獸頭上長著又彎又尖銳的牛角,和渾身黑毛的普通野牦牛長相不同。名為 金絲野牦牛,僅存于西藏羌塘保護區。
普通的野牦牛已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金絲野牦牛更是國寶中的國寶。
再仔細一看,它身上的毛發長得也有些奇怪,那肚皮上長著一圈金色長毛,毛發目測有40厘米之長。除此之外,臀部以及四條健壯的腿上毛發也較長,還有拖著一條長長的,毛茸茸的尾巴。
據說,這金絲野牦牛來頭不小,是我國西藏地區的雪域「神獸」!
我國西藏北部,從崑崙山以及可可西里山以南,自念青唐古拉和岡底斯山以北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羌塘。
此處總面積達24.71萬平方公里, 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保護著獨有的生態系統,以及 多種大型有蹄類生物。
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 氧氣含量小,空氣極度干燥,夏季溫度均為10左右,到了夜晚將會驟降至零下,十分寒冷。這里有高原湖泊密布,有一望無際的草場,也有一眼就能看到的白色雪頂,更有眾多野生動植物。
若是普通人涉足便會感覺胸悶氣短、呼吸不暢,心臟砰砰直跳,要從嗓子眼跳出來似的,此地絕對不適宜人類居住。
然而,在這高原之上生活著一群的野牦牛,它們能淡然自若,也能肆意疾跑,闖出自己的天地。
野牦牛隸屬于牛科,是青藏高原獨有的物種,通常毛發呈現出 黑色、黑褐色、棕褐色,數量 不足15000頭。
20世紀80年代,有人在羌塘發現了身披 金色毛發的野牦牛,打破了人類對牦牛的傳統認知。由于它們身處高原,且被人發現的時間極短,目前還沒有太多研究報道。不過,這金絲野牦牛卻比大貓熊還稀有,因為它種群數量不超過200頭。
金絲野牦牛與傳統意義上的野牦牛最大的區別是渾身 如金色般透亮的毛發。在陽光的照射之下,看起來就像是威武神秘的雪域「神獸」,讓人不由自主的有崇敬之心。
雌雄金絲野牦牛都具有角, 體長約為1.6-2.2米,重達500-800公斤,體型粗大,是 家牦牛體型2-3倍大。主要棲息在 海拔4000-6100米的高原荒漠,屬耐寒怕熱,性情兇悍,嗅覺靈敏,喜好結群生活的物種。
其實,這金色的「神獸」雖罕見,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經被西方探險家發現。 1896年,一位名叫亨利的探險家來到我國西藏地區。
在他的筆記之中曾提到,發現了 新色型野牦牛,并記載稱,大部分為黑色野牦牛,只有極少數出現罕見棕色。可能這位亨利,是第一個見到并記錄金絲野牦牛的探險家。
可惜的是他的記載之中 只提及寥寥數筆,我們無從了解其長相,更不知道這罕見的棕色野牦牛身在何處。
直到1987年7月,藏族居民發現金色皮毛野牦牛,它才真正意義上進入人類的視野。
從一群黑色、棕色的野牦牛里發現罕見的金色,的確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認為, 應該將金絲野牦牛歸屬于野牦牛的亞種;也有人認為它們應該與普通野牦牛區分開來, 不能被列為亞種。
兩種觀點爭論不休, 目前還沒有正式確定為野牦牛亞種。
科學家為了能夠解開金絲野牦牛的秘密,曾多次進行抽樣調查。1988-1992年期間,美國一位生物學博士喬治接受中國邀請,千里迢迢從美國趕赴我國西藏開展研究工作。
調查發現金絲野牦牛數量極少, 僅占據野牦牛2%,極為稀有。它們 不僅跟同色的野牦牛一塊成群結伴,也會跟黑色或棕色的野牦牛過集體群居生活。
金色牦牛產下的小牛犢不僅有金色,也有黑色。因此,喬治博士認為這罕見的金色毛發 可能是色型突變所致。
色型指的是相近、相似的色態作為固定成型標志,被稱之為色型。譬如,野牦牛都是黑色、棕黑色,那麼這種固有的顏色便是它們的色型。若是兩頭黑色野牦牛突然生出一頭金色的牦牛,那麼就是色型上發生了突變。
色型的突變可能 與隱性或顯性基因復雜的遺傳有關,也可能是基因突變所致,十分復雜。但不管怎樣,若是色型突變則不能單獨被區分為另一個亞種。不過,色型突變也僅僅是一種猜測,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支持。
2014年我國林業科學院專家,將金絲野牦牛跟普通野牦牛遺傳差異進行研究,測試發現, 兩者之間的確存在較大遺傳差異,屬于親緣關系。由此可見,金絲野牦牛與普通野牦牛能夠劃分不同亞種。
然而,科考隊從未停止對金絲野牦牛的研究,2016年我國一直科考團隊涉足羌塘保護區,打算再次對它們一探究竟。10月,深入西藏無人區探險,大家再次見到金絲野牦牛現身。
它們渾身棕黃,四腿上都覆蓋濃密而厚實的金色毛發,特別是腹部那微微卷曲的「長裙毛」特別亮眼。在荒漠之上奔走,裙毛隨著跑動在翩然飛舞。 可能是這獨特的「帝王之色」,讓它們比普通的黑色牦牛更為霸氣。
這些金色霸氣的野牦牛,棲身于羌塘北部日土縣境內, 距離拉薩約1500千米,現身在人跡罕至的高原荒漠。
它們身上厚重的皮毛能夠遮風擋雨,起到良好的保溫作用,牛皮之下的脂肪能夠保證身體體溫,即便身處零下40度的低溫也能行走奔跑如常。
能夠在高原之中生存是因為它們有獨特呼吸系統,氣管又粗又短,軟骨環肌肉發達,肺活量極大,胸腔面積也比家牦牛更大,既能夠讓野牦牛在低氧高原中呼吸到更多氧氣。
檢測發現,野牦牛的血液之中紅細胞、血紅蛋白以及白細胞含量高,能夠運輸更多氧氣,讓身體迅速適應高原氣候。依靠強有力的心臟將氧氣、血液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
金絲牦牛出現的次數十分罕見,科學家們也沒有找到其中真正的奧秘。有人對此提出不同見解,認為金色野牦牛有可能是患上白化病所致。
患上白化病的人皮膚白皙,就連身上的毛發也會變成白色。 那麼,金絲野牦牛有沒有可能是白化的結果呢?
白化為生物學現象的一種,指的是某一些動物或植物,身上的體色變得很淺或完全沒有色素。人若是出現白化,是因為 身體黑色素細胞缺乏羅氨基酸酶,不能形成黑色素,導致皮膚變白,身體的毛發變成銀白、淺黃色。
除了皮膚、毛發之外,虹膜以及脈絡膜也沒有黑色素,會變成透明的顏色。這種原因通常是 基因突變亦或者環境所造成。
其實,白化的動物在大自然中也較為常見,譬如 白化老虎、獅子、蝙蝠、孔雀等等,也曾出現過白化植物,不過白化的植物沒有綠葉素,難以存活。
如果真是白化所致, 應該是渾身雪白才對。而金絲野牦牛身上的毛發并非銀白色,而是呈現出金黃色或淺棕色,身體毛發的顏色還有深層不同的顏色對比。足以見得, 它們身上的金絲毛發并非白化而成。
金絲野牦牛身上存在著太多秘密,然而全球數量不超過200頭,極為罕見,至今還未能探求到其中奧秘。 或許,這金色野牦牛本就生來如此也未可知!
大家有見過這罕見的金絲野牦牛嗎?歡迎留言評論,一起分享討論。
參考資料:1.藏北草原深處,生活著一群「金色野牦牛」_新華社記者__趙眾志2.西藏金絲野牦牛的遺傳分類地位初步分析_周蕓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