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樹,歪歪扭扭,沒有人喜歡。
正因為沒有人喜歡,樹獨自成長,活了百年,形成了樹冠。
莊子說:「這是無用之用。」
誠然,看一個人是否厲害,別看當時,不是誰兇誰就有用。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贏到最后的,不一定是沖刺最狠的,而是耐力最大的人。
一個人堅持低調,不是認慫,是不動聲色地成長。
01說軟話,示弱。
秦朝末年,劉邦、項羽崛起。
項羽一出場,就叱咤風云,在巨鹿之戰時,帶領將士,破釜沉舟,戰勝了強大的秦軍。
毫無懸念,他被稱為西楚霸王,一時間,諸侯們聞風喪膽。
為了鞏固霸王的位置,項羽安排了鴻門宴,對劉邦的種種行為,進行指責。
劉邦自知實力不如項羽,于是帶著謝罪的口氣,說:「我和將軍你,一起攻打秦國,我也沒有預料到,自己會先到咸陽。
可能是運氣,要不然,我都不能在這里見到將軍了。」一番話,讓項羽更加洋洋得意,于是不再把劉邦當成強敵。
另一邊,劉邦暗自努力,終于戰勝了項羽,建立了西漢。
在春秋時,吳王夫差,一舉打敗了越王勾踐。
勾踐在被圍困的時候,派人傳話給夫差:「您太厲害了,我為了活下去,帶著夫人一起去給你做奴仆,一輩子臣服于您。」
夫差洋洋得意,接納了勾踐的建議,因此有了後來的「三千越甲可吞吳」。
《禮記》有言:「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所有惡毒的話,到頭來會回到自己身上。也就是說,你對人兇惡,其實是把別人激怒,然后別人的拳頭,大機率會對著你。
你給人好言,別人就會化解憤怒。你可憐巴巴的樣子,還會得到別人的同情。
說軟話,不是自己軟弱無能,而是顧及到了三種情況。
其一,對方比自己更強大,不服軟,就立馬會被壓制,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其二,自己很強大了,若是咄咄逼人,就會引起一群人的怨氣,導致有人冷不丁地傷害自己,還不如服軟,爭取大家的和睦。
其三,彼此不知底細,自己服軟,再根據對方的情況來判斷。就算自己一直服軟,也沒有關系,這是教養。
在金庸寫的《鹿鼎記》里,有一種功夫叫「化骨綿掌」,只要有人被擊中,兩個時辰后,此人就會骨骼酥軟,失去戰斗力。
柔軟的力量,于無形之中,變得強悍無比。
02辦狠事,賺錢。
人到了一定的年紀,不賺錢是不行的。
說軟話,其根本就是為了更好地立足在世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厲害的人,身段、言語、眼神等,都會很柔軟,然后開始辦狠事,為自己和家庭而努力。
在上世紀的德國,有一個叫埃·奧·卜勞恩的男人,繪畫功底很好,但是他剛正不阿,得罪了當局。
很長一段時間,他被禁止參與繪畫活動,任何報刊雜志都不得刊登他的作品。
沒有了繪畫的工作,他和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兒子要花錢讀書、吃飯,妻子又不能獨自撐起家庭。他一狠心,就去了小工廠打工。
人家都笑他:「堂堂大畫家,也會和工人站一起。」
他只是笑一笑,不予爭論。
在工作之余,他堅持繪畫,留下父與子的生活畫面。
很快,《柏林畫報》找到他,并且發布了父與子的作品。為了能賺錢,他主動舍去了自己的名字,另外取了一個名字,放在作品上。
辦事要狠,否則不會成功。但是我們要理解,什麼是狠?從來不是咬牙切齒,也不是狠狠地傷害別人,而是逼著自己改變,哪怕委屈,也要努力前進。
埃·奧·卜勞恩在畫作里寫道:「是呀,這深深的愛,堅定的信念使這位年輕的父親不停地挖,挖了38個小時......」
記住自己的身份,不僅是為了一個人吃飽而活,還得考慮背后的家庭、事業等。
你不對生活狠一點,那麼生活就會處處為難你;你不對收入狠一點,窮困會讓你走投無路。
騏驥一躍,不能百步,但是一次次跳躍呢?千里之遙。
03離開群,悅己。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一句話:「一群牛羊,不如一只老虎。」
不是群體大了,就能耐強大。
我們不是老虎,也沒有以一敵十的本事,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獨處,讓自己冷靜下來,也真正活成自己。
厲害的人,不是一直獨來獨往,而是常常在群里,但是不會被群里的氛圍同化,有自己的思維,尋找自己的出路。
合適的群,就多待一會,不合適的群就退出,沒有什麼舍不得。
簡單來說,就是合群不合群,都沒有關系,就憑自己的真實感受,生活和事業的需求。
不因為孤獨而去獻媚別人,不因為合群而被人誤導。
詩人余光中說:「不要把自己置于大眾的天平上,不然你會因此無所適從,人云亦云。」
敢于做自己,朝自己喜歡的方向出發,也許路很難,但你會走得酣暢淋漓。
04作家林清玄說:「花的開放,是它自己的力量在因緣里的自然展現。」
是的,一個人要綻放,不是蠻干,而是把力量集中起來,順著自然的規律去用。
別人會嫉妒強者,因此你要變得柔軟,讓人察覺不到你的強大;別人會瞧不起窮人,因此你要狠心去賺錢,別老想著輕輕松松發大財;群體會感染你,因此你要有獨善其身的本事。
做個不動聲色成長的人,超越別人,也超越自己。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