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丁燕飛)「感謝秦主任團隊精心診治,讓我能重新站立起來!」9月13日,年過九旬的張老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激動地向醫護團隊致謝。前不久因不慎摔倒致股骨頸骨折的她,以為從此以后只能臥床,而最終,在接受了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后重新站立、行走,如獲新生。
回顧這次驚險的骨折,老人的兒子郭先生(化姓)忍不住贊嘆醫生醫術高明,讓一生要強的母親重新有了好好生活的勇氣。張老今年91歲,雖然已是高齡,但從不服老,經常做家務,甚至搬重物。幾個月前,兒子聽母親說左膝沒勁,便勸其拄拐,但被回絕了,不料,沒多久就發生了意外。
7月下旬,張老突然膝蓋發軟摔倒在地,怎麼也起不來,家人連忙帶她到附近就醫,被告知骨折。郭先生非常焦慮,四處打聽解決辦法,最后得知母親幾位老同事都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關節與運動醫學科做過手術,效果非常好,該科的成功案例里年齡最大的有104歲,頓時燃起希望,立即前往求助。
8月2日,關節與運動醫學科秦俊主任醫師接診后,為張老做了細致的檢查,發現其為股骨頸骨折。醫生解釋:老人骨質疏松非常嚴重,特別容易發生脆性骨折。像張老這樣的骨折是沒辦法愈合的,通常不會做內部固定手術或保守治療,目前最優解是做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郭先生怕母親對全身麻醉有所顧忌,忐忑地和母親提起手術治療,沒想到張老一口答應,就這樣,帶著對醫生的信任,一家人和醫生很快敲定手術日期。
為保證圍術期安全,專家團隊制定了詳細的方案,8月9日,手術如期進行。經秦俊主任醫師團隊精細操作,張老成功換上人工髖關節。在快速康復理念下行康復治療后,她2天便能下地活動,6天達到出院標準。見到母親已能自己下床、站立、行走,郭先生一家終于放下心來。今日復查,張老各項結果良好,她笑容滿面,再次對秦俊主任醫師團隊表達了感謝。
醫生提醒,骨質疏松癥患者骨質十分脆弱,在受到輕微外力影響時,如顛簸、跌倒等很容易發生骨折,骨折部位多為髖部、脊椎、前臂遠端和肱骨近端等,而且脆性骨折不及時治療,有再次骨折的風險。多數人通過積極有效治療可減輕癥狀。高齡老人若不及時干預,脆性骨折可能伴隨慢性疼痛、殘障,如果一直臥床,不下地走動,通常平均壽命只有半年,這也是為什麼這種骨折叫「人生最后一次骨折」。醫生呼吁多給老年人一些關愛,如發生骨折,建議積極就醫治療,讓他們擁有健康、自由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