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注意!4種身體異常,提示嚴重的并發癥來臨,別大意了
2023/09/13

楊阿姨今年54歲,確診糖尿病多年,多年來她一直遵醫囑定時定量服用藥物,血糖控制的還不錯。大約從半個月前開始,她莫名出現了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異常癥狀,但她以為是天氣熱導致的,沒有太當回事,依舊正常服藥。

上周,楊阿姨在工作的過程中突然出現了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的癥狀,去醫院檢查后發現她的血糖值僅有0.8mmol/L,同時還伴有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酮癥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以及腎臟損傷,需要立即進行血透治療。

這一系列的病癥把家人弄得頭昏腦漲,明明只是糖尿病而且還按時服藥,怎麼會牽扯出了這麼多病?醫生稱,這些病癥都是糖尿病導致的并發癥,劉阿姨在之前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癥狀時就該及時就醫,當時體內已經發生了感染。

沒有及時干預還繼續服藥,這樣會引起乳酸堆積,導致血清乳酸水平上漲,從而誘發乳酸性酸中毒等并發癥。好在經過治療,楊阿姨很快就蘇醒了,身體體征恢復良好。

一、警惕4種異常,可能是糖尿病并發癥來臨

糖尿病是一種胰島功能異常導致的全身性疾病,損傷可累及全身多組織、臟器。數據顯示,我國約有1.16億糖尿病患者,其中每年約有83萬人死于糖尿病并發癥。糖尿病并發癥可累及心腦血管、視網膜、腎臟、神經等等,數量高達百余種。

針對糖尿病并發癥的治療,一定要以早為主,要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干預。糖尿病患者日常要注意多觀察身體表現,如若這些部位出現了異常,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檢查。

一是皮膚。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會導致皮膚受到一系列的影響,包括會誘發皮膚/外陰瘙癢、真菌感染、黑棘皮病以及脛前色素斑等發生。

二是眼部。血糖過高會導致視網膜病變,表現為

黑影、視力下降,發展到后期出現的頻率會越來越高,甚至會導致失明。

三是口腔。糖尿病患者相較于普通人更容易出現牙齦萎縮、牙周炎、齲齒等口腔問題,還可能會引起牙齒松動、脫落,到后期出現的癥狀會越來越明顯。

四是神經。血糖過高還會導致周圍神經發生病變,出現肢體麻木、疼痛、灼熱以及針刺感等癥狀,一般肢體遠端癥狀較為明顯。晚期患者會出現痛覺、觸覺、溫度完全喪失的癥狀,被燙傷、劃傷時都沒有明顯感覺。

二、不想血糖失控,4種食物再饞也要管住嘴

糖尿病患者日常想要讓血糖控制穩定,飲食上需要特別注意,這幾種食物盡量少吃。

1、糯米雞

糯米雞也是個「血糖炸彈」,蒸熟的糯米很容易糊化,在進入體內后會分解成多種低聚合度的糖類,會進一步水解成糖分,導致血糖上升。

2、土豆配米飯

土豆淀粉含量豐富,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主食來的,直接用土豆來配米飯的話,等于攝入了雙份的碳水,餐后容易導致血糖飆升。

3、油條配豆漿

豆漿是個升糖指數很低的食物,可幫助身體補充蛋白質,還能穩定血糖。但它配上油條,卻很不健康。油條不僅會導致血糖上升,還會增加身體胰島素抵抗、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風險。

4、饅頭配稀飯

饅頭和稀飯都屬于主食,都是很容易被身體吸收的食物,二者相結合無疑是1+1>2的水平,會導致體內的血糖驟升,對病情控制極為不利。

三、43萬人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補鈣,死亡風險升高44%

2023年7月28日,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曾進行過一項研究,研究共納入43.4萬余名受試者數據,其中有2.1萬余名糖尿病患者,分別對受試者進行了8.1~11.2年的隨訪。隨訪過程中有2.6萬余例心血管疾病事件、2.05萬例死亡。

通過對受試者的年齡、性別、膳食因素、用藥等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非糖尿病患者服用鈣補充劑與新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之間沒有關系。而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鈣補充劑則與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有明顯關系。

具體來看,糖尿病患者服用鈣補充劑相較于沒有服用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增加了34%、死亡風險增加了67%、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44%。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從食物中攝取鈣,對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沒有影響。

那糖尿病患者還能吃鈣劑嗎?首先以上研究只是相關性研究,沒有闡明鈣劑是如何導致各項風險上升的,還有待研究。目前也沒有任何科學指南說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鈣劑。

此外,上海市寶山區仁和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張征表示,糖尿病患者體內的鈣、磷元素往往會隨著尿液大量排出體外。如果沒有及時補充鈣劑的話,很容易引起鈣負平衡發生,繼而容易誘發骨質疏松。

糖尿病并不是補鈣的禁忌癥,鈣片中不含碳水化合物,對血糖的影響不大。對于老年人、絕經女性、孕期哺乳期等容易缺鈣人群,無論有沒有糖尿病都建議補充鈣劑。


參考資料:[1]《糖尿病并發癥的十大信號,別不當回事!》.中國醫學論壇報今日內分泌.

2022-05-09[2]《這4個食物搭配「升糖」特快!這3個食物搭配「降血糖」》.糖尿病之友雜志.2023-05-22[3]《科學前沿|公衛學院劉剛教授團隊發表鈣補充劑與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最新研究成果》.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2023-08-0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
「墳旁有三物,子孫享富足」,都是哪「三物」,趕緊看一看有沒有
2023/11/20
102歲楊振寧跟嬌妻合影,他一臉嚴肅疑似不悅,47歲翁帆臉還稚嫩
2023/11/20
趙雅芝曬70歲生日照,終于肯坦然接受衰老了,沒美顏皺紋這麼真實
2023/11/20
烹飪技巧大揭秘:如何做出嫩滑可口的麻婆豆腐
2023/11/20
「狗尾巴草」是個寶,用它來煮水喝,或能幫助解決這4個常見問題
2023/11/20
老人年齡劃分新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3件事別忘了做
2023/11/20
古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3/11/20
從你家狗的睡姿判斷它是否依賴你,都是「安全感」惹的禍
2023/11/20
網紅ABCD媽翻車風波升級!二姐三弟親吻,舉止曖昧,更多槽點被扒
2023/11/20
曝張東健妻子高小英偷稅3億!奢靡生活曝光,宋慧喬李敏鎬卷風波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