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有疾,手指先知?提醒:經常手麻,可能是6種大病征兆
2023/09/18

手是我們身上最靈活的部位之一,可以說,吃喝拉撒都離不開它。如果手部出現問題,則可能嚴重影響正常活動。其中,手麻是最易發生的一種癥狀。

手或身體其他部位出現像「通電」一樣的麻木感,通常是因神經系統異常或受到壓迫引起的。

「麻」就像有千萬只小蟲在爬,是一種相對短暫的身體感受。如久坐導致肌肉勞損刺激神經,或保持同一個姿勢過久使某個部位的神經卡壓,都可能造成局部缺血、缺氧,讓部分肢體不受控制,出現麻脹感,一般在避開刺激因素后,可較快恢復。

而「木」則是指出現癥狀的部位按壓已沒有感覺,無痛癢溫冷之感,通常由較為嚴重的原因造成,多見于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狹窄)、中風后遺癥、癌癥放化療后等。

手部麻木是一個常見的癥狀,它可能由多種疾病或健康問題引起,當出現以下癥狀就要注意了。

也叫「鼠標手」,這個病初期通常表現為夜間間歇性的手部感覺異常和麻木。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可能會經歷手部感覺減退,包括拇指、食指、中指、腕部和手掌的麻木和疼痛,手指變得不靈活,難以拿穩物品。嚴重情況下,癥狀還可能包括肌肉萎縮,甚至出現間歇性的皮膚蒼白和指尖壞死。

長時間看手機、電腦,坐姿不良等習慣,會增加頸椎病發病風險,特別是神經根型頸椎病,其病變的椎間盤或其他結構直接壓迫在神經根上,可導致手部出現異常的麻木感、手指疼痛,同時可能伴隨頸肩部的酸脹和疼痛。由于受損的頸椎節段不同,引起的手部麻木也可能出現在不同區域。

中風時,通常會出現一側肢體無力,笨拙或者沉重的感覺,同時伴有面部麻木,口眼歪斜等。一般持續幾小時至數天,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

又稱原發性震顫性麻痹,癥狀表現為震顫、肌強直、姿勢及步態不穩。多發生于50~80歲,80%的患者會先從一側手臂的手指開始震顫,逐漸擴展到四肢和全身。

如果雙手異常顫抖的同時,還伴隨有動作不協調、反應遲鈍、肌肉僵硬、唾液增多等情況,要及時檢查是否有帕金森。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可累及神經系統的各個部分,主要表現為燒灼感、針刺感及電擊感,夜間重,有時疼痛劇烈難以忍受而影響睡眠,還可出現肢體麻木感、蟻走感等活動后可好轉。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圍神經病可致手麻,多見于長期酗酒者,歷時數月至數年,逐漸加重。

如果不及時干預,可導致機體各系統功能障礙,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飲酒量,不能過度放縱,否則很難恢復。

麻木這種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如果只是因為壓迫可以調整自己的姿勢,平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這些措施預防變麻。

比如做家務或者長時間使用鼠標時,最好中途能休息一下,使手部肌肉、肌腱和神經得以放松,從而防止腕管狹窄壓迫神經傳導束導致手麻。

老年人要時常監測自己的血壓血糖水平,少吃高脂高糖高鹽食物,減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神經病變引發的手麻幾率。

避免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變,及時變換體位,可適當活動避免頸部血管和神經受壓而導致手麻。要注意訓練腕部力量和手指靈活性,緩解肌肉持續僵硬,降低手部重復性動作的頻率,避免手腕過度勞累、提重物。

不挑食,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體內營養充足,尤其要補充維生素B。

寒冷環境注意全身保暖,盡量減少肢體暴露在寒冷中的機會。

生理性的發麻從體感而言并非難以忍受,而疾病導致的麻木其成因往往非常復雜。身體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麻木不可掉以輕心,應及時就診,醫生會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同時輔助肌電圖、心電圖等檢查,確定疾病病因,進而積極干預。

參考資料:[1] Numbness in hands. Mayo Clinic.https://www.mayoclinic.org/symptoms/numbness-in-hands/basics/definition/sym-20050842[2] 陳明,孔繁智,朱婉萍.論麻、木之異[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3,28(08):2236-2238[3] .楊吟吟,蔡景芬,王燕. 手指麻木的原因區別及健康宣教[J]. 飲食保健,2016,3(2):59.[4] 一凡.手指麻木疼痛,可能是「鼠標手」[J].江蘇衛生保健,2021,(08):26.[5] 曹瑾瑾,芮晶,勞杰. 腕管綜合征臨床診斷進展. 中華手外科雜志,2023,39(02):189-192. DOI:10.3760/cma.j.cn311653-20210227-00073[6] 李滿意,許平英,婁玉鈐.手痹的源流及相關歷史文獻復習[J].

風濕病與關節炎,2016,5(03):39-47.[7] 范亞華.2型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臨床特點與神經電生理檢測結果的相關性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23):31-34[8] 于曉明,饒旺福. 中風后麻木的中醫病機與治療原則[J]. 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22,34(4):1-2.[9] 彭永強.肢體麻木,千萬別大意[J].家庭醫藥:快樂養生,2022(8):95-95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
「墳旁有三物,子孫享富足」,都是哪「三物」,趕緊看一看有沒有
2023/11/20
102歲楊振寧跟嬌妻合影,他一臉嚴肅疑似不悅,47歲翁帆臉還稚嫩
2023/11/20
趙雅芝曬70歲生日照,終于肯坦然接受衰老了,沒美顏皺紋這麼真實
2023/11/20
烹飪技巧大揭秘:如何做出嫩滑可口的麻婆豆腐
2023/11/20
「狗尾巴草」是個寶,用它來煮水喝,或能幫助解決這4個常見問題
2023/11/20
老人年齡劃分新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3件事別忘了做
2023/11/20
古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3/11/20
從你家狗的睡姿判斷它是否依賴你,都是「安全感」惹的禍
2023/11/20
網紅ABCD媽翻車風波升級!二姐三弟親吻,舉止曖昧,更多槽點被扒
2023/11/20
曝張東健妻子高小英偷稅3億!奢靡生活曝光,宋慧喬李敏鎬卷風波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