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魚友反應,說是遇到了節假日自己不在家,或者僅僅離家三五天,只要一回家就會發現死魚的現象。
而自己在家時時看著,一般觀賞魚就不太會患病,難道說養個觀賞魚就不能離人?為什麼只要我一走,觀賞魚就會出問題。按理說,沒有人投喂,水質不是應該更好嗎?
臨走前的準備工作可能沒有做好,尤其是大量投喂
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主人怕自己的觀賞魚餓著,在臨走前大量投喂,導致了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水質持續惡化,之后才會出現死魚的現象。
尤其是本來水質就不佳或者極度不穩定。
大幅度變動水質或者清理濾材
還有些魚友,知道臨走前投喂不是什麼好事,可能引起水質惡化,所以,在前兩天就開始停食,這是比較正確的做法。
由于我們大幅度的變動了水質,導致觀賞魚極度不適應,所以就會患病,再加上無人觀察和管理,觀賞魚就會死去。
自動喂食器,某些情況下不可取,可能導致水質突變
還有些魚友是在魚缸內添加了自動喂食器,這東西屬于有利有弊,再者要看我們離家時間的長短,以及設備有無故障、中間是否停電等很多不確定因素。
其中也包括了,完全不懂觀賞魚的家人,盲目地幫助投喂,根本無法有效掌控觀賞魚的投喂量,導致了水質的惡化,最后觀賞魚就會出現死亡的現象。
某些肉食性中大型觀賞魚的內耗,也包括了不適當混養
有些中大型肉食性觀賞魚,在極度饑餓的情況下,確實會發生內耗,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
再就是胡亂混養的大中小魚都有,互相殘殺,導致死亡的個體很多,污染水質。
最后就是,觀賞魚本來體質就弱,極有可能之前就有病
最后一點就是,我們之前的魚缸水質根本就沒有徹底穩定下來,觀賞魚的體質也不是很好,本身就有病,或者在我們離家之前,剛好加入了新魚,很多觀賞魚還在入缸適應期。
如果我們在家中隨時觀察的話,發現問題就可以及時處理,而一旦觀察不到位,就可能出現大問題。
當然這其中還可能會有水溫、光照的問題。
總而言之,如果主人不在家,觀賞魚出現了死亡現象,水質幾乎占據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因素。
再就是觀賞魚有病或者內耗嚴重,還有不懂養魚的家人,在背后起了神助攻的作用。
所以說,這些問題我們都要注意,最好是提前停食、少量換水,注意以下水質和觀賞魚的狀態,能不喂就不喂,徹底檢查一下各個設備的正常運行情況,其他的就交給老天安排吧。
責任編輯: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