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憑借著過人的社交能力,從一個不入流的古惑仔,一步步走進上流社會,再利用所結交的人脈網絡,為自己賺得億萬家財;
他很能花錢,因嗜賭成性,在短短的五年里輸掉六個億,但是他又很能賺錢,憑借自己賺錢的本事一直沒倒下,因此有了「黑道最能賺錢的男人」的美譽。
他曾到澳門闖蕩,卻在「澳葡教父」崩牙駒的手底下敗下陣來,回到香港后,他靠著倒賣山寨光盤,不僅自己日進斗金,還帶著社團重返巔峰,成為香港第一大社團,他自己也成了社團的龍頭老大。
他就是江湖人稱「上海仔」的郭永鴻。
「上海仔」,真名郭永鴻,于一九五八年出生于香港旺角。雖是被人稱作「上海仔」,其實他不是上海人,他的祖籍是福建的福州,他父親曾經到上海做過服裝生意,後來搬到香港定居,因此被人稱作「上海佬」。
「上海佬」嗜賭如命,閑暇之余都在賭檔里,兒子郭永鴻自幼受其影響,不愿讀書,十二歲輟學,不是和街頭古惑仔混跡在一起,就是流連在麻將館與賭檔之間。倆父子的情況,可見上一輩對下一輩的影響力有多大。
不過,「上海佬」嗜賭如命是不對的,雖然自己是改不了,但是他還是要求兒子要做個有出息的人,因此郭永鴻經常被父親棍棒加身,有時候鄰居都看不過去了,還來拉架。以至于後來,郭永鴻不得不回到學校重新拿起書本。
曾經與周星馳合拍過《他來自江湖》的梅小惠,此時和郭永鴻住同一棟樓,她對郭永鴻這個「大哥哥」的記憶就格外地深刻。
不過,郭永鴻回學校讀書,實屬「身在曹營,心在漢。」他無時無刻都想著到賭檔里放手一搏。
父子倆的故事在旺角成了一段「佳話」,父子倆經常出入賭檔,難免會被阿sir抓到,因為這是常事,郭永鴻又懂得交際,很快就和阿sir們混熟了,也因為父親的外號,從此他就被戲稱為「上海仔」,這外號在日后也跟著他叱咤風云。
那時候香港黑道風起云涌,整個旺角都在「勝和造王者」國華的掌控之下,郭永鴻在此地混跡于三教九流之間,沒多久就成了國華手底下的一員。
一九七三年,郭永鴻再次輟學,十五歲的他來到彌敦道的一家五星級酒店當起了馬仔,主要的業務就是替客人停車。
在很多人看來,服務員算是底層的工作者,但其實服務員也有分三六九等,如果在小飯店里當服務員,接觸的自然是比較多的平民,而高級酒店的服務員就不同了,他們能接觸到更多有錢有勢的人。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同樣是當服務員,是否能抓住機遇往上爬,這除了運氣之外,還得靠個人的能力。
這方面,郭永鴻絕對是出眾的。那年頭李小龍的電影風靡全球,郭永鴻對他極為崇拜,為了致敬這個偶像,他剪了個與李小龍相似的髮型,雖然家境不怎麼樣,但他的衣著必須筆挺,這副與眾不同的形象讓他在眾多泊車小弟里面鶴立雞群,來酒店用餐的達官貴人對他都印象深刻。
直到現在,他的髮型依然不變,常年的中山裝和太陽眼鏡,讓人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他。
郭永鴻的形象很快就引起了達官貴人們的注意,很多開著豪車到酒店里吃飯的富豪都喜歡指定他來為自己停車,他為人精明,善于交際,很快就攀上了高枝,與不少富人打起了交道。
在有了廣泛的人脈之后,他找準自己的方向,開始展現出他的經商才能。
最開始,郭永鴻靠著當黃牛黨大賺特賺,手底下也聚集了一幫馬仔。
因為他有賺錢的能力,社團里的大佬們對他刮目相看,郭永鴻在社團里的地位開始水漲船高,在江湖上也越發越出名,慢慢地,他開始在上流社會的圈子里游走。
很多時候,同樣的東西,擺放的位置不同,被人理解的程度也不同。比如一塊大石頭,放在大街上,根本就沒人會在意,甚至有時候還會被人嫌礙事了,一腳踢飛;同樣是一塊大石頭,放在博物館里,旁邊寫著這是地球出生以來就有的石頭,經歷了好億年,那世人看待它的眼光就不同了。
郭永鴻進入了上流的圈子,也是一個道理,當然,他是有足夠的能力,才能在這地方站穩跟腳。
一九八九年,何鴻燊對澳門賭業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推出了包廳制度和疊碼制度,許多人靠著這兩種制度賺得盆滿缽滿,黑道江湖有不少人也看中了此間的商機,一時間群雄并起。
郭永鴻自然也不例外,他帶著社團的馬仔越境濠江,為社團當起了「先鋒官」。
那時候澳門江湖還不是崩牙駒一個人說的算,何鴻燊的左膀右臂「街市偉」也是個狠角色。當年崩牙駒便是靠著「街市偉」的提拔,才有如今的局面,不過後來崩牙駒做大,漸漸不受控制,「街市偉」生怕自己江湖一哥的位置不穩,便三番五次地借助外力,試圖以此來壓制崩牙駒。
而郭永鴻的到來,便是受到「街市偉」的邀請,「街市偉」給了郭永鴻「玫瑰賭廳」,他想的是用郭永鴻的能量來牽制崩牙駒,而郭永鴻想的則是靠著賭廳大賺特賺,倆人的目的雖然不一樣,但卻是可以相輔相成。
有「街市偉」的照顧,郭永鴻趕緊動用自己的關系,認做余寶珠的義子,富商林建岳成了他的義兄,有了這些強硬的靠山,郭永鴻很快又結實了一批富豪,對他來說,這些都是他賭廳的潛在客戶。
可郭永鴻的到來,崩牙駒不樂意了,在「玫瑰賭廳」要開業當天,崩牙駒靠著自己的江湖人脈,把賭廳的經營權從郭永鴻手上收了回去。
這下郭永鴻急了,他可是拉了一大批土豪過來給他助威的,如果這個時候賭場沒能開業,豈不是要被所有人恥笑?
因此,郭永鴻和崩牙駒展開了一場較量,但畢竟崩牙駒是地頭蛇,當地關系比郭永鴻硬得多,郭永鴻只能甘拜下風,垂頭喪氣地返回香港。
當然,郭永鴻也不是就那麼算了,他暗中結交崩牙駒的死敵「水房賴」。
這個「水房賴」原本與崩牙駒是發小,後來經過「街市偉」的挑撥,倆人在利益沖突下,打得你死我活,後來崩牙駒被捕,「水房賴」就成了澳門最具權勢的江湖大佬,壟斷疊碼仔行業。也因為有共同的敵人,「水房賴」與郭永鴻的關系還算不錯。
九零年代,正是香港影視產業蓬勃發展的時候,CD、VCD成為香港最暢銷的產品之一。但是,有了機台,還得有光盤才能播放,但是光盤的價格昂貴,并不是誰都能買得起。
從本質上來說,做生意就是別人有需求,咱們剛好能滿足需求。郭永鴻看準這個空檔,立刻著手制作盜版光盤,比起正版的光盤來說,盜版光盤確實是「物美價廉」,因此風靡一時,在高峰期,他手底下超過一百多個店鋪,合作的店鋪更是超過一萬個。
那個時候的社團一天比一天沒落,郭永鴻所在的和勝和社團也是如此。不過,郭永鴻在賺快錢的同時,也帶著社團的兄弟們一起上,如此一來,他很快就把社團帶上了新高峰,日后也因為這一點,他坐上了社團龍頭坐館的寶座。
不過,郭永鴻嗜賭成性,這一點由始至終都沒有改變,因此錢來得快,去得也快。
按照他自己所說的,從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四年間,他前后輸的錢,差不多得有六個億。由于實在是太能賺錢,因此輸掉普通人認為的天文數字,他也依然屹立不倒。
一九九八年,囂張跋扈的崩牙駒被捕入獄,判了十三年,郭永鴻見機不可失,再一次踏足澳門賭廳。
沒有了崩牙駒的牽制,郭永鴻立刻與英皇楊受成、傳媒巨頭「東方馬」聯手,在澳門開設了一家「匯俊賭廳」,吸引了不少有錢人前來支持,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
當年的年末,正好和勝和坐館換屆,社團要選新坐館,社團的叔父們一致認為郭永鴻能擔此大任,在叔父們的大力支持下,三十九歲的郭永鴻成了社團龍頭坐館,直達人生巔峰。
在郭永鴻當坐館的兩年里,他不僅帶著社團繼續壯大,還將原來只會看場收保護費的社團帶往商業領域發展,使得和勝和在江湖上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了新義安和14K,也因此,他被道上譽為「最會賺錢的男人」。
有了江湖地位之后,以前稱他為「上海仔」的人再也不敢當面這麼稱呼他,大多數都叫他「上海哥」。
郭永鴻為人處世拿捏得極有分寸,不少跟著他的馬仔都稱贊他為人豪爽大方,每次出去吃飯都由他付錢,沒有半點架子。
一九九九年,電影明星梅小惠的爸爸死了,郭永鴻特意來給小時候的一個鄰居送終,按照梅小惠的說法,郭永鴻現在已經很有錢了,但是對他們這些街坊鄰居,依然很友好,偶爾在一家咖啡館遇到梅小惠的媽媽,都會上前寒暄幾句,要走時還會幫忙買單。
除此以外,郭永鴻發財后,仍不忘為社會做貢獻,連《花田喜事》中的太后的扮演者李香琴都對他贊不絕口。
郭永鴻于二零零零年坐館任職期滿,但是他卻想繼續連莊,故而拒絕交出賬本,這事在社團里鬧開了。
在電影《龍城歲月》中,「鄧伯」力排眾議欽點「阿樂」擔任坐館,以此維持社團的平衡,而「大D」則是花錢收買了社團眾位叔父,最后沒能連莊,而不肯交出龍頭棍,其實就是暗示了這件事。
郭永鴻沒能繼續連任坐館之位,但也并不影響他的事業。此時他的資金充裕,把目光投向更具發展潛力的內地市場。
他覺得內地市場的投資環境很好,與不少人有合作,開發度假村、搞酒店、搞高爾夫球場等大型項目。也在投資中,他在內地建立了不少人脈關系。
郭永鴻在娛樂圈里也很有人脈資源,二零零二年與黎小田合作創辦了一家酒吧,黎小田便是《萬里長城永不倒》歌詞的作者。
二零零四年,郭永鴻進軍影視圈,成立「星悅」明星經紀公司,手底下的明星有不少,比如樊少皇的妻子賈曉晨、比如陳山聰、比如唐寧、比如葉蘊儀、比如伍允龍等等,不過他并沒有很注重影視圈的發展,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作品。
二零零五年,九龍建業為收購伊麗莎白大廈,那時候已經下了定金。眼饞伊麗莎白大廈已久的「公路大王」劉根山,對此感到無奈,此時郭永鴻為劉老闆排憂解惑,發揮自己的能力上門與九龍建業談判,最終游說完成,九龍建業放棄收購,劉老闆以十四億八千萬的價格順利買下伊麗莎白大廈。
在為劉老闆賺錢的同時,郭永鴻也從中獲得了一個億的提成,僅憑一張嘴就賺了一個億,也是沒誰了。
同年,郭永鴻過生日的時候,他的搭檔「東方馬」在現場點了二十多位客人,給他們每人80萬元紅包,把現場的氣氛推上了高峰,也算是給郭永鴻一個面子。
然而,這種美好的時光并沒有持續多久,郭永鴻依舊沒有改變自己嗜酒如命的惡習,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二零一二年,郭永鴻的賭廳賬面上虧損十個億,這讓所有的合伙人都怒不可遏。賭廳本來是有盈利的,可郭永鴻卻自己好賭,輸了就掛在賬面上,也就是贏了自己拿走了,虧的就大家一起扛。
在那時候,郭永鴻開始成了股東們的眼中釘。
後來,郭永鴻在「半島酒店」喝茶時,遭到幾個蒙面大漢的襲擊,在「鐵蓮花」下,郭永鴻避無可避,被劃傷。
在那之后,郭永鴻只能遠走他鄉避難,浪跡天涯。
一次,郭永鴻在國外接受采訪時說道:「我生于香港,將來也會回到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