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拳無虛發,虎步有龍威!他是第一位進入日本職業拳壇的台灣拳師;香港福建幫首席「金牌打手」;對「國術擂台」不屑一顧。
對于「吳鐵虎」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未曾聽說過,他是一位活躍于四五十年代的「拳擊大師」,更是一位曾在江湖上叱咤風云的「金牌打手」,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傳奇人物「吳鐵虎」。
鐵拳無虛發,虎步有龍威
吳鐵虎祖籍福建,原名「吳啟城」1921年出生于台灣,自幼練習南少林太祖拳。四十年代的台灣,社會動蕩,民生困苦。
為謀三餐一宿,吳鐵虎經常穿梭于「閩台兩地」,在艱苦的拼搏生涯中,憑借一身武藝,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幾年時間,吳啟城的名字響徹台灣,成為社會上炙手可熱的人物。但受盛名所累,吳啟城只好背井離鄉,遠赴日本,另謀生路。
在日本生活期間,被拳擊運動所吸引,于是拜師學拳,由于擁有扎實的武術底子和豐富的格斗經驗,加上刻苦練習,短短幾年時間就躋身日本職業拳壇,戰績彪炳,深受僑胞欽佩,大家尊稱他為「Tiger」,日本拳壇還送給他一副對聯「鐵拳無虛發,虎步有龍威」,首尾四個字剛好組成「鐵虎發威」,可見其在日本拳擊界的地位。
二戰結束后,吳啟城回到台灣,以「鐵虎」之名創立「鐵虎拳擊會」,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拳擊手,被稱為拳擊界的「冠軍搖籃」。
鐵虎名震香江,與何鴻燊同席而坐
五十年代初的香港,民不聊生,百業待興,吳啟城來到香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由于語言不通、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想要討生活十分困難。可能吳啟城命中注定與「打」有緣,吃「拳頭飯」比做任何事都得心應手。
不久,吳啟城認識了一位同聲同氣的廈門老鄉,為了生活只好選擇加入了「福建幫」。雖然過的并非是「刀口舔血」的日子,但也身處弱肉強食的圈子里,并以「鐵虎」的綽號行走江湖。
由于膽識過人,經驗豐富,「鐵虎」很快在江湖上打響了名堂。當時福建幫有「一虎一豹」兩位金牌打手,虎即「鐵虎」,豹則是另一位來自廈門的老江湖、綽號「仙公豹」的拳師。
混跡江湖幾年,雖未大富大貴,但也衣食無憂。「拳頭飯」容易吃,卻少了一份安穩,何況「鐵虎」并非只是「四肢發達」之輩,當時也開始為自己尋求更好的出路。
當年的香港,有真功夫之人必受人賞識。不久,香港最大的「李氏健身院」的創辦人李劍琴注意到了「鐵虎」,于是邀請他擔任健身院的拳擊教練,「鐵虎」因此而改變了人生,還為香港的拳擊運動,乃至整個武林創造了一番新局面。
不懼、不屑「國術擂台」
1954年,香港掀起一場「國術擂台賽」,太極拳宗師吳公儀與白鶴派弟子陳克夫在澳門進行了一場「公開決斗」,相信大家看過那段比武視訊。
擂台賽在澳門舉行,當時太極派認為,吳公儀年紀比陳克夫大,提議換吳公儀的侄子上場,而白鶴派認為「你換,我也換」,白鶴派提議由「鐵虎」出戰,但最終雙方沒有換人。
多年之后,有人問及鐵虎:「當年要是換你上擂台,你敢打嗎?聽說他們是內功高手」
鐵虎回答:「當年幸虧我沒上場,否則…你知道我是如何打拳的啦,我打過上百場的拳賽,從未遇到過什麼
內功高手。」
知情者透露,縱觀當年香港武林,無論是擂台競技,還是日常搏擊格斗,以「鐵虎」在江湖上的名氣,能與之匹敵的人,鳳毛麟角。
教訓「葡國仔」名震濠江
李劍琴有一高徒「何漢邦」,在澳門開設「濠江健身院」。何漢邦雖有功夫,但個子矮小,經常受一幫「葡國仔」欺負,無奈之下,只得從香港搬救兵。
師父李劍琴派吳鐵虎赴澳門,用「武力」解決了糾紛,最后平安無事,因此吳鐵虎在濠江也是名聲大噪。
據悉,何漢邦向吳鐵虎請教過拳擊技法。
七十年代末,何漢邦在香港也是鬧得滿城風雨。
創立「鐵虎會」,何鴻燊任名譽會長
1975年,吳鐵虎獲批成立「鐵虎國際拳擊會」,賭王何鴻燊擔任「永遠名譽會長」,張信德擔任名譽會長,吳鐵虎擔任「永遠會長」,李金華擔任會長。
除此之外,吳鐵虎先后在李氏健身院、華僑健身院、中國健身院、海員俱樂部、「天天體育會」、「深水埗街坊福利會」等機構擔任拳擊教練。
1992年吳鐵虎去世,但他的徒子徒孫遍布香港,徒弟之中有號稱「鐵虎三雄」的「霹靂火」陳文義、「飛腿將軍」郭華強、「小旋風」梁海平。其中陳文義如今是「鐵虎泰拳會」的創辦人及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