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王譚道良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的壁虎功名震天下。劉忠良作為他的徒弟,可謂青出于藍勝于藍。他的腿功出神入化,尤其是招牌動作舉火燎天式,更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劉忠良與譚道良、黃正利、卡薩伐三人,并稱香港影壇四大腿王。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神腿」劉忠良,是如何從一個無名小卒成功逆襲為香港腿王的?
劉忠良出身武術世家,自小跟隨祖父習武,有一定的武術功底。可劉忠良覺得自己那三腳貓只是小打小鬧,他想拜人為師,學習一些厲害的武術招式。
彼時譚道良已經是無人不曉的功夫泰斗,他17歲就開館授徒,那出神入化的腿功令無數人稱贊。作為一名武癡,劉忠良也非常崇拜譚道良。可一個在武術界是大腕級人物,一個還是未曾嶄露頭角的無名小卒,這拜師之路注定坎坷。
更何況譚道良比劉忠良還小兩歲,可為了學得一身好武藝,劉忠良還是厚著臉皮登門拜訪。表示如果愿意收他為徒,甘當馬前卒 任其差遣。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自此譚道良多了個小跟班。
可以說劉忠良將「尊師重道」四個字發揮到了極致,端茶倒水、洗衣做飯,對譚道良是無微不至。作為回報譚道良將畢生所學傾囊相授,由于刻苦訓練劉忠良的腿法進步神速,為今后步入演藝圈奠定了基礎。
譚道良擅長左腿進攻,相反劉忠良右腿攻擊更加嫻熟。
當他把腿抬到制高點時,總給人一種「舉火燎天」的感覺。正因如此劉忠良的招牌動作取名為「舉火燎天式」,不過這一招也被武林人士稱為「朝天一炷香」。
另外劉忠良的連續擊打能力很強,即使在對戰過程中他的身體處于懸空狀態,也能完成高難度的空中連環踢。這恐怕就連譚道良也難以做到,果真是青出于藍勝于藍。
70年代內地影視尚在萌芽狀態,而香港影視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譚道良受邀參演功夫片《中國拳》,當然他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愛徒劉忠良。有了他的引薦,劉忠良成功獲得一個小角色,出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電影。
由于戲份少得可憐,該角色的發揮空間并不大,導致劉忠良在演藝圈也沒有進一步發展。但大導演吳思遠慧眼識珠,他覺得劉忠良的腿法出神入化,主演功夫片肯定大火。
于是在1976年他籌劃拍攝《南拳北腿》時,果斷邀請劉忠良來出演主角,就連黃正利都為他作配飾演大反派。
影片里劉忠良對戰各路高手,雙腿猶如手臂一般靈活,空中連環踢看得觀眾酣暢淋漓。不負吳思遠所望,電影上映后票房大賣。劉忠良也自此片約不斷,開啟了武打巨星之旅。
說起他演藝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當屬經典功夫片《鷹爪鐵布衫》,這部電影至今仍被觀眾稱為「捏蛋神片」。劉忠良在片中飾演「蕭如風」,他能將腿扳到與身體平行,腳尖立于頭頂之上,可見其腿功相當了得。
與大反派黃正利的對戰,堪稱電影的最大亮點。由于黃正利武功太高,幾乎找不到「命門」。劉忠良在關鍵時刻想起了練武時捏雞蛋的情景,靈光一閃最后打敗了黃正利。而那精彩一幕,至今讓影迷們記憶猶新、回味無窮。
可以說任何武打動作,劉忠良都能一鏡到底。稱他為實力派武打演員,一點也不過分。劉忠良在拍攝時從來不吊鋼絲,硬橋硬馬的真實打斗,讓觀眾看得極其過癮。他的武打動作十分流暢,功夫招數更是一氣呵成。沒過多久劉忠良就成功逆襲,在影視圈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在事業巔峰時期,劉忠良不甘心當一名打星,便嘗試轉型當導演。由于沒有經驗,電影的票房成績并不理想。例如1980年他自導自演的功夫片《龍血》,即使有高飛參演,還是賠的血本無歸。
之后香港功夫片走向沒落,劉忠良轉向海外發展,可最后卻鎩羽而歸。如今77歲的他早已淡出熒幕,在台灣開館授徒;為影壇培養新人的同時,也為了將傳統武術發揚光大不遺余力。如今再看那些經典之作,不禁感嘆歲月無情、英雄遲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