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香港影壇傳出一個封號:「雙周一成」。
這個稱號指的是享有超高市場號召力的三位香港男演員,他們分別是:周潤發、周星馳、成龍。
提起那個時候,可謂是港片的最后的輝煌期,其中涌現出大批巨星,除了上面的三位以外,還包括(排名不分先后):劉德華、李連杰、梁家輝、梁朝偉、張國榮、鄭伊健等等。
那麼,為什麼在如此眾多的巨星之中,獨獨是他們三位拔得頭籌,被稱之為「三足鼎立」呢?
其實,之所以把他三位單獨對比,乃是市場的抉擇,他們是憑借實力,從各項數據中真刀真槍拼殺出來的!
既然是市場的選擇,那麼咱們就以數據說話,分別看一下,他們三位在當時的市場數據,究竟是怎麼樣力挫群雄,殺出重圍的。
下面上數據,先從年紀最大的成龍大哥說起:
成龍先做龍虎武師,在香港影壇摸爬滾打了十幾年,終于在1980年,憑借其自編自導自演的《師弟出馬》,首度登上當年票房榜首的位置。
同時,此片也以1002萬港幣的票房,成為歷史上首部破千萬的港片。
此后,成龍再次憑借《福星高照》、《龍兄虎弟、》《紅番區》三部影片,分別奪得85年、87年,和95年的票房榜首。
在80年到95年間,他四次奪下榜首之位。
尤其是1985年,可謂是成龍的豐收年,他更是憑借《福星高照》、《夏日福星》、《警察故事》三部影片,直接包攬了本年度票房榜前三的位置。
這一戰績,可謂輝煌!
說完成龍大哥,咱們再來看看發哥當年的影壇戰績:
前期發哥在影壇的表現并不穩定,一度被人稱為「票房毒藥」,直到他在1986年,遇到了同樣正處于事業低谷期的導演吳宇森,和正走下坡路的狄龍,三人組成「失敗者聯盟」。
這一聯盟,通過當年的一部影片,徹底翻紅,周潤發也從此成為票房保證。
改變他們三人命運的這部電影,就是《英雄本色》!
86年,發哥也正是憑借這部電影,力挫洪金寶大哥的《富貴列車》,首度登頂排行榜第一。
88、89年,發哥再次發力,憑借《八星報喜》、《賭神》兩片,蟬聯排行榜首。
如果說85年被稱為成龍年的話,那麼87年,就是周潤發年了。
在這一年中,發哥共計有5部電影殺進了當年的票房榜前十,其中成績最好的是當年的亞軍《監獄風云》,排名第五的《春季的童話》,更是讓發哥成功榮獲金馬影帝。
89年的周潤發同樣表現搶眼,除了他和劉德華主演的《賭神》,名列當年的票房榜首外,《阿郎的故事》、《英雄本色3》、《喋血雙雄》三片,分別為當年榜上第4、8、9位。
94年,周潤發又一部影片登頂,和梁家輝合作的《賭神2》,最終取得5258萬港幣,成為香港首部破五千萬的電影,同時,他也追上成龍大哥四度登頂的紀錄。
最后,咱們再看星爺的票房戰績:
周星馳因為年齡的原因,出道比以上兩位要晚,但是他的戰績,卻并不遜色。
時間來到1990年,星爺以《賭圣》一片崛起,成就其當年票房榜首地位,同時他和劉德華合拍的《賭俠》,位居當年亞軍。
他的出現,在當時的香港影壇,可以說是橫空出世,分外驚艷。
次年,《逃學威龍》再次登頂。
和前面兩位聚星一樣,到了92年,就迎來了周星馳年。
這一年,星爺包攬了票房排行榜前五的影片:《審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記》、《武狀元蘇乞兒》、《鹿鼎記2:神龍教》。
93年的時候,好萊塢電影殺進重圍,《侏羅紀公園》拿下榜首,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屈居第2。
不過,在港片排行榜中,此片排名第一,因而,出現最晚的星爺,在95年前,也追上兩位前輩,四度登頂。
由上面羅列的數據能夠看出,盡管此時的香港電影圈名人輩出,群星燦爛,可是和衣衫三位相比起來,多少還是要差些分數的。
從1980到1995十六年間,以上三位分別四次奪得榜首。
這一戰績,在當時幾乎無人能比!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雙周一成」盡得人心。對于那個年代的香港電影,您又有何看法,還請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