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為何會是一個多面派?都是「多重人格障礙」惹的禍
2023/09/26

提起明成祖朱棣,盡管他以篡逆名義上位,但后世對他的評價并不低。

作為明朝的第三任帝王,五次北征蒙古,緩解其對明朝的威脅;疏通大運河;遷都并營建北京,奠定了北京此后五百年的首都地位;組織編撰了長達3.7億字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設立奴兒干都司,以招撫的手段管轄東北少數民族。

更令人矚目的成就是,他派鄭和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看看他的功績,可謂碩果累累,堪稱一代雄主,為朱家天下立下了不朽功勛。

但這一切都只是他的一面,他還有隱秘的另一面。在人們看不到的內心世界里,他暴戾,疑心重,渴望得到認可。

朱棣為何會是一個多面派?我們先從他的多面表現說起。

01 濫殺

朱棣,1399年起兵謀反,1402年成功奪位,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反對派。

朱棣靖難的理由,就是鏟除齊泰、黃子澄等所謂的奸臣,要是他放過了這些人,那豈不是讓靖難之役失去了所謂的合法性,更讓天下人無法認同。

在誅殺反對派這一點上,朱棣與父親朱元璋有著相似的一面,他不僅要讓他們死,還要讓他們死得很慘,所以,明朝的又一恐怖時代來臨了。

齊泰,在廣德(安徽宣城)被抓,之后被當作戰利品押送到南京,未經公開審判,直接拉去凌遲,被削了三千多刀,血流盡了才死,場面十分恐怖。

不過齊泰很有骨氣,到死都對朱棣罵不絕口,其親屬也被滿門抄斬。

黃子澄,在嘉興被捕,朱棣命人砍去他的雙手,再砍去他的雙腳,隨后一刀刀將其磔殺(古代的一種酷刑。把肢體分裂)。

他的一家老小六十五人和宗族姻親三百八十人,直系親屬滿門抄斬,姻親被發配到邊疆服苦役。

方孝孺,號稱「天下讀書種子」,因不愿臣服于朱棣,也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夷十族」,連坐處死873人。

景清,他曾與方孝孺相約自盡,但轉身就投靠了朱棣。但他的臣服并非出于真心,而是為了伺機刺殺朱棣,而且差點成功了。

這位御史大夫下場更慘,朱棣大怒將他拖出去先剝皮,后肢解,滅了三族,然而這還不算完,他的朋友、鄉親、鄰居也全部被處死,致使整個村子變為廢墟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瓜蔓抄」。

鐵鉉,于淮南被俘,后押送至南京,朱棣親自審問了他,但此舉無異于自取其辱。

據坊間傳說,朱棣從他身上割下一塊肉,并讓人烹飪后,親自送到鐵鉉嘴里,還問他味道如何?

鐵鉉吞下,回應道:「忠臣孝子的肉,鮮美無比!」。朱棣自討無趣,遂命人先割了他的鼻子,又碎其身體,磔殺于鬧市之中。

當然他的家人也難逃厄運,其八十歲的雙親被發配海南,兒子發配到河池編伍,其妻楊氏和兩個女兒被送到教坊司,充為官妓。

此外,還有戶部侍郎卓敬,身死被滅三族;禮部尚書陳迪,朱棣將他與六個兒子同時處以凌遲;就連身為駙馬,寧國公主的丈夫都被他謀殺。

從以上事例,不難看出朱棣兇殘暴戾的一面,他用非常規手段終結一個舊體制,從而建立一個新政權,像這樣的行為似乎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一個慣例。

但之后他的行為卻似乎在說,他的行為不僅僅只是歷史慣例,還有著他自身性格的缺陷。

02 恐懼

永樂十九年(1421年),朱棣從南京遷都北京剛三個月,四月的一天,紫禁城雷雨交加,他接到報告,說耗時14年營建而成的奉天殿、華蓋殿和謹身殿,被閃電擊中起火,化為灰燼。

朱棣認為自己犯了天怒,頒布了《罪己詔》,稱「上天垂戒,朕甚驚懼,不遑自安」。

宮人對此也十分歡喜,以為朱棣也害怕報應,畢竟此前曾發生過一起宮人屠殺案,當時有一百多宮人殞命黃泉。

然而這種「不安」僅持續了幾天,一場聲勢浩大的劫殺案再度開啟。由于重審此前的一起宮人誣告案,以及發現了宮人私通宦官的丑聞,甚至查出了宮人有謀殺皇帝的嫌疑。

朱棣再次大開殺戒,皇宮內外被殺者達三千多人。他親自觀看了對宮人們的行刑--凌遲處死,有宮人在臨死之時大罵朱棣,說他陽衰,所以才引發宮內私通現象。

說到陽衰,也確有疑惑,朱棣在登基之后再無子女出世,可見他的身體確有殘缺。

那麼朱棣再度大開殺戒,是否出于對流言及身邊人的恐懼呢?恐怕確實如此。

朱棣在位期間,他不僅「復活了」錦衣衛,還一手創立了東廠,像這樣的特務組織無非就是為了掩人耳目,控制言論。

簡單來說,就是害怕別人說自己的壞話,從而把不利于自己的言論或人或物扼殺在搖籃里。

03 疑心重

朱棣起兵叛亂,最后攻入南京城時,宮城大火,建文帝由此消失,這也成了朱棣此后一生的嚴重心病。

由于得位不正,他一直害怕建文帝反攻,所以他不斷地明察暗訪建文帝的行蹤。

鄭和下西洋是一項偉大的壯舉,但其背后不為人知的動機卻是,朱棣想在海外尋訪建文帝。

此外,朱棣還讓胡濙(yíng)兩次外出尋訪,第一次外訪10年,第二次外訪4年,前后耗時14年,而對外打著的名義卻是尋訪真人張三豐。

然而到他死時,建文帝的下落依舊是個謎,他的疑心終未消除。

朱棣的一生活得并不踏實,但卻一生要強,到晚年仍堅持親征漠北,由于不見蒙古人蹤影,不得不無功而返,途中,他還在疑惑,是不是上天有意在保護他們(蒙古人)?

從上述朱棣暴戾的行為來看,與他所取得的豐功偉業所產生的正面形象相比,完全判若兩人,那麼,朱棣為何會展現出如此反差之大的多種形象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他極有可能患有多重人格障礙。

朱棣的多重人格障礙

多重人格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美國精神病大詞典對此有這樣的定義:

一個人具有兩個以上的,相對獨特的并相互分開的亞人格,是為多重人格。

這就好比一個人的身體里住著好幾個靈魂,但是他們并不相互認識,是相對于主人格獨立存在的,并且在某一段時間里,只有其中的一種人格表現比較明顯。

一個身體里被安置了多個靈魂,也就會產生多個自我,其結果便是不但自己不認識自己,而且也時常讓別人感到迷惑不解。

多重人格可以是雙重的,三重的、四重的,最多可達近百個,一個人的身體里裝入上百個不同的靈魂,這實在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朱棣有雄偉的一面,有暴戾的一面,也有焦慮的一面,由此推測,他至少患有三重人格障礙。

那麼,朱棣的多重人格障礙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不可避免地要從遺傳因素找答案。巧合的是,朱元璋在建國初期,也曾掀起一場又一場腥風血雨的殺戮案,后世多解釋為「飛鳥盡,良弓藏,絞兔死,走狗烹」。

但縱觀歷代帝王,也并非都是如此,唐太宗沒有大肆誅殺功臣,宋太祖趙匡胤也沒有,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與他們強大的家庭背景不無關系。

朱元璋是草根皇帝,沒什麼家族世系,也沒受過什麼高等教育,為了永保朱家天下,他所采用的就是最粗暴的方法--屠殺。

對于這一點,很顯然,朱棣也繼承了。

其次,來自于朱棣并不明確的身世。朱棣奪位之后,關于他生母的問題突然變得敏感起來,因為嫡庶問題也事關帝位的合法性。

對于朱棣的身世,歷來有三種說法:一說他出自馬皇后名下,但后人質疑這是朱棣為自己篡奪皇位而杜撰的說法。

第二種說法為后妃之子說,有人認為朱棣的母親是一個來自高麗的妃子,有人稱她是元順帝的妃子,或者是高麗人而成了元順帝的妃子,真相不確定。

第三種說就是元主妃洪吉喇氏說,洪吉喇氏是元順帝的第三個福晉,是太師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兒。

關于身世說法的流傳,最終歸結到一個問題上來,那就是朱棣到底是嫡出還是庶出,因為嫡長子繼承制在朱元璋時代就非常看重。

但朱棣卻恰恰在身份上陷入模棱兩可的尷尬,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從他一生尋找建文帝的下落就可看出。

由于長期處于言論壓力之中,心理也會受到影響,從而也可能會導致精神受到創傷,從而誘發該疾病。

此外,這種疾病還與一個人的童年成長環境也有關系。朱棣出生于1360年,而那時朱元璋已經有三個兒子了,對于老四的出生,并未表現出多大的熱情。

而且由于那時朱元璋處于打天下的關鍵時刻,他忙得連兒子們的名字都顧不上起,只是按照排行老大、老二這樣叫著,到朱棣就是老四。

直到1368年,朱元璋稱帝后,兒子們才有了各自的名字,而此時朱棣也已八歲了。

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他經受過戰火的洗禮,元末戰爭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過早地融入了他的血液,刻印在了他的腦海里。

朱元璋建國后,他親眼見證了權力的巨大魅力,感受到了等級森嚴。

所有這些都會在他成長的心靈之路上留下痕跡,并不排除那時的朱棣,對權力就產生了迷戀,對成功就產生了渴望。

以上三重因素都是形成多重人格障礙的原因,朱棣也不例外。

那麼,你對朱棣是否有進一步的了解呢?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
「墳旁有三物,子孫享富足」,都是哪「三物」,趕緊看一看有沒有
2023/11/20
102歲楊振寧跟嬌妻合影,他一臉嚴肅疑似不悅,47歲翁帆臉還稚嫩
2023/11/20
趙雅芝曬70歲生日照,終于肯坦然接受衰老了,沒美顏皺紋這麼真實
2023/11/20
烹飪技巧大揭秘:如何做出嫩滑可口的麻婆豆腐
2023/11/20
「狗尾巴草」是個寶,用它來煮水喝,或能幫助解決這4個常見問題
2023/11/20
老人年齡劃分新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3件事別忘了做
2023/11/20
古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3/11/20
從你家狗的睡姿判斷它是否依賴你,都是「安全感」惹的禍
2023/11/20
網紅ABCD媽翻車風波升級!二姐三弟親吻,舉止曖昧,更多槽點被扒
2023/11/20
曝張東健妻子高小英偷稅3億!奢靡生活曝光,宋慧喬李敏鎬卷風波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