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人說課本上的「斑羚飛渡」是虛構的,但9月3日還真有人在西藏拍到了真實版的「羚羊飛渡」!
一位網友在自駕川藏線的時候,停車等一群藏原羚過馬路,沒 想到羚羊們竟然在他面前展現了「絕活」!
馬路一側是平原戈壁,另一側是成年羚羊一蹬就能跳上去的高台,但後來的小幼崽卻上不去,每次跳躍都只差一點,急得團團轉。
看到小羚羊如此著急的樣子,兩只已經跳上高台的成年羚羊突然跳了下來。
網友以為它們是要教小幼崽如何跳上高台,誰成想這 兩只成年羚羊居然「趴」在了高台上,用身體為幼崽搭建了一個「橋墩子」,好讓跳躍能力不太行的幼崽有個支撐。
網友紛紛表示, 這不就是真實版的「斑羚飛渡」嘛! 難道在動物界真的有「斑羚飛渡」這種事情的發生嗎?
很多人都認為「斑羚飛渡」是假的,首先,國內的俗稱斑羚的動物是 喜馬拉雅斑羚,它的長相和圖書上畫的斑羚完全不同。
喜馬拉雅斑羚
書上畫的應該是生活在非洲的 高角羚,也叫黑斑羚,另外還有這幾個原因:
一是斑羚的群居性。
在《斑羚飛渡》一書中說狗群把七八十只斑羚趕到了懸崖邊上,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幾乎不會發生。
因為斑羚雖然是群居動物,但是它們的群體很小,一個斑羚家庭一般由十幾二十只年輕斑羚組成,有時很多斑羚會組成一個幾百只的大集體, 但無一例外里面只有成年斑羚和小幼崽。
而且斑羚是一種年齡階層劃分很清楚的動物,斑羚群只有年輕的斑羚和斑羚幼崽, 老年的斑羚不會群居生活。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后, 老斑羚就會自動退出家族,直到自己病死餓死,或者被獵食者捕殺。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體力方面與年輕斑羚拉開了差距,不管是覓食還是遷徙, 老年斑羚的行走、奔跑速度都遠遠慢于年輕斑羚。
這會給斑羚群帶來一定的困擾,導致遷徙的時候走走停停,耽誤時間,要是遇到危險還會連累其他的斑羚,所以干脆自己搬出去獨居,不給任何斑羚添麻煩。
《斑羚飛渡》中帶頭犧牲自己的是一只老斑羚,顯然不符合斑羚的群居性,所以人們認為斑羚飛渡是假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斑羚的敏銳性。
斑羚是一種非常敏銳的動物, 斑羚主要依靠視覺和聽覺來感知周圍的環境,即使是在休息的時候,它們也能很敏銳的感知周圍的環境,在低頭吃草的時候眼睛是不停轉動的,時刻保持警惕,眼角的余光能看到捕食者, 在感知到危險的時候會立馬跑掉,其實就是「大難臨頭各自飛」。
所以像《斑羚飛渡》中說遇到危險之后所有斑羚都聚集在一起共同想辦法抗擊敵人的情況根本就不存在。
但是也有很多人認為,人類都有憐憫心,難道動物就不能進化出來嗎?動物之間就一點都不互幫互助嗎?
其實在動物界, 確實是有「舍小我成大義」的動物存在,比如說海豚。海豚的智商很高,跟六七歲小孩的智商差不多,所以 在它們的觀念里,是有「救人」這一說的。
美國有一個紀錄片叫《鯊口逃生》,其中有一個男子在海里游泳的時候被鯊魚攻擊,胳膊、腿已經被鯊魚咬出血了。
本以為這名男子就要喪命鯊魚口,這時候 一群海豚趕來了,與鯊魚展開搏斗,最終將這名男子從鯊魚口中救下。
這件事情說明,海豚這種聰明的動物是有互相幫助的憐憫心的,這種憐憫心其實是出于保護自己。
因為 人被鯊魚咬傷或者吃掉之后,流出的血會在海水中擴散,這是危險的信號,濃重的血腥味會引來更多的海洋獵食者, 讓鯊魚們變得更有攻擊性。
這對于在海洋中生存的海豚來說就是災難,有攻擊性的鯊魚要是進行無差別的攻擊,那海豚也會遭受無妄之災,自己的同伴沒準就會死于鯊魚之口。
這是 出于保護自身而做出的行為,跟「斑羚飛渡」其實有著異曲同工的意義,都是為了保護自己。
既然有動物是存在「斑羚飛渡」行為的,那麼其他動物很可能也會存在這種行為,所以 「斑羚飛渡」有可能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行為對象會有所變化,并不一定指的是斑羚這種動物。
視訊中所拍到的動物是藏原羚, 藏原羚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種動物,與斑羚一樣都屬于牛科、羚羊屬,不過藏原羚是原羚屬,本質上還是有區別的。
相比于斑羚來說, 藏原羚是更容易做出「飛渡」行為的羚羊。原因有兩點,第一個原因就是 藏原羚的群居性。
相比于斑羚小群體的生活, 藏原羚的群體顯然要大得多。藏原羚群體成員的數量是跟隨季節變化的,有的季節會形成《斑羚飛渡》中 七八十只甚至是上百只的群體,比如說春季。
因為冬末春初是藏原羚的繁殖期,為了更好的繁衍群體,雌雄藏原羚之間就必須要多接觸,在一個大群體里接觸的異性藏原羚肯定要比小群體要多得多,這樣更方便它們交配繁衍。
到了夏季, 繁殖期過去之后,藏原羚群體就自動分開了,形成幾只或者十幾只的小群體。當然也有很多特立獨行的藏原羚喜歡在繁殖期過后「一個人生活」,獨立自主,不依賴任何「羚」。
第二個原因是 藏原羚的跳躍能力。
藏原羚是 跳躍能力比較強的一種動物,而且特別喜歡跳躍,平時也跳,在被敵人追趕的時候也跳,跑一跑就要跳一跳,有時候還邊跑邊跳。
可能有人會說,逃跑的時候還跳,不怕敵人追上被一口吃掉嗎?這當然不用擔心,因為 藏原羚的奔跑能力也十分突出。
藏原羚的 奔跑速度能達到80千米每小時,并且不會停, 通常一跑就跑上好幾個小時。這個奔跑速度要比草原之王獅子和奔跑之王獵豹都要快,因為獅子和獵豹不會一跑跑好幾個小時。
有如此高超的跳躍和奔跑能力,倒是可以實現懸崖邊的「飛渡」,只是要做到踩著老年羚羊跳過去這種高難度動作,那是不可能的。
除了藏原羚有可能實現「飛渡」之外, 藏羚羊也是可以的。
藏羚羊是一種大群居生活的動物,通常上萬只的大群聚集在一起。而且它們的團體意識非常強, 雄性藏羚羊通常是隊伍的「老大」,帶領著一群雌性藏羚羊和幼崽們遷徙。
要是遇到危險也會出現群體保護的行為,這跟《斑羚飛渡》中遇到危險群體聚集想辦法的情況很像。
很多人都分不清楚藏原羚和藏羚羊,誤認為它們是一種動物,其實不是。
藏原羚和藏羚羊在外貌上是有區別的,藏原羚的屁股是白色的,圓圓的一塊,遠遠望去,在一種棕灰色的皮毛中格外明亮,因此藏原羚也有外號叫「鏡面羊」。而 藏羚羊沒有白屁股,全身上下都是一個顏色,很容易分辨。
小說里的「斑羚飛渡」是動物們無法做到的高難度動作,也不符合現實里動物們遇上危險大多會四散奔逃的情況,畢竟只要比同類跑得更快自己就安全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 動物對幼崽的愛護是本能,尤其是群居的食草動物們,這是讓族群延續的根本之一,所以,當一只小羚羊受困跳不上高台的時候,大羚羊都會選擇等著它,或者直接幫助它越過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