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我們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
羅翔教授說:
世界上有一種人,習慣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點上,有強烈的道德優越感。
他們的特點是「寬以律己,嚴以律人」,喜歡借著道德的名義肆意地對別人進行壓迫。
這樣的人,總是自以為正確,一味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別人。
與他們在一起,你會感覺永遠處在被審判的位置。
久而久之,在他們的干擾和控制下,你的人生也會受到嚴重的傷害。
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遠離下面這3種「道德感」太強的人。
1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干涉你選擇的人。
知乎上有個問題:道德感強的人,有什麼特征?
有個高贊回答:這種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喜歡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教你做事。
他們總是忍不住以自己的經驗,給別人提供教導。
但很多時候,這些看似好心的指點,往往使你繞遠路,甚至會耽誤你的人生。
還記得多年前從北大退學的學霸周浩嗎?
周浩從小就對機械零件感興趣,在這上面展露了過人的天賦。
2008年大學聯考,周浩考出660分的好成績,剛好過了北大分數線。
填志愿時,他本想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專業。
結果親戚們都來勸他:不如填北大,拿到北大文憑,你一輩子就不用愁了。聽我們的,我們都是為你好。
就這樣,周浩報了北大,因分數勉強達線,最后被調劑到生命科學學院。
進了北大后,他發現自己對這個專業提不起任何興趣。
一段時間下來,他不僅成績一落千丈,整個人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差。
他感覺再這樣下去,自己就要廢掉了,于是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退學。
當親朋好友又打著「為他好」的名義來勸說他時,他直接關掉手機,獨自辦完了手續。
離開北大后,他向北京工業技師學院提出入學申請,被破格錄取。
在那里,周浩開始學習自己喜歡的機械數控。
學習期間,他的專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奪得了多個全國數控技能大賽的冠軍。
畢業后,他便直接被學院高薪聘為教師,如今他已是機械數控領域最頂端的人才。
歌手李健在一次演講中說,人有了閱歷后,會有一些人生經驗,但很多經驗是非常可怕的,根本不值得借鑒。
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說著為你好的話,做著自以為是為你好的事。
但他們并不關心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是用關心你的名義,干涉你的選擇,插手你的人生。
尼采說,不要讓我們的大腦,成為別人的跑馬場。
遇到這種愛指點你的人,即使對方心懷再大的善意,也要趕緊逃離。
徹底屏蔽他們的聲音,你才能專心走好自己的路。
2一味勸你善良,用道德綁架你的人。
不要和道德感過剩的人待上超過十分鐘,因為他們總是會站在道德制高點,用表面正確的觀點肆意綁架你。
在某檔真人秀節目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幕。
一位出生后便被親生父母送人的女孩,陪著剛相認的姐姐參加節目錄制。
沒想到的是,節目組竟私自做了一個安排:
他們將女孩的親生父母悄悄請到了現場,并要女孩當場認親。
女孩當即選擇了拒絕。
主持人詢問原因,女孩回答說:
在我最需要爸爸媽媽的時候,他們沒有出現,而且就在一個鎮上,20多年了,他們一次都沒來看過我。
主持人多次勸說無果后,當場便抨擊女孩,指責她「心胸狹隘」:
難道叫一聲爸爸媽媽,對你來說這麼難嗎?
你的孩子看見了,會覺得自己的媽媽是多麼的冷漠和無情,說不認就不認。
最終在對方的道德攻勢下,女孩被迫和親生父母照了一張全家福。
看似結局圓滿了,但主持人不知道的是,父母自幼的拋棄,給女孩造成了多大的心靈創傷。
迫于道德壓力下的和解,反而給她造成了更大的傷害。
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喜歡舉著道德的旗幟,罔顧青紅皂白,一味地勸你善良、勸你不要計較。
可實際上,人和人成長環境天差地別,每個人也各有各的遭遇和苦衷。
刀子沒捅在自己身上,誰都能保有最大程度的善意。
不了解別人的苦,就一味地勸別人寬容,這不僅是偽善,更是一種作惡。
很認同郭德綱說的一句話:
「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離遠一點,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因為他們從不會顧及你的感受,只知道用冠冕堂皇的道理操作你的言行,以滿足自己道德上的虛榮心。
這樣的人,你越是與之相處,就越是對自己殘忍。
學會趁早與他們劃清界限,沒有了他人的道德捆綁,你才能按自己的標準去活。
3站在道德高地,總是忍不住挑你刺的人。
1993年,作家賈平凹推出了小說《廢都》。
因為其中很多大膽的描寫,剛出版時,這部作品引發了很大爭議。
一次,賈平凹受邀在復旦大學演講。
中途台下一位女學生突然站起來,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責難:
「您也算是大作家了,但除了寫男歡女愛您還會寫什麼?不能寫些正經文章嗎?」
此話一出,現場觀眾們頓時一片嘩然。
賈平凹卻淡淡地回答:
一部作品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有人看到了男歡女愛,也有人看到了背后的人生百態。
說完,底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個女生也灰著臉坐下了。
聽過一個詞,叫「道德潔癖」。
指的是在道德上對人極端苛刻,不允許人有一點不道德。
具備這種特質的人,就像故事中女學生一樣,喜歡以道德名義,隨意去指責別人。
和他們相處,只會處處膈應,甚至會讓你產生一種窒息感。媒體人石頭曾說過自己剛工作時的一個故事。
當時他的高中班主任確診了白血病,在朋友圈里發起了募捐。
石頭那會工資很低,但還是捐了一千元。
後來,高中班長又特意建了個捐款群,石頭也被拉進去了。
班長隨后便私信石頭,讓他趕緊捐錢。
石頭表示現在手頭有點緊,沒想到班長看到后,直接怒斥說:「你這人也太冷血了吧!」
石頭本想解釋一番,但想了會,還是沒有理會。
後來班長得知石頭早已捐過錢后,這才羞愧地打電話過來致歉。
心理學家王國榮曾指出:
過度追求正確,是一種偏執,要求他人也正確,則是一種病。一個人道德感太強,就會不自覺地盯著別人的一舉一動。
拿著放大鏡看人,別人身上自然處處都是毛病,任何行為都能挑出錯來。
你若與他們解釋或爭論,不僅無濟于事,反而讓自己陷入更大的消耗。
與其沒完沒了糾纏下去,不如一開始,就躲他們遠遠的。
▽
上海交大教授竇令成說過一句話:
現在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主要是來源于有那麼一撥人,慣于用圣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甚至以「道德」「善良」的名義去強迫別人。
道德感太強的人,往往會義正辭嚴、冠冕堂皇地入侵你的生活。
一有機會,他們就會用自己的是非觀念去支配你、脅迫你。
面對身邊的道德衛士,你要做的就是擦亮雙眼,及時識別,不要讓他有接近你的可能。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