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義的吞咽障礙指的是由于下頜、雙唇、舌、軟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結構和(或)功能受損,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由口送到胃內的一種臨床表現。廣義的吞咽障礙還包含認知精神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引起的行為和行動異常導致的吞咽和進食問題,即攝食-吞咽障礙。
對于不同疾病的患者,吞咽障礙的表現不同。有的患者可表現為流涎或口干;或者食物從口中灑落;或者食物含在口中,咀嚼費力、嚼來嚼去卻不能下咽;或者吞咽后,口腔內頰溝有食物殘留。而有的患者則表現為吞咽時或吞咽后即刻發生咳嗽或嗆咳,甚至伴有作嘔、泛酸;還有一些患者表現為咽部異物感,食物梗在咽喉部,有殘留感或黏著感;或者不能吐出口內或咽喉內的分泌物、異物;亦或進食時或進食后出現呼吸異常、發音困難、聲音嘶啞、痰量增多及性質改變;或者食團通過時,咽部疼痛。 還有的患者表現為胸痛、胸部堵塞感、頸部不適、延遲反流胃內容物、慢性燒心感。
這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會表現為隱性誤吸,即沒有明顯的吞咽后嗆咳或咳嗽。長時間的吞咽障礙,有的患者還會因為營養風險而體重下降;反復發作肺部感染;飲食習慣改變;不喜進食,食欲下降、味覺減退等。
本文指導專家: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康復科 主治醫師 黃海龍
來源:科普大講堂
責編:夏天
編審:王俊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