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香港掀起一股「梟雄電影」風潮,例如《跛豪》和《五億探長雷洛傳》就是「梟雄」電影里的代表作,兩部電影都在1991年上映。這類電影通常是根據香港五六十年代的真實人物為藍本而改編的。
到了1993年,一部名為《一代梟雄三支旗》的梟雄電影上映,影片創作者似乎想與《跛豪》、《五億探長雷洛傳》較量一番,于是塑造了一位比四大探長更威風、權力更大的「陳志超」。那麼,四大探長與陳志超相比,到底誰才算得上是一代梟雄呢?
總華探長「呂樂」權力有多大?
四大探長中,最出名的一定是「五億探長」呂樂和「花花公子」藍剛,二人是同一時期擔任「總華探長」,前者負責港島區,后者負責九龍及新界區,直至六十年代末期,兩人互調。那麼,總華探長到底有多大權力呢?
根據資料顯示,探長屬于「刑事偵緝處」這個部門,但除了負責偵緝調查罪案及拘捕疑犯外,還同時管理部分香港市民的政策事務。例如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中就有介紹,開設正經或不正經的娛樂場所、煙管、賭場等,都得管轄區的「
環頭探長」點頭,他們的上級領導就是「總華探長」。
另外,探長主管處理三合會問題,所以他們大多與各大幫會的「龍頭」都有著密切來往,但不管你什麼幫會,什麼大佬,都要給探長三分薄面。總之,探長的工作職責與香港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三支旗領導-陳志超
再說陳志超,除了《一代梟雄三支旗》和《廟街十二少》中提及,在網絡上也查不出關于他的任何真實信息。不過,江湖大佬陳惠敏曾提到過「陳志超探長」,證明此人確實存在,只不過名氣不大。
電影《一代梟雄三支旗》在片頭中有簡單介紹:1960年香港警方成立了「國際掃毒組」和「一般罪案調查科」兩個部門,其成員最低都是「督察」,比總華探長至少高一級,陳志超就是該部門的領導。
該部門可以在港島、九龍和新界三區,可以不受任何約束、任何限制地打擊犯罪活動,俗稱「三支旗」。不過,這個部門要想要執行任務,必須得到上級領導同意,否則只能坐在辦公室里喝茶。
呂樂VS陳志超
《五億探長雷洛傳》和《一代梟雄三支旗》的主角分別是呂樂、陳志超。兩部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故事,兩人都負責處理過1956年的「雙十事件」。這方面,呂樂有確切的資料證實,而且他還曾嚴厲打擊過「14K」。然而陳志超,卻沒有任何資料顯示他有這方面的成績。
相比之下,呂樂接觸的社會各界人士更多,社會上許多方面跟他有關系。而陳志超這樣的人物,雖然級別高,但很多事都管不到。因此可以斷定在那個時代,呂樂才名副其實的「位低權重」的「一代梟雄」。
陳志超只不過是電影創作者杜撰出來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