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過后,寒潮來襲,氣溫驟降,應對斷崖式降溫,防寒防凍很關鍵,建議您可以這樣做。
01
多搓手
張仲景曾說:「以運動為生,養外;以養手為生,養內」。指出手的調養就相當于從內調養。手和腳一樣,是人體的遠端,也是血液回流起點之一,天氣越是寒冷,就越要保護好手腳。不妨養成搓手的習慣,堅持每天搓手10分鐘不僅能促進手部血液循環、防止手部凍傷、緩解緊張情緒,還能夠預防感冒,對我們的大腦也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02
艾灸溫陽
每年冬季,許多人都深受寒氣侵襲,表現出畏寒肢冷、關節疼痛等癥狀,特別是一些人在被窩中躺了很久,雙腳仍然感到冰涼。針對這個問題,艾灸是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艾灸可以驅寒祛邪,溫煦全身,扶助陽氣,輔以按摩命門、神闕、關元等穴位,起到散寒補陽氣的作用。
關元穴具有「一穴暖全身」的功效。中醫認為,寒者熱之,對于一般體寒人群,可以在家中使用暖寶寶等熱敷關元穴,這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理寒性體質。
關元穴位于肚臍正下面三寸的位置,具體找法是用手指來量,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并攏,肚臍以下大概四個橫指的距離就是關元穴。
03
熱水泡腳
熱水泡腳能夠起到舒筋活血、緩解疲勞的作用。一般建議使用40攝氏度左右的水溫(不燙手)浸泡15分鐘即可。冬季寒冷容易傷人,尤其是對于氣血較弱的人來說,更容易出現手腳發涼、腹痛腹瀉等癥狀。因此,建議晚上使用熱水泡腳,對于素體怕冷的人來說,可以加入艾葉、花椒、當歸等藥材煮水沐足,能起到很好的溫經通絡的效果,但應當注意水溫不能過燙,且時間不宜過長,應當在半小時以內。此外,秋冬季節,在家里也可以備一些紫蘇葉,用于泡腳、泡水、涼拌等。紫蘇葉具有解表、散寒、理氣等作用。
04
膏方調養
中醫注重順應時節養生,常言道:「秋冬進補,來年打虎」。冬季是萬物休養生息的季節,人體陽氣和陰精均藏而不泄,營養物質能被充分吸收、利用和儲存,因此冬季是一年四季中進補的最佳季節。而冬令進補,最佳的方式是服用膏方。由于膏方制作過程繁瑣且需要精湛的技藝,因此需要由專業人員根據辨證論治的原則進行制定和調配。在服用膏方的過程中,患者也需要注意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并密切關注身體反應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膏方的滋補作用,達到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目的。
05
中醫食療方
冬季寒冷之際,喝一碗暖身湯無疑是一種幸福。適合冬季養生的藥膳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數「當歸生姜羊肉湯」。它適用于血虛、陽虛體質的人群,常表現為神倦乏力、頭暈、心慌、怕冷等。亞健康或健康人群也可用作日常食養保健。這是東漢時期醫圣張仲景用于治療虛寒腹痛之名方,具有益氣補血、溫中祛寒、調經止痛的作用。但有口干口苦、咽喉腫痛及大便干結等人群慎用。
食材:取當歸50克、羊肉500克、生姜60克、黃酒50毫升、蔥30克、食鹽適量。
步驟:
1、先將羊肉剔去筋膜,冷水下鍋除去血水后撈出,切片備用;
2、當歸洗凈,用清水浸軟,切片備用;生姜洗凈,切片備用;
3、當歸、生姜、蔥、羊肉一起放入砂鍋中,加入清水、黃酒,旺火燒沸后撇去浮沫;
4、再改用小火燉至羊肉熟爛即可加入食鹽等調味品食用。
來源:山西省中醫院
責編:夏天
編審:王俊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