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陳賡大將和陳錫聯上將,是我黨一對出了名的好友。前者風趣幽默,很活潑。而后者忠厚老實,低調穩重。
兩人性格互補,發生了很多趣事。
1943年的一天,他們在維修機場。干活的過程中,陳賡突然對陳錫聯打趣道:
「我把妹妹嫁給你咋樣?」
此時,陳錫聯已經結了婚,自然知道對方是在開玩笑,二人都沒有放在心上。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幾年后陳賡的這句話成了真。
抗日戰爭結束后,國內迎來了短暫的一段和平時期。四處在作戰的陳賡,想起了10多年未見的兒子陳知非。
對于這個長子,他很愧疚。
因為忙于革命,他和妻子王根英在陳知非只有兩歲的時候,將其交給岳母一家照顧,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
如今,局勢稍微平靜了一些,他決定把陳知非接到山西陽城來。
經地下黨組織的同志幫助,1946年,陳賡見到了兒子,以及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
幾人續了一番舊后,他十分不忍心告訴他們殘酷的事實——王根英于1939年3月初壯烈犧牲。
聽聞噩耗,王璇梅和陳知非見到親人的喜悅,瞬間被巨大的悲傷取代。
王璇梅不敢相信和自己關系那麼好的姐姐,竟然已經不在了,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下來。
她幫姐姐姐夫放哨、傳遞情報等,仿佛還在昨天。
先前,她聽到消息說姐夫「犧牲」了,就很擔心姐姐的安危。然而,由于戰亂,她聯系不上人,只能在家里干著急。誰知,犧牲的是姐姐。
提起王根英,陳賡心里也非常難受,卻不得不接受現實。
雖然他現在和傅涯結了婚,但對于王家人,總是充滿感激和自責,想代替王根英,好好照顧他們。
所以,他幫助王璇梅進入北方大學醫學院讀書,叮囑她好好學習,不要談戀愛。
王璇梅很敬重陳賡,把他的話放在了心上。
她明白姐夫現在有了新的生活,自己得快速成長起來,才能給母親依靠的肩膀,進入大學后一門心思學習。
1949年,她畢業了,準備到工廠工作。路途中,經過南京,恰好離上海不遠,她想著順便去看看母親。
王璇梅便向組織請了假,轉道去上海。她不知道的是,這一決定,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在母親家中,她見到了同樣來看望老人的陳賡。
對方詢問了她的近況后,笑著說要給她介紹對象。
此時,王璇梅已經27歲,年紀不小了,是時候成家了,愿意試一試。
陳賡一聽,非常高興,心里想著1943年與好友陳錫聯的一句玩笑話,現在實現了。
沒錯,他要給王璇梅介紹的人,正是陳錫聯。
1948年,陳錫聯的妻子黎芝慧在遭受病痛折磨后,離開了人世,他傷心不已,畢竟兩人經歷了很多艱難歲月。
他和黎芝慧在抗大認識,一致認為唯有革命,才能救中國,以及讓老百姓擺脫被壓迫的生活。
相同的志向,相同的理想,使得他們走到了一起。
1942年末,陳錫聯和黎芝慧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后又孕育了一個孩子。
他忙著指揮作戰,沒有時間管家里。是妻子在打理家務,照顧兒子。
黎芝慧跟著他四處奔波,吃了很多苦,從未有過怨言。
夫妻二人的感情越來越好,但好景不長,黎芝慧患了病,且身體越來越差,最終他們天人永隔。
陳錫聯有多難過,不言而喻,身邊只剩下了年幼的兒子陪伴著。
作為好友,陳賡將一切看在眼里。孩子還小,需要人照顧。陳錫聯無論再細心,總歸有疏忽的地方。
而且他工作忙,要有人照顧父子倆的生活起居,也需要人陪伴他們。
陳賡腦海里過了一遍適齡的女性,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選介紹給陳錫聯。
突然,他想起了1943年調侃陳錫聯的話。
倆人很早就認識了,那時候陳賡是紅四方面軍第12師的師長,陳錫聯是連長。
陳賡的性格很活躍,一來二去他們就認識了。無論他怎麼開玩笑,陳錫聯也不會生氣,很喜歡對方的脾氣。
漸漸的,他們成為了好友。有時候,他們會一起「使壞」。
在延安時,朱老總家門口的蘋果樹,結的果實又紅又大。
看著一個個紅通通的蘋果,陳賡饞得直流口水,盤算著怎麼才能吃上。
為此,他找來陳錫聯,讓其去拜訪朱老總,自己則去摘蘋果。
陳錫聯沒有拒絕,隨后去和朱老總聊天。接著,陳賡故意去朱老總家里找陳錫聯,幾人愉快地嘮家常。
等朱老總送他們出來,對著地上「掉落」的蘋果,他們裝作不知情,還可惜這麼好的果子不要浪費了。
他們想干什麼,朱老總怎會不清楚,只是愿意配合他們演戲,讓其把蘋果拿回去吃。
陳賡和陳錫聯故技重施,弄了不少蘋果吃。
被揭穿后,他們不好意思地笑笑,隨便找了個理由,以挽回面子。
他們之間,發生了很多趣事。
1943年,為方便運輸,組織發出指示:維修延安的機場。陳賡和陳錫聯,也被安排去干活。
過程中,陳賡為活躍氣氛,逗陳錫聯開心,緩解一天的疲勞。
他拍拍陳錫聯的肩膀,稱:
「我把妹妹托付給你,如何?」
陳錫聯了解陳賡,加上自己已結婚,自然知道他是在開玩笑。
1949年,當陳賡真的把「妹妹」介紹給陳錫聯時,他一臉不相信。因為陳賡的親妹妹早已結婚,所以他大笑道:
「你有這麼漂亮的妹妹?」
陳賡哈哈大笑,同他說明了一切,表示對方是王根英的妹妹,不就是自己的妹妹嗎?
得知真相后,陳錫聯才放下心來。
作為媒人,不但要牽線,還得考慮兩位當事人的想法
陳賡先去詢問王璇梅的意愿,小心翼翼地問她:
「你覺得陳錫聯這個人怎麼樣?」
王璇梅很早以前便聽說過陳錫聯,也知道他的很多英雄事跡,對其很是敬佩,聽陳賡這麼說就知道他想撮合自己和陳錫聯,紅著臉回答:
「挺好的。」
陳賡見王璇梅這幅害羞模樣,知道這事有戲。
不過,陳錫聯那邊卻有些猶豫。在他看來,自己比王璇梅大7歲,并且結過婚,還有一個孩子。
而王璇梅長得漂亮、有文化,是一個不錯的姑娘,他覺得自己配不上她,不能耽誤人家找更好的歸宿。
陳賡何嘗不知道他的顧慮,著急勸道:
「人家一個小姑娘都不在意這些,你一個大男人卻磨磨唧唧的。」
在陳賡的撮合下,陳錫聯開始和王璇梅接觸。可他不怎麼主動,陳賡著急了,當即告訴他身為男人,要主動一點,還給出了不少追女孩子的建議。
漸漸的,陳錫聯沒有了那麼多的包袱,和王璇梅進入正常交往。
有了陳賡的推波助瀾,倆人的感情之路進展很快。
同年,他們喜結連理。
結婚當天,除了新郎新娘之外,陳賡是最高興的人,和大家開玩笑說自己與陳錫聯,先是同志,再成為了好友,現在又成了連襟。
見王璇梅結婚成家,有了陳錫聯的照顧,他也放心了。
後來,陳錫聯和王璇梅生了四個兒女,過著簡單、幸福的生活。
他們相敬如賓,感情也越發深厚。
王璇梅還對陳錫聯與他亡妻的兒子視若己出,全心全意地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同時,她也會在工作上為陳錫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建國后,由于陳賡和陳錫聯的工作崗位不一樣,二人見面的時間少了很多,但這不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
1961年,陳賡大將在上海病逝,令所有人震驚和悲痛。
陳錫聯通過周總理的電話,得知好友突然離世的噩耗,久久無法回過神來。他從未想過,好友會這麼早離開。
當時,他是沈陽軍區的司令員,周總理讓其趕緊回北京,幫忙料理陳賡的后事。
他立即讓王璇梅收拾行李,一起前往北京。
夫妻倆一邊安慰傅涯和孩子們,一邊忙著安排葬禮的相關事宜。
雖然陳賡去世了,但陳錫聯沒有忘記幫著照顧好友的妻兒,這才是真正的朋友。他時常想起和陳賡相處的點點滴滴,可惜一切物是人非,他感慨不已。
1999年6月,陳錫聯上將在北京病逝,和陳賡一樣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這對好友,可以在天上相見了。
陳賡和陳錫聯、王璇梅的故事告訴世人,即使是在那個動亂的年代,愛情與友情依舊是如此的暖入人心。
陳賡在戰場是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的軍人。生活中,他是一個情感的引導者,是一個關心朋友、心系兄弟、喜歡給人牽紅線的媒人。
也因此我們更加的了解這位開國將領的品行,更加了解他生活中的為人處世,能夠更好地去宣揚他的英雄事跡。
兩位將軍之間純粹的友誼,令人羨慕。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