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號稱李小龍都不一定能戰勝的武林宗師,在他二十二歲那年,憑借著蔡李佛拳擊敗泰拳高手,一舉拿下東南亞拳擊比賽第一名;
他一生豪情萬丈,視金錢如糞土,在國內乃至海外各地擁有眾多門生,卻在人生最巔峰的時刻,被金錢所害,英年早逝。
他就是武術宗師,譚勝,坊間稱「江湖總教頭」。
譚勝于一九五二年在香港出生,由于家境貧寒,譚勝自幼就沒機會讀書,很早就外出打工,為家里分擔經濟壓力。
六零年代,譚勝不到二十歲時來到熱鬧的灣仔,成了一名外賣員。雖然家里很窮,他的個頭也比同齡人矮了一些,但他的身材卻很壯實,并且力大無窮。
那時候,送餐人員的腳踏車和現在的腳踏車完全不一樣,那時候的腳踏車很沉重,并且送外賣時候裝食物的盒子也不像是現在這種泡沫盒子,而是能裝好多盤菜的大鐵盒。
偶爾遇到要送餐上樓的客戶,譚勝怕腳踏車被人偷走,每次都是一手拎著裝滿食物的送餐鐵箱,一手扛著沉重的腳踏車上樓。即便是帶著如此,他上樓的速度卻不比常人慢多少,這讓許多人看得嘖嘖稱奇。
別看譚勝大字不識一個,但他卻是酷愛武學,是個貨真價實的武癡。
早在他開始送外賣之前,他就已經在元朗的一家武館學過「蔡李佛拳」,為以后成為武道宗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之后,由于工作需要,他就找了個離住處近的「蔡李佛拳館」練拳,這為他每天下班后學拳節省了不少時間。
在拳館里,譚勝練習得非常刻苦,有時候打木人樁,有時候練啞鈴,多年來他不斷地堅持下,練就了一身強健的體格。
拳館有一面墻上充滿著斑斑點點,那是譚勝飛濺汗水日積月累下的見證。
譚勝所在的拳館,可不是一般的「蔡李佛拳館」,這家拳館的館主叫做譚鵬飛,他可是「北勝蔡李佛拳」宗師譚三的兒子,譚三那一身的本事盡得父親的真傳。
「蔡李佛拳」是早在一八三六年由江門武術大家陳亨創立的,因陳亨早年師從多位師傅,他的拳法里綜合了蔡家拳、李家腿、佛家掌,到武藝大成后,陳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并以恩師的姓氏來命名,因此就有了「蔡李佛拳」。
在國內武術界里,「蔡李佛拳」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還曾有人說過:「北有太極拳,南有蔡李佛!」
陳亨擁有眾多弟子,「蔡李佛拳館」也就四處開花。譚三出生于廣東開平,早年曾到位于廣州蓮花井的「鴻勝館」學習「蔡李佛拳」。
譚三不僅癡迷拳法,還是個武學天才,他在「鴻勝館」里把拳打得爐火純青后,回到家鄉的譚家祠開設了「鴻盛武館」。
譚三當上了館主后,總覺得自己的拳法有瓶頸,他發現原先「蔡李佛拳」的腿法有所不足,經過夜以繼日地改良后,譚三終于彌補了這個缺陷,使得拳法威力大增,名聲大噪。
因為與以前的「蔡李佛拳」風格迥異,譚三又得到了不少弟子的擁護,于是將原來「鴻盛武館」改名成了「北勝武館」,也正因為如此,譚三才被譽為「北勝蔡李佛拳」的一代大師。
俗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自幼跟著譚三學拳的譚鵬飛,身手自然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譚勝跟著譚鵬飛,在武學上自然是一日千里,但他與譚三同為武道奇才,幾年的時間下來,在譚鵬飛身上再也學不到東西了。
正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盡管都是跟著譚三學武,但每個人的領悟有所不同,所以打出來的拳也會有所差異。譚勝為了讓自己的拳法更進一步,便找上了倫支,倫支是譚三的另一個親傳弟子。
同樣是修煉「蔡李佛拳」,但是譚勝同時拜了兩個師父,這在江湖上是很不光彩的,在江湖上,誰都會鄙視這樣的人,這樣的舉動,等于是在說他們的師父不好!不過譚勝是個武道狂人,一心撲在武道上,其他一概不理。
倫支原本也想著避嫌不想教譚勝,看在譚勝對武學如此狂熱,又可惜譚勝沒有早一步拜自己為師,但倫支卻是個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他讓譚勝認自己為義父,這樣不僅免去了外界的風言風語,義父教干兒子學武,那就是理所應當的了。
在他的指點下,譚三的身法更上一層,與祖師譚三一樣,將「蔡李佛拳」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僅不到二十的年紀,就開始在拳館里教徒弟了。
《葉問2》中有這麼一個場景,葉問想在當地開武館,就必須和本地的武師交手,來證明自己有資格教學生。
那時候,就有個名為高橋介的空手道大師在當地開了武館,譚勝依照規矩,上門與之較量,在還沒開始時,譚勝一腳把高橋介武館里的木人樁給踹碎了,可謂是「一腳成名」。
從那之后,就有許多武學迷來跟著譚勝學拳,包括飾演《跛豪》的呂良偉,《包青天》中飾演「展昭」的何家勁等等,還有很多黑道大佬也紛紛登門,拜在譚勝門下。
身為武師,與別人切磋來驗證自己的實力是很正常的事,譚勝身為武道強者,對于此事也是司空見慣,可卻從未碰到一個能與他匹敵的對手。
那時候香港影視圈在李小龍的帶動下,功夫類的影片大行其道,譚勝也趁著那股熱潮來到劇組為演員指導動作。
一九七二年,譚勝在劇組遇到了當紅巨星李小龍,因為工作的關系,譚勝得跟李小龍切磋熱身,兩人在劇組里交手,雖然只是意思一下,但兩人都是身經百戰之輩,空中只留下倆人拳腳的殘影,打得難解難分。
一九七三年,在倫支的幫助下,譚勝遠赴新加坡參加國術比賽。可能是因為水土不服,譚勝在即將要比賽前得了風寒,要說練武的人體質比一般人強,極少生病,可一旦病了,往往情況就會比一般人重很多。
譚勝不顧身體不適,堅持參加比賽,由于譚勝的武功已臻化境,即便是病了也很難有對手,終于他也打到了決賽。
決賽時遇到的是馬來的泰拳高手「咕嚕三美」,泰拳原本就是極具攻擊性的拳術,「咕嚕三美」又是個中高手,抱病上陣的譚勝也算是遇到對手了。
不過,武術不僅僅是靠「勇」字就能取勝,很多時候還得靠「智」。
比賽場上,譚勝絲毫不懼,他大多數時候都是以掌防守住「咕嚕三美」的進攻,不時又會出拳進攻,迫使「咕嚕三美」防守,再以靈活的身法游走在擂台上,就這樣一直消耗著「咕嚕三美」的體力。
看著「咕嚕三美」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譚勝突然發動一連串的攻擊,猛地一頓狂風暴雨般地亂拳逼得「咕嚕三美」防不勝防,讓「咕嚕三美」沒有料到的是,這些只是譚勝的虛招。
就在「咕嚕三美」適應了譚勝的亂拳準備反擊時,不料譚勝突然一記鞭腿已經到來,「咕嚕三美」被踢飛了數步,緊接著譚勝又是一陣「拳雨」轟向「咕嚕三美」,「咕嚕三美」這回可接不住了,只能敗下場去。就這樣,年僅二十一歲的譚勝帶著重感冒逆轉奪冠。
要知道,在譚勝所參加的比賽中,過去兩屆的冠軍都是由14K的「雙花紅棍」陳惠敏拿下,然而當提到譚勝時,陳惠敏都會豎起大拇指,表示自己很佩服他。
一九七四年,譚勝以冠軍之姿投身到了影視圈,出演了《鐵掌連環馬》的男主角,「元家班」的元華、元彬等洪金寶的師兄弟們,皆成了譚勝的配角,可見譚勝當時的人氣有多高。
同年,譚勝拍完了《鐵掌連環馬》,又受邀到歐洲擔任電影《巴黎殺手》的主演,這部電影的陣容在現在看來還是很強的,有石天、午馬、元彪等一眾當紅配角。
不過,在拍攝完這部電影后,譚勝卻與人在街頭打了一架,也因此被抓進牢房。
任何牢房都像是原始森林一般,想在這兒成為一方霸主,要麼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影響力,要麼牢房里有很多手下人,要麼自身的實力足夠強大。
比起牢房里的洋人,譚勝的身材實屬矮小,簡直就是「雞立鶴群」,可很快,譚勝就用拳頭證明了自己其實是「鶴立雞群」。
通過譚勝的一系列「洗禮」,牢房里的海外黑道大佬都向譚勝低下了頭,譚勝在牢房里反客為主,大肆招納門生,成為獄中一霸。
一年后,譚勝被放了出來,也在巴黎落了腳。他雖然不認識字,卻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他用不太流利的法語在當地與人交流,并在那兒開了一間武館收徒。
隨著時間的推移,譚勝在牢房里收的門生也出獄了,再加上原本在國內收的一些門生也到海外闖蕩江湖,因此譚勝盡管不是江湖中人,卻在江湖中有很大的聲望。他的名氣比起14K的「荷蘭教父」易忠和「火麒麟」也不遑多讓!
一九八二年,離鄉背井已久的譚勝回到了香港,并創辦了自己的武館。因為他的聲名遠揚,不少黑道大哥都帶著門生來這兒跟他學習拳法。
這兒就得說說黑道社團與拳館的關系,由于早年都是靠著拳頭打天下,所以馬仔們的武力強與弱往往能決定地盤的大小,因此社團會聘請武功高強的高手到社團里教拳,也有些會找到個武館,帶著馬仔上門學拳,這樣一來,社團與拳館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比如新義安的「龍頭家族」,他們便是師從「蔡莫派」的劉遠成,也因此,劉遠成被江湖人戲稱為:「龍頭教官」。
又比如新義安的「總教頭」蘇龍,他便是開泰拳館,新義安的「五虎十杰」有大半都找過他學拳,他在江湖上的地位崇高,後來不僅打傷了陳惠敏,甚至還敢帶著手底下人篡位,想要取代「龍頭家族」。
在比他們更早之前,綽號「鬼腳潘」的潘林,曾是「北勝蔡李佛拳」的二代傳人,他的手下就有十八位「靚」字輩的弟子,個個身手了得,江湖人稱「潘林十八靚」。潘林也以此為基礎,創立了聯英社社團,在那時候叱咤一方。
換句話說,很多拳館其實都有黑道社團的背景,甚至可以自成一個社團,周星馳在他的電影《新精武門1991》中,就曾諷刺過這一點。
來譚勝這兒學習的自然也有很多黑道大佬,不過譚勝并不在意這些,他不分親疏貴賤,只要肯學,他就愿意教。
因此,譚勝的武館很熱鬧,經常有不少江湖人士到場互通有無,也因此,譚勝雖然沒有社團背景,在江湖上卻頗有影響力,江湖人稱其為「江湖總教頭」。
譚勝身為武道大宗師,卻又是個嗜賭成性之人。
一開始,他是經常到澳門賭個三五天,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越賭越大,最后干脆托關系找了朋友合伙在澳門開了個貴賓廳,那時候貴賓廳才剛開始讓人承包,譚勝大賺特賺。
不過,譚勝本身對錢財并不是很看重,很多狐朋狗友見他賺了錢,經常到他這兒吃喝,再加上譚勝自己好賭,最后貴賓廳到手的分紅竟然所剩無幾。
再說了,開拳館就只是教人,不存在利益沖突,而開貴賓廳就不一樣了,流水那麼大,一不小心就會觸動別人的利益,那將是一場明爭暗斗的開始。
譚勝就曾因為貴賓廳的事情,被人偷襲,骨頭都斷了,住了好幾個月的醫院。可見即便武力再強,也有「暗箭難防」的時刻。
離開醫院以后,譚勝就返回了香港,不過他并沒有休息太久,反而有些想念在澳門豪賭的那段日子了。
正好,譚勝聽說有人到越南發展賭業賺得不錯,他曾經也去過越南,在那兒有他的門生,想到此處,譚勝的心又活絡了起來。
他在香港聯系好越南的門生,算了一下大概的投資,找到好友借來幾百萬當做本錢,就要開啟他的發財之路。
不過,借他錢的這個朋友,早年也跟他學過拳,在當時那人已是江湖大佬,消息很是靈通,他認為這是一個騙局,極力勸說譚勝,讓譚勝別去,但天真的譚勝仍然選擇一意孤行。
在他看來自己沒那麼好糊弄,因此也沒聽進去。
譚勝抵達越南后,開始一切也很順利,但是自從錢拿給合伙人之后,對方再也沒主動找過譚勝,當譚勝找上對方的時候,對方只是讓譚勝回酒店等他消息。
就在幾天后,譚勝感覺出對方有問題,氣勢洶洶地走出酒店,準備上門找那人算賬時,一輛五菱宏光以三秒破百的速度飛馳而來,直接把譚勝撞了下去,譚勝飛出十幾米遠,自此他的傳奇一生便以客死異鄉結束。
只可惜,這位赫赫有名的「江湖總教頭」,卻因為一時的輕信,一時的狂妄自大,在四十幾歲的時候,就夭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