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香港黑幫林立,大大小小的黑幫組織有上千個,在那個肉弱強食的年代,有錢有人馬的黑幫才能在江湖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生存下來。當時的香港有「警匪一家」的說法,意味著香港警察與黑幫相互勾結,排除異己,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四大探長和黑道四大家族。
這些故事,在許多電影中都有提及過,但電影畢竟是藝術,經過藝術手段包裝后的江湖往事,似乎成了梟雄的發家史和隕落史。然而,現實中香港并沒有「黑幫四大家族」之說,電影中雖然總華探長呂樂指出「新義安」、「十四K」、「義群」、「和勝和」是四大家族,他們正是附庸于四大探長的四股黑勢力。
其中「跛豪」和馬氏兄弟最為出名,但跛豪的勢力不是最強的一個。正如呂良偉版的《跛豪》中演繹的那樣,跛豪是一個敢打敢拼的人,做事從來都是直來直去的。小編查找過許多資料,也跟一些香港網友聊過這些事情。
那個年代的香港黑道,完全不是電影中演繹的那樣,發生火拼就是幾百人出現,但《追龍》中的一幕,就是街頭火拼時,叫來的人馬都是花錢請來的演員。另外,像這種一叫上百人的情況,是從「灣仔之虎陳耀興」開始的,因為人越多,越不可能開打,這樣做才能讓敵對雙方進入談判。不過也有意外發生,幾百人互毆的場面還是少數的。
警察與黑道始終是對立的,所謂「警匪一家」,其實是指香港警察對黑道的所作所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太過分的話,也不會留情面。
如果真如電影中演的那樣,那當時的香港簡直如地獄一般可怕了。
有網友會反問:「那電影里的情節難道是虛構的嗎?」電影來源于生活,但那只不過是一種合集式的表現。電影編劇會把許多曾經發生的故事放在一部影片里。慈云山十三太保陳慎芝說:「我們打架,只會傷人,不會致命,因為罪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