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才女的一生,總是與奇遇、榮華、悲愴相伴。唐代才女梅妃,一生起起伏伏,最后自盡殉節,可謂盛極一時,落魄也極其凄涼。
梅妃本名江采萍,出身于一個儒醫世家。她的父親江公曉是當地有名的醫生,精通醫術,平日里經常懸壺濟世,深受百姓愛戴。江公曉雖然沒能高中,但廣泛涉獵典籍,教導江采萍學習,使她從小就讀詩書,認識幾千字。江采萍天資聰穎,又在父親悉心啟蒙下,到10歲的時候就能誦詩作對,文辭詼諧,讓人稱奇。
14歲那年,江公曉見女兒已有文采,特意從外地請來一位姓陳的才女對江采萍進行教導。這位陳姑娘曾在州郡做過教書先生,對音律、詩詞、書畫均有精深造詣。她發現江采萍不僅聰明好學,而且對文學藝術極具天賦,遂耐心地指導江采萍學習。
在陳姑娘的悉心教導下,江采萍學有專攻,進步神速。不到一年時間,她就能作文立詩,詩詞氣韻優美,字里行間透露出超越同齡人的悟性和氣度。再加上江采萍生得明眸皓齒、秀外慧中,使陳姑娘也不禁贊嘆她的資質與容貌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這時的江采萍,已能詩善賦,只欠琴棋書畫的訓練。江公曉又聘請了琴師,教她學習彈琴。江采萍對音律有著天生的敏感,很快就能熟練彈奏多種樂器,并能創作出優美的曲調。這時的江采萍,已能詩善賦,又精通音律,被稱作「詞苑社稷梅,琴瑟和鳴時」。
除此之外,江公曉還特意聘請了當地一位姓李的老先生教導江采萍書畫。李老先生曾在郡城任過小官,後來精通書畫,開設書院教導后學。他馬上看出江采萍對繪畫的興趣與天賦,便將自己畢生所學一股腦地傳授給她。在李老先生的指點下,江采萍很快掌握了繪畫技巧,尤其擅長畫梅花,每逢春日,就坐在自家的梅花園中發呆賦詩畫畫,頗有文人氣息。
就這樣,在父親和兩位良師的悉心培養下,江采萍終于長成了一個才華橫溢的少女,既能文能武,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江公曉看女兒聰明伶俐、多才多藝,又自幼端莊穩重,便知她必有出眾之處。為使女兒養成淑女風范,江公曉從不讓江采萍打扮得艷麗惹眼,總是要她穿著樸素的衣裙,頭上也不戴任何飾物,只在發間插一枝鮮花或梅枝。江采萍天性高貴,并不沉迷生活中的繁華與浮華,她最喜歡的,就是閑時獨自賞花,或寫詩作畫。
就這樣,江采萍在父親呵護中長大成人,已是十七八歲的少女。這時,她的容貌愈發明媚動人,身姿更是窈窕,舉手投足間都透著書卷氣與高雅氣質。
有一次,唐玄宗的心腹太監高力士路過江家,看見院中那位清麗高貴的少女,便深深為之傾倒,決意要將江采萍引薦給圣上。
當時的唐玄宗,已經四十多歲,正值壯年。他原本寵愛武惠妃,可武惠妃早逝,這使唐玄宗心中一直空虛寂寞。武惠妃生前溫柔嫻淑,對唐玄宗情深意重,兩人情投意合。她去世后,唐玄宗心中留下了難以填補的空洞,整日思念著已故的愛妃。
后宮中的其他妃嬪們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想要贏得皇帝的寵愛。她們或妖嬈媚麗,或露骨撩人,各顯絕技想要引起唐玄宗的注意,但終歸無法觸動他心中對武惠妃的思念。這些后宮佳麗在唐玄宗眼中不過是庸脂俗粉,既無武惠妃的溫婉體貼,也無武惠妃的細水長流般的情意。
此時高力士突然送來江采萍,見她沉靜典雅、才華橫溢,唐玄宗頓時為之深深傾心。江采萍就像一株高嶺之花,不染絲毫塵埃,干凈純粹。她謙和有禮,舉手投足間透著書卷氣,與唐玄宗志趣相投。這正是唐玄宗夢寐以求而后宮所無的女子。
他立刻封江采萍為梅妃,在宮中為她專門建造了梅園和梅亭,以滿足她對梅花的熱愛。每當春意漸濃時,唐玄宗都會陪著梅妃在梅園散步,兩人漫步在花徑之間,對弄梅花賞心悅目。唐玄宗見梅妃在花叢中美影婆娑,神采飛揚,不禁想起武惠妃的溫柔嫻靜,心中涌起說不出的懷念與柔情。
成為梅妃后,江采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榮華富貴,但她的為人并未因此改變。她還是一如既往地沉靜內斂,與其他媚俗妃嬪大不相同。唐玄宗也正是喜歡她這種不染塵俗的淡泊性情。兩人經常在梅園散步,一同賞花作詩,或者在梅亭中下棋作畫,頗有一種琴瑟和鳴的幸福。
唐玄宗更是欣賞梅妃的多才多藝。梅妃不僅精通樂律,還擅長舞蹈。一次,唐玄宗設宴款待群臣,梅妃穿上輕紗長裙,翩翩起舞,宛若天女散花。她的身法柔美輕盈,舞姿飄逸飛揚,宛如一只驚鴻飛過林間,又如一枝嫩梅在微風中婆娑。眾人看得目不轉睛、心馳神往,稱她「承歡侍宴,自娛自樂」。這支名叫「驚鴻舞」的舞蹈,也被后人傳為佳話。
梅妃不僅得到了唐玄宗的寵愛,兩人之間也確實有深厚的感情。唐玄宗經常戲稱梅妃為「梅精」,表示他視梅妃如同妻子一般親密。梅妃也深愛唐玄宗,對他言聽計從。她從不參與后宮中的爭寵斗艷,與其他妃嬪關系融洽。日子一天天地過,梅妃已成為后宮中的佼佼者,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之一。
然而好景不長,當唐玄宗遇見了年僅14歲的楊玉環后,梅妃的命運就此改變。楊玉環美貌動人,很快就獲得了皇帝的寵愛,甚至超過了梅妃。為了楊玉環,唐玄宗不惜將她封為貴妃。楊貴妃嫉妒唐玄宗對梅妃的感情,常常使手段陷害梅妃。
一次,唐玄宗在梅園幽會梅妃,被楊貴妃撞見,楊貴妃大怒,唐玄宗為哄她開心,只好將梅妃出嫁到外地。梅妃心如死灰,但在外地仍然端莊做人,沒過多久,唐玄宗就思念梅妃的溫柔體貼,又將她接回宮中。
楊貴妃知道后,立刻變本加厲地打擊梅妃。她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詆毀梅妃,說梅妃在外役虛有,對皇帝不忠不順。唐玄宗聽信了楊貴妃的讒言,也漸漸對梅妃疏遠。再加上楊貴妃用盡手段討好唐玄宗,梅妃在后宮的地位迅速下降。
最后,在楊貴妃的算計下,梅妃被貶入了宮中的幽居,日復一日地在冷宮中等待唐玄宗的召見,然而等來等去,這一等就是十年。楊貴妃死死掐住唐玄宗的軟肋,梅妃再也無法進入皇帝的視野。
在冷宮的十年里,梅妃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她的心中滿是對唐玄宗的思念,每天拂曉,她都會來到冷宮中的梅園,坐在石幾前發呆,回憶從前與唐玄宗歡聚的點點滴滴。那些日日夜夜的耳鬢廝磨,如今只能化作她心頭的一縷長嘆。
夕陽西下時,梅妃則獨自在梅亭中吟詩彈琴,傾吐內心的苦悶與哀愁。她用音律抒發自己 Requests的離愁,彈奏的每一個音符都在訴說她對唐玄宗的懷念之情。這十年的冷宮生活讓梅妃明白,自己終究只是權力斗爭中的犧牲品,再美的情意也抵不過皇權的算計。
直到一日,冷宮的宮女告知梅妃,唐玄宗遭遇兵變,與楊貴妃倉皇出逃。梅妃得知這個噩耗,終于明白,自己這一生的榮華已到盡頭,唐玄宗也再無回頭的可能。
她沉默地回到梅園,撫摸著嬌嫩的梅花,心中五味雜陳。她想起自己還是江家少女時,曾在這梅花叢中無憂無慮地賦詩作對, 的行囊里滿滿的都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那時的她怎會想到,人生最美好的花期竟是梅妃這曇花一現的榮耀,后半生只余冷宮中的落寞。
當晚,梅妃換上白色幽閨長衫,在梅樹下挖掘了一口深井。她面帶微笑,爬上井邊,低聲吟唱了一曲當年與唐玄宗共創的《鳳求凰》,隨后縱身一躍,投入了那深不見底的黑暗中......
一個才女的一生就此落幕,她曾風光無限,后又遭人算計,從天堂跌入地獄。梅妃用生命詮釋了什麼叫做「情深不壽」,對愛情至死不渝。盡管結局凄慘,但梅妃寧死不屈、自盡殉節的精神,是每個女子都應當學習的。
她用生命演繹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愛,也將自己的悲歡離合融入這梅花故事之中,流芳百世,為后人吊唁追思。每當春櫻爛漫時,那嬌嫩的梅花便會讓人想起這個傳奇才女,她一生的起起伏伏,都是這朵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