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侍衛為什麼從貴族子弟里面選?這其實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制度
2023/09/29

前言

在古代,君主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往往會從貴族子弟中選拔優秀年輕人擔任禁衛軍和侍從。這種讓貴族子弟接近君主、直接侍奉君主的制度,被稱為「宦于王」。它起源于先秦時期,經過長期演變,一直延續到清朝。

「宦于王」制度作為君主集權的一種手段,也加強了君主與貴族階層的聯系。它在中國封建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見證了中國古代宮廷文化的變遷。


一、先秦時期:內官中官制度的起源

在先秦時期,文獻中就出現了「內官」「中官」等稱呼。「內官」是指侍奉君主起居的宦官;「中官」是直接侍奉君主的官職,多指未出仕的貴族子弟。

周朝時,尚未出仕的卿大夫子弟被稱為「士庶子」,他們承擔宿衛君主和戰時出征的職責。士庶子要承擔各種職役和勞動,這是早期社會對貴族子弟的一種充分利用。

他們平時值守宮禁,保衛王宮的安全;一旦戰爭來臨,還要組軍隨主公出征沙場。這種制度一方面滿足了君主對親信禁衛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減輕了國家訓練正規軍隊的負擔。


在家族中,士庶子的地位往往低于嫡長子,他們被視為家族的邊緣成員。將這部分人編入禁衛軍,既充實了君主的親信力量,也減少了其在家族內造成的潛在威脅。可以說士庶子制度達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戰國時期,士庶子制度發展為郎官制度。郎官既是君主禁衛,也是侍從官。

他們身著黑色禮服,日夜隨侍君主左右,保衛君主安全。

同時,郎官還承擔傳遞君命、執法辦事的職責,是輔助君主處理政務的重要力量。以親信組建的郎官制度,鞏固了戰國時期君主的專制地位。


秦漢時,郎官制度進一步完善,出現了郎中、郎中令等官職。郎官均選自貴族子弟,但其地位已不僅僅是貴族,更代表了君主權力。

郎官的設立增強了君主直接控制核心權力系統的能力。在秦漢,「宦于王」成為貴族子弟仕途的重要通道和必經之路。

二、魏晉南北朝:門閥政治的影響

魏晉時期,士族勢力抬頭,門閥政治盛行。世族勢力強大,通過聯姻擴展勢力,皇室權力被進一步削弱。

士族子弟進入皇家禁衛部隊后,由于家族勢力的影響,他們的忠誠度存疑。禁軍經常為家族利益出兵,皇帝的命運掌握在士族手中。


南北朝時期,外戚勢力稱雄。為了控制禁軍,皇帝往往任命外戚親信為禁軍主將,外戚通過禁軍直接控制朝政。

有時皇帝為籠絡外戚,還把公主嫁給外戚勢力。外戚通過聯姻籠絡禁軍核心將領,皇權的安危完全掌握在外戚手中。

這一時期,皇權無法有效掌控禁軍。士族勢力強大,禁軍忠誠度成問題。士族子弟入選侍衛的制度名存實亡。皇權的衰微和禁軍的商品化成為這一時期的顯著特征。


三、隋唐時期:武人政治的興起

隋朝進一步推行均田制和科舉制,削弱了世族勢力,加強了皇權。為了籠絡宗室功臣,隋文帝規定宗室子弟必須入選侍衛。這既滿足了功臣的利益,也方便皇帝籠絡和監控他們。

唐初沿襲隋制,唐玄宗時修訂為「羽林軍」,由皇族子孫和禁軍世家出身者擔任。唐朝還建立了藩鎮和府兵制,在軍事組織上形成天威禁軍和地方武裝藩鎮的兩級控制體系。這加強了唐朝皇權對軍隊的掌控。


但是,唐玄宗晚期政治敗壞,外戚權勢漸長。異族軍閥當政,唐廷的禁軍將領把持朝政大權。

這標志著唐代禁軍的衰敗。皇權對軍隊的控制被破壞,禁軍回歸為門閥勢力的工具。

四、宋遼金時期:禁軍職業化的發展

北宋初期,宋太宗采用重金厚遇的策略,建立起職業化的禁軍。這些軍人出身低微,完全依賴皇帝賞賜為生,對皇權忠誠度高。

太宗還授予禁軍特權,禁軍直接聽命于皇帝,有效防止藩鎮割據。這標志著職業禁軍的誕生。

北宋中期以后,文官集團掌權,軍權旁落。皇帝不再重視禁軍,士族子弟組成的「殿直」軍重新登上歷史舞台。


殿直軍勢力擴大,頻繁介入朝綱,甚至掀起政變。它成為皇帝籠絡士族的工具,也是士族反抗皇權的利器。文武勢力的角力在殿直軍的消長中體現。

遼金時期,契丹和女真族出身的武人掌控軍政大權。他們通過聯姻等手段籠絡禁軍軍官,形成少數民族軍閥政權。

士族子弟不再是禁軍主體,取而代之的是異族武人政治。少數民族組建的武力,導致了中原士族的衰落。


五、明清時期:旗兵和侍衛的盤活

明朝初期,朱元璋設立禁軍衛所和親軍,禁軍多來自其起家武將和家臣后代。這批出身低微的武將對皇帝忠心耿耿,成為明朝皇權的堅實支柱。

但到了明中葉,皇帝開始面向士大夫,士大夫子弟入選侍衛軍,以緩和皇權與士大夫的矛盾。


清朝入主中原后,設立八旗制度,八旗主要來自滿洲貴族和漢族投降戶。皇帝從八旗中選拔貴族子弟為侍衛。

這種侍衛制度一直延續到清末。八旗本是清朝皇族的親軍,皇帝依靠八旗軍隊來統治全國。讓八旗貴族子弟當侍衛,是監視和籠絡八旗的重要方式。


結語

通過上述演變脈絡可以看出,古代侍衛制度與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統治階級有著密切關系。

它既是皇權控制貴族、籠絡人心的手段,也使得貴族子弟在皇權的監督下成長。「宦于王」奠定了中國封建君主專制的基礎,見證了中國歷史的曲折變遷。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
「墳旁有三物,子孫享富足」,都是哪「三物」,趕緊看一看有沒有
2023/11/20
102歲楊振寧跟嬌妻合影,他一臉嚴肅疑似不悅,47歲翁帆臉還稚嫩
2023/11/20
趙雅芝曬70歲生日照,終于肯坦然接受衰老了,沒美顏皺紋這麼真實
2023/11/20
烹飪技巧大揭秘:如何做出嫩滑可口的麻婆豆腐
2023/11/20
「狗尾巴草」是個寶,用它來煮水喝,或能幫助解決這4個常見問題
2023/11/20
老人年齡劃分新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3件事別忘了做
2023/11/20
古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3/11/20
從你家狗的睡姿判斷它是否依賴你,都是「安全感」惹的禍
2023/11/20
網紅ABCD媽翻車風波升級!二姐三弟親吻,舉止曖昧,更多槽點被扒
2023/11/20
曝張東健妻子高小英偷稅3億!奢靡生活曝光,宋慧喬李敏鎬卷風波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