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蜀漢的謀士諸葛亮一生為了實現先主劉備北伐中原的遺愿,北伐曹魏達6次之多。其中首次北伐,對蜀漢軍力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不僅未能達成戰略目標,還損失了11位重要大將。
劉備臨終前把兒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希望他能輔佐劉禪穩定蜀漢江山,這顯示出他對諸葛亮的無限信任和依賴。這不僅因為諸葛亮才華出眾,劉備經歷多次征戰目睹過他的才能,而且更因為二人間特殊的君臣關系。
劉備對諸葛亮舉薦之恩念念不忘,待他如兄弟。每每商議大事,必定首先詢問諸葛亮的意見。甚至連劉備的 、關羽對此也頗有微詞。 可以說,獲得諸葛亮讓劉備如獲至寶。
而諸葛亮也深知劉備對他的信任,從不辜負這份重托。他全心全意輔助劉備,為其出謀劃策,是劉備能夠在魏蜀吳鼎立的亂世中建立基業的重要支柱。
諸葛亮非常明白劉備北伐的心愿有多麼強烈。此前夷陵之戰的失敗讓劉備倍感遺憾,這也直接導致他一病不起。作為劉備最信任的心腹之臣,諸葛亮自然要承擔起完成劉備遺志的重任。他在心中默默發誓,一定要在有生之年為劉備奪取中原,完成他的北伐心愿。
夷陵之敗后,蜀漢喪失了荊州這個重要腹地。荊州不僅靠近成都要地重圍之地,還擁有沃野千里,民富軍強。這是劉備數十年心血所在,一朝失去無疑是重創。
與此同時,北方曹魏經過統一北方,國力蒸蒸日上。人口眾多,兵源廣泛,又占據中原腹地。這讓蜀漢陷入苦斗的境地。針對這一局面,諸葛亮早有準備。他利用幾年時間穩固蜀漢南方疆域,訓練新兵,修復與東吳關系,積蓄實力。
他還在稱帝后不久便向魏使者展示武力,傳遞蜀漢有恢復戰斗力量的信號。同時派遣使者與東吳修好,爭取東吳配合,避免后顧之憂。在軍事準備之余,他還在心中反復推演對策。諸葛亮判斷,必須把握機會主動出擊,打亂敵人節奏。否則隨著時間推移,蜀漢處境只會更加不利。
229年,魏文帝駕崩,曹叡繼位,魏國發生內亂。正是出兵的大好時機。諸葛亮立即上表劉禪,陳述北伐的重要性,表達自己對先主遺志的忠心,最終說服劉禪批準出師。
北伐一開始,諸葛亮采用出其不意的戰術,很快便占領隴右要地,擊敗曹軍。他興奮地認為,這樣猶如破竹的進軍勢頭,足以擊垮曹魏軍心,最終完成戰役目標。但張郃的及時趕赴和堅守街亭的策略,卻成為整場北伐的轉折點。此戰關鍵性非常明顯,關系到蜀軍是否能順利推進。
諸葛亮本可派老將穩扎穩打,但他在此時選擇讓新人馬謖單獨出戰,這無疑是一個失誤的人員選拔。馬謖此前多有建議,頗受諸葛亮賞識。但紙上談兵與實戰經驗還是有天壤之別的。馬謖輕敵自大,不聽勸告,繼而敗北。
而作為老將的王平,他在馬謖不聽勸諫的情況下,也應該強力阻止,而不是順從錯誤指揮讓大局受損。 可見,馬謖的任性妄為也確實可責,但作為人才扶持與培養的責任人,諸葛亮也有失誤的地方。這場敗仗給了他未來人材選拔與培養的深刻教訓。
馬謖的失誤導致北伐主力陷入被動,為挽回局面,諸葛亮被迫親自動手斬殺馬謖,希望以儆效尤,穩定軍心。雖然在諸葛亮的再次安排下,北伐軍從張郃的虎口脫險,但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頜、張修、李盛,鄧銅、群陽九名大將全死于此戰。
此外,身經百戰的老將趙云也在中病逝。對于蜀漢來說,趙云的影響力不亞于一般將領。他是劉備多年的心腹戰友,親隨劉備南征北戰,為其建立大業立下赫赫戰功。趙云也是蜀漢軍中最具威望的將領之一。他的離世無疑給蜀軍帶來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軍心動搖之余,也失去了一位關鍵的心腹助力。
11位大將的犧牲,無疑是蜀漢建國以來最慘重的一次損失。這直接導致蜀漢軍力遭到重創,也讓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可以說是完全失敗。
劉備在的時候,諸葛亮做事一向穩妥,還能規勸劉備,可劉備一死,諸葛亮便開始著急起來,他主動進行了五次北伐,再加上一次防守反擊戰,總共六次北伐。而這六次,不僅沒達到他想要的效果,還葬送了性命。他始終沒能完成劉備的遺愿,自己也帶著遺憾去地下跟劉備復命去了。
此次北伐一敗涂地,讓諸葛亮自責和痛心不已。他沒能完成先主托付的任務,這無疑成為他一生的遺憾。北伐失敗也讓他更加明白,想要打敗曹魏擴大國土定天下,并非易事。不僅需要謀略,還需要運氣,需要時間慢慢積累實力。
這場失敗給了諸葛亮寶貴的教訓。他意識到,不應輕敵,也不能急于求成。選拔任用人才時,還要慎重考慮實戰經驗,不可僅憑空談。雖然首次北伐失敗,但諸葛亮沒有放棄劉備的遺愿。在之后的年歲里,他屢屢發動北伐,堅持對抗曹魏。
盡管北伐都告失敗,但諸葛亮也在這些實戰中積累了寶貴經驗,使他的用兵之道日趨成熟。雖然沒能親自完成北伐心愿,但他為日后蜀漢對抗曹魏立下了功勞。
諸葛亮一生致力于實現劉備北伐中原的遺愿,但其首次北伐卻以慘敗收場。街亭一戰成為了整場北伐的轉折點,馬謖的失誤更直接導致了11位重要大將的陣亡。這場北伐雖然失敗,但卻成為諸葛亮軍事生涯的重要一課,也鍛煉了他未來的用兵之道。諸葛亮以此為戒,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有後來出師無名的成功。這也驗證了他「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