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時光如水,歲月如梭。
一轉眼,第一批90后就要三十而立了,原來三十年真的可以過得這麼快。那麼在31年前的香港影壇,發生了什麼精彩的故事呢?
不說你不知道,三十年前的香港影壇,相當精彩,而且影響至今。
最著名的當然是《賭神》了,這是1989年的香港年度票房冠軍,賭神周潤發憑借本片奠定了其在香港影壇賭片中的至尊江湖地位,而且引領了一波賭片熱潮,之后的《賭圣》、《賭俠》等等,都以《賭神》為尊。
周潤發還憑借《賭神》,成為第一位自帶出場音樂BGM的巨星。
90年代,香港電影票房市場是雙周一龍的格局,但在1989年呢?那時周星馳還沒紅,票房市場也不僅僅是周潤發和成龍的對決,而主要是嘉禾和新藝城兩大電影公司之間的爭霸。就在這一年,這種雙雄爭霸的格局徹底改變了,導致這種改變的正是周潤發和他的《賭神》。
票房冠軍《賭神》的出品方,不是嘉禾也不是新藝城,而是向華強向華勝兄弟的永盛。永盛雖然只成立了短短的2年時候,但就在1989年,靠著這部《賭神》,還有《至尊無上》兩部電影進入年度票房前十;還有《最佳男朋友》、《精裝追女仔3》、《專釣大鱷》等票房成績不錯的商業片,永盛迅速成長為可以和嘉禾、新藝城爭輝的新巨頭,香港電影市場的格局從此改變。
在1986年之前,周潤發從TVB轉投電影圈,雖然也提名過幾次影帝,但一直半紅不黑,更頂著票房毒藥的惡名。
直到1986年,失意的周潤發遇到同樣失意的吳宇森、狄龍和張國榮,靠著一部《英雄本色》成功翻身。憑借《英雄本色》,周潤發不僅成為票房冠軍,更拿到金像獎影帝,從此由票房毒藥變成票房靈藥。
在1980年之前,香港電影是邵氏和嘉禾兩大巨頭的天下。到了1980年,有地產巨頭支持的新藝城電影橫空出世,并很快由新藝城七怪麥嘉、石天、黃百鳴和徐克、曾志偉、施南生、泰迪羅賓打響招牌。
之后,邵氏開始把主力轉身電視制作,于是香港影壇變成嘉禾和新藝城的新雙雄爭霸。
一開始,新藝城用新藝城七怪,拍出了以《最佳拍檔》為代表的一系列賣座喜劇大片,從1982年起連續三年拿下香港年度票房冠軍。
嘉禾這邊有嘉禾三寶成龍洪金寶元彪,為了對抗新藝城的《最佳拍檔》,由洪金寶牽頭搞出了個《五福星》系列。
到了1985年,嘉禾的兩部《五福星》電影《福星高照》和《夏日福星》,加上成龍的《警察故事》《龍的心》和林正英的《僵尸道長》,嘉禾電影霸占了年度香港票房前5。在這一年,嘉禾在和新藝城的對抗中首次完勝。
經過了上一年的慘敗,1986年新藝城靠著周潤發的《英雄本色》扳回一城,這樣周潤發就順理成章成為新藝城的頭號票房紅星。接下來,周潤發的《監獄風云》、《英雄本色2》、《大丈夫日記》、《八星報喜》、《老虎出更》等賣座大片,幫新藝城維持著爭霸的局面。
在1989年,周潤發主演的電影中,《賭神》是向華強的永盛的,《阿郎的故事》是新藝城的,《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由徐克導演,背后的出品方卻是新藝城的母公司金公主。
曾經如日中天的新藝城,已經面臨分崩離析的局面;在1989年,正是靠著周潤發的《賭神》,幫助永盛崛起,同時加速了新藝城的解體。
巨星政策是新藝城成功的關鍵,後來周潤發憑借《英雄本色》成為影帝之后,部部電影都賣座,更加驗證了這個策略的神奇功效。
然而,許冠杰和周潤發之后,新藝城再也沒有捧出這種級別的票房巨星,更錯過了未來的幾大票房巨星。到1989年之后,更漸漸失去了唯一的票房巨星周潤發,失敗只是時間問題。
【當年邵氏主動放棄電影轉攻電視,很大原因就是在70年代初錯過了李小龍,70年代末錯過了成龍。】
在《賭神》中,除了周潤發是新藝城捧紅的,女主角王祖賢也是憑借新藝城的電影《倩女幽魂》一舉成名的。後來,不僅王祖賢留不住,連《倩女幽魂》第三部都要靠母公司金公主投資,才拍得下去。
男二號劉德華離開無線后,出演過洪金寶的《夏日福星》和《最佳福星》,但最早給他做男主角的是王晶,所以劉德華最早成為永盛的大將。【飾演賭神老婆的張敏則是向華強老婆發掘出來的,更是嫡系!】
新藝城有七怪和吳宇森、林嶺東這樣的頂級電影人才是它的巨大優勢,可惜內部因為利益分配不均和創作理念的沖突,很快就發生分歧,人才反而成為加速它分裂的力量。
到1989年,新藝城最有實力和能力的徐克導演了周潤發的《英雄本色3之夕陽之歌》,還有李連杰在美國拍的《龍行天下》;一部是金公主出品,一部是嘉禾的。
同時,徐克還監制了胡金銓導演的《笑傲江湖》。不過這部後來成為新派武俠電影開山之作的經典,因為創作理念不一,最后胡金銓退出,由徐克和程小東聯手拍完,1990年才上映。
之后,李連杰從美國來到香港,和嘉禾簽約。
成名的當年就被永盛向華強看中,搶先簽約,趕拍了一部《賭俠》,票房僅次于《賭圣》。
從此香港電影市場進入雙周一成的時代,而這背后是嘉禾和永盛等電影公司的明爭暗斗,包括周潤發、周星馳等票房巨星的爭奪。
曾經輝煌的新藝城在90年代初就宣告結業,從此一個時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