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漢明帝治理黃河,為何讓黃河八百年不曾泛濫?他到底做了什麼?
2023/11/19

公元69年,東漢的第二位皇帝漢明帝劉莊,已經做了十二年的皇帝。

在之前這十二年里,劉莊大力壓制勛貴豪強,統籌全國耕地和人口,大力發展生產。在他的治理下,東漢國力蒸蒸日上。一個大治之世,已經逐漸開始了。

這個時候的劉莊,覺得自己之前這些年,也算攢了一點家底,國庫也還算充裕。所以接下來,劉莊打算搞一個大工程。

當時劉莊找到了一個叫王景的人,當面問了他很多關于治水的事情。而王景的回答,也讓劉莊非常滿意。所以最后,劉莊就下令,讓王景帶頭負責,前去治理黃河!

就這樣,歷史上著名的‘王景治水’,正式開始了。

接下來的十多年里,在漢明帝的支持下,再加上東漢的強大國力做背書,王景開始全力解決黃河的水患。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之后,最終,黃河的水患問題,終于被王景降低到了一個極低的水平。

此后的八百年里,一直到南北朝時代,黃河都沒有再發生大的水患。直到近千年之后,黃河才再次開始肆虐。但那個時候,都已經到了北宋了。

可以說,王景一人的努力,保護了中原地區超過八百年的時間!從這一點來說,王景對于歷史的貢獻,其實遠比那些王侯將相要更大!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王景治水,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位東漢時期的治水奇人,到底用了什麼辦法,才讓黃河安穩了八百年呢?

這事,我們其實得從黃河的水患本身開始說起。

作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黃河在歷史上的意義,自然不用多說。

早在幾千年以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在黃河中下游一帶扎根,開始建立文明。

但從我們老祖宗定居在這一帶開始,黃河的水患,就一直在困擾我們的老祖宗。

黃河的水患,之所以難以治理,主要因為地理原因。因為黃河流經黃土高原的時候,會攜帶大量的泥沙下來。這些泥沙,到了下游之后,就會讓下面的河床越來越高,然后河水就從原本的河道里溢出來,把黃河兩岸生活的百姓給淹了。

實際上,世界上像這樣的河流,并不在少數。但問題是,如果是一條小點的河流,就算是溢出來了,最多也就只能淹幾十里地,這個損失大家也能承受的起。就算是洪水來了,大家提前跑路,也基本可以解決問題。

但黃河不行。

因為黃河的水量實在太大了,所以黃河的河水一旦溢出來,很快就會把方圓千里都給淹了。

因為水患面積太大,導致你看見洪水的時候,想跑已經來不及了。

而且,就算你家周圍,僥幸有一個比較高的山頭。洪水來了之后,你在山頭上躲一段時間,

僥幸活了下來。但等你下來之后,你發現方圓幾百里內,糧食全都絕產了,你根本就沒吃的。

這種時候,你要麼從更遠的地方調糧。但這種方式,至少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大家肯定沒這個能力。另一種方式,就是你收拾收拾東西,趕緊跑路。既然這地方經常被水淹,那我找一個沒有水災的地方生活,這不就得了嗎?

實際上,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民族,遇到這種情況,選擇的都是第二種方式。面對這種天災,他們往往會直接跑路。反正世界這麼大,總有一些水患比較少的地方。

所以在他們的古代神話當中,就有了大洪水到來的時候,他們直接跑路。或者建一艘大船,自己跑到船上避難,靜靜等著洪水過去。

但是我們的祖宗比較頭鐵。

我們的祖宗認為,天地雖大,但是我們的家就在這里。離開了家,其他的地方再好,也不是我們的家。所以接下來,大家就開始想著怎麼治理這種水患。

最開始的時候,有個聰明人站了出來。這個人提出:既然黃河水災的根源,在于河水溢出河道之后,把河岸周圍給淹了。那我們把河岸加高,讓河水以后無法再溢出來,這不就得了嗎?

最開始提出來這個想法的人,到底是誰,史書上記載不多,因為實在是太久遠了。

但是在神話傳說當中,提出這個‘好主意’的人,是大禹的父親‘鯀’。

而接下來,當這個方案被提出來之后,很多人也覺得可行。

于是接下來,我們的老祖宗就開始執行這個計劃。

但很快,我們的老祖宗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那就是這個工程量,實在是太大了!以當時的生產力來說,根本就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

我們其實可以簡單算一下:假設為了治理黃河,我們需要把黃河兩岸的河岸,全部加高一米!考慮到黃河的長度,再加上兩岸需要的土方數量。最后算出來的工程量,至少相當于修十條長城!

這個工程量,在古代的時候,尤其是在先秦時期,基本上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後來在神話傳說當中,鯀完成這類任務,也不是靠的人力。而是從天上偷來了息壤,然后用息壤直接變成河堤。

也就是說,在古人眼里,這個工程量,根本不是人力能完成的,只有老天爺能做到。

但問題是,現實當中肯定沒有息壤這種東西,一切工程,都得靠人力完成。那這個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呢?

于是接下來,又有人提出了一個簡化版本。

雖然我們不可能把整個黃河兩岸的河堤,都給加高!但是我們可以把個別比較低的地方加高!哪里的河岸比較低,我們就去加高哪里!

按照這套簡化版本,這個工程量,瞬間就減少到了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完成這個工程了。

可是再之后,當這個簡化版本的工程完成之后,大家很快發現,這個工程的效果,也是大打折扣!雖然把個別比較低的地方,加高之后,確實能安穩幾年。但是幾年之后,河水還是會從其他地方溢出來。

最后,就會出現漏洞越堵越多,活越干越大!等到某一天水量比較大的時候,整個黃河直接全線泛濫!之前修過的所有工程,全都被沖垮了。

這可咋辦呢?

于是在這個時候,大家就開始思考,這個情況為什麼會出現。最后大家發現,根本原因,其實是在于黃河攜帶的泥沙。因為黃河里面的泥沙會沉淀,抬高河床。所以就算加高了河道兩岸,短期內看似解決了問題。但幾年之后,隨著泥沙逐漸淤積,河底的河床會越來越高,再次把水位抬升上來。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我們一直用加高兩岸的思路解決問題,這活永遠都干不完!

于是在這之后,有人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

這個思路,叫做‘堵不如疏’。

.

按照這個新思路,雖然我們不能無限制的加高黃河兩岸,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水患。但我們可以引導黃河,在黃河快要發大水的時候,我們在旁邊找一條河流。我們讓黃河多余的水,從這條河里流出去,這不就可以了嘛!

從史書和神話傳說來看,古代第一個提出這個思路的人,就是大禹。而這個思路被提出來之后,很快就成了我們治水的法寶。此后幾千年里,一直到今天,這都是我們治理黃河的主要思路之一。

不過,有了這個正確思路之后,接下來執行的過程,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

因為這個工程量,還是太大了。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幾千年前,想要開鑿一條新的河流,或者利用已有的河流,分去黃河的一部分河水。而且,分出來的這部分河水,還不能超過這條河的河岸上限。這個難度,也是相當夸張的。

而且最關鍵的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政權,能把整個黃河,全都納入到自己的領土范圍。包括之前的夏商周三代,他們的王室直轄領土,也就只囊括了某一段黃河而已。

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需要治理整條黃河,只需要確保他們國境內的這一段黃河,不會泛濫,就可以了。

但這種沒有整體規劃的施工方案,注定不可能解決問題。因為如果上游放下來的水多了,超過了下游的承載上限,很容易就會形成洪災。

所以,一直到秦朝之前,大家對于黃河,基本上都是束手無策的狀態。

最多只能是利用某一段支流,在夏天洪峰到來的時候,引走黃河的一部分河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降低洪水發生的次數,但是無法根治黃河。

而等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從史書記載來看,秦始皇到底有治理黃河的想法。

但結果,因為秦朝的歷史實在太短,這個計劃還沒開始大規模執行,秦朝就亡了。而且,秦朝的首都,在今天的西安地區,基本盤也在關中。所以在秦始皇時期,秦國的首要任務,是修建長城抵御匈奴,是修建馳道強化對帝國的控制。

至于說黃河,因為地理原因,黃河就算再怎麼泛濫,也不可能直接淹到咸陽。所以這個工程,注定得往后拖。

結果,拖到最后,還沒等秦朝開始治河,秦朝就亡了。

而再之后,到了西漢時期,情況其實也差不多。

因為西漢的首都,依然在關中這邊。黃河再怎麼泛濫,也淹不到長安。再加上西漢前期,劉邦在位時期,主要問題是解決那些異姓諸侯王。而後來的文景之治時期,主要任務是別搞大工程,大家老老實實過日子。

所以,在西漢前期,大家對黃河的水患,依然束手無策。雖然國家設立了一些‘河堤謁者’,很多地方每年也在加高堤岸。但這些措施,最多只能減緩洪災的發生。

第一個開始集結全國力量,解決黃河問題的,其實是漢武帝。

漢武帝在位前期,剛剛掌權的時候,其實也想過要解決黃河問題。但結果,當時管理朝廷的丞相,是他親舅舅田蚡。而田蚡本人,在黃河兩岸有很多土地。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要大規模修河,勢必會侵占田蚡的土地。

如果只是田蚡一個人這樣,漢武帝或許還能鐵面無私,強行開工。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漢朝其他很多勛貴,在黃河旁邊也有土地。他們只希望加高黃河一面的堤岸,另一面隨便決堤,這樣反倒能保護他們的土地。

這樣一來,面對一大堆勛貴的壓力,漢武帝也沒法強行開工了。畢竟,這時候漢武帝急著打匈奴,正是需要團結整個國家的時候。所以接下來,漢武帝就把治河這件事延后了。同時,為了避免水患造成民憤,當時的漢朝高層,開始對外宣揚,說黃河水患是天意,不可違背。

當然,即便這樣,漢武帝後來還是順手處理了他的親舅舅,同時也打壓了不少勛貴,降低了治河的壓力。

就這樣,又過了二十年之后,等到漢武帝徹底打垮了匈奴,并且去泰山封禪之后,這才開始對黃河水患動手。在封禪回來之后,漢武帝親自去了一趟黃河決堤的瓠子口,這地方在今天河南濮陽一帶。

接下來,漢武帝動用了大量人力,將決堤的地方,徹底堵死。同時,他還下令讓黃河沿岸很多地方,加固河堤。而且接下來不久,黃河又在河北館陶一帶決口。這次決口形成水災面積不大,但是卻形成了一條新的河流。這條河道出現之后,黃河水患的壓力驟減。

所以此后的幾十年里,黃河的水患就減輕了很多。

直到幾十年之后,到了西漢后期,因為水災原因,這條新形成的河流斷流了。這樣一來,黃河就又開始泛濫了。大概在漢成帝在位時期,漢成帝把之前那條沖出來的河流疏通了一下,再次分去了一些壓力,這才又對付了幾年。

不過,漢成帝這次修河,并沒有維持多久。很多,僅僅二十多年以后,黃河就泛濫了。但是這一次,正好趕上王莽掌權。王莽比較推崇古代,他覺得黃河壓根就不應該治!王莽認為,黃河泛濫就是天意,是老天爺懲罰人間的手段。

因為王莽長時間不作為,導致當年西漢修出來的河堤,基本上都廢了。到了王莽在位后期,黃河水患頻繁,這也是導致王莽政權垮台的根本原因之一。

再之后,到了東漢時期,黃河水患因為沒人管,前期依然在肆虐。甚至于因為戰爭,還有很多人打算利用黃河打仗。

就比如說劉秀剛剛北上河北的時候,就曾經有人向他提議,讓他扒了黃河大堤,水淹下游的赤眉軍。當時劉秀要是真這麼做了,估計他一聲令下,就得多死上百萬人。好在劉秀後來拒絕了這個建議,沒有成為歷史的罪人。

而等到東漢開國之后,等到劉秀徹底統一天下的時候,這才開始重修黃河。不過,當時東漢剛剛結束戰亂,國力有限。所以在修黃河的時候,也不敢搞太大的工程。但同時,不修黃河又不行,因為東漢首都在洛陽,不在關中。

當年西漢的時候發大水,黃河再怎麼泛濫,也淹不到長安。可是如今,黃河一旦發大水,洛陽就徹底淹了。

就這樣,等到漢明帝即位之后,國家已經休養生息了一代人的時間,國力大幅增強。到了這個時候,漢明帝才敢提出要修黃河。而在這之后,就有人向他推薦了這位善于修河的王景。

就這樣,王景治河的故事,逐漸開始了。

在被漢明帝任命為治河負責人之后,王景做了很多調研工作。作為一個水利專家,王景很清楚,想要治理黃河,最好的思路,依然是找一條河流,將黃河多余的河水流走。

但是之前黃河的幾條支流,都不太合適。因為黃河泥沙太大,導致之前那幾條河流的河床,也被大范圍抬高。如果要修的話,只能繼續加高河岸,成本太高。

所以,當時王景就把方向,放到尋找新的支流上面。最好是當年黃河曾經流過的支流,但是如今又斷流了。這樣一來,只要派人去把已有的河道挖一下,然后再把黃河的河水給引過去,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順著這個思路,王景當時走了很多地方。最后,王景就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對象。

王景找到的這個目標,就叫做‘鴻溝水系’。

就是當年劉邦和項羽平分天下的那個地方。

這個水系的幾條河流,當年都曾經是黃河的支流,但如今已經有一些河流斷流了。這其中最佳的一條支流,叫做汴渠。對于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後來的歷史上,這條河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通濟渠’。

幾百年之后,隋煬帝在位的時候,把包括通濟渠在內的幾條河,用人口開鑿的方式連接了起來,這就是著名的京杭大運河。

而在當時那個年代,汴渠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優勢,那就是這條河可以直接連通淮河。也就是說,就算黃河泛濫了,多出來的河水,通過這條汴渠,可以直接流入淮河!這樣一來,黃河水患發生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但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來做,接下來,又出現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你憑啥讓黃河聽你的啊?你讓黃河網汴渠里面流多少水?黃河就正正好好流多少水?萬一黃河流過來的水多了,直接讓汴渠一帶也出現水患,那接下來問題就大了!

要知道,汴渠離洛陽更近!也就是說,汴渠如果發了大水,洛陽會直接被淹。而且,整個黃淮流域,會變成一片澤國。到那個時候,東漢的國家整體糧食產量,至少下會下降兩成以上!國家就等著崩潰吧!

所以,到底該怎麼控制流量的問題呢?怎麼確保黃河流過來的水,既不會超出汴渠的承載上限,又能分擔黃河下游的壓力呢?

最后,王景想出了一個‘分段水門法’。

簡單來說,在修好整個汴渠的水道之后,王景在汴渠和黃河接口的地方,修了一道水閘,也叫水門。

如果黃河流過來的水,超出了汴渠的承載上限,那就放下這道水閘,讓汴渠歇一會兒。而如果黃河下游的水量過大,就打開水閘,讓黃河的水,多往汴渠這邊流一點。

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水量,據史書記載,當時王景每隔十里,就修一道水閘。利用這些水閘,接下來就可以很好的控制汴渠的水量。

這個工程搞完之后,黃河的水患問題,一下子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半!因為水多的時候,可以直接利用汴渠,疏導黃河多余的河水。而水少的時候,則可以直接把汴渠的閘門放下來,讓汴渠的河道排空。接下來,大家就可以直接去河底挖沙子,清理河床。

這樣一來,只要每隔幾年,清理一次汴渠,那汴渠的河床,就永遠不會變高了!而當汴渠能夠輕松疏導黃河多余水量的時候,黃河的水患,自然就被解決了。

這就是王景的治河辦法。

但如果我們要復雜一點來說,這事反倒沒法說了。因為後來王景治河的詳細記載,包括這個水閘到底是怎麼造的,水閘如何在黃河水流沖擊下不倒……這些事情,後來基本都失傳了。

所以我們也不知道,王景當時造出來的東西,到底長啥樣。

但有一件事,我們知道。

那就是從這個工程修完開始,接下來整整八百年的時間,一直到南北朝時期,黃河都沒有再改道。直到南北朝之后,因為南北長期對立,雙方因為戰爭原因,荒廢了清河道的工作,而且還利用黃河去進攻敵人,這才把這個工程徹底搞廢了,然后黃河才開始再次大規模泛濫。

這就是歷史上的王景治水。

以凡人之軀,對抗天災,然后贏了,而且還保護了后世整整八百年的時間。

在修好黃河之后,後來王景又先后官至徐州刺史和廬江太守。在任期間,帶領當地百姓耕種,推廣牛耕和養蠶,造福一方。不過最后,王景的仕途,也就止步于太守這一級,并沒有達到三公九卿的級別。

但和王景相比,那些同時代的高官大佬,後來其實反倒沒誰記得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
「墳旁有三物,子孫享富足」,都是哪「三物」,趕緊看一看有沒有
2023/11/20
102歲楊振寧跟嬌妻合影,他一臉嚴肅疑似不悅,47歲翁帆臉還稚嫩
2023/11/20
趙雅芝曬70歲生日照,終于肯坦然接受衰老了,沒美顏皺紋這麼真實
2023/11/20
烹飪技巧大揭秘:如何做出嫩滑可口的麻婆豆腐
2023/11/20
「狗尾巴草」是個寶,用它來煮水喝,或能幫助解決這4個常見問題
2023/11/20
老人年齡劃分新標準公布,超過多少算「老年人」?3件事別忘了做
2023/11/20
古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人肉凳指的是啥?
2023/11/20
從你家狗的睡姿判斷它是否依賴你,都是「安全感」惹的禍
2023/11/20
網紅ABCD媽翻車風波升級!二姐三弟親吻,舉止曖昧,更多槽點被扒
2023/11/20
曝張東健妻子高小英偷稅3億!奢靡生活曝光,宋慧喬李敏鎬卷風波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