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國際新聞
情感百態
设计
奇聞趣事
装修
歐洲王室
養魚
軍事
國畫
俄羅斯新聞
美食菜譜
明星
娛樂明星
歌曲明星
大马新闻
搞笑故事
插畫趣聞
老年生活
育兒分享
星座课堂
熱點新聞
歷史趣聞
科技遊戲
旅行風光
獅城資訊
趣味測試
美妝時尚
手工DIY
健身達人
動物社
創業職場
毛孩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體育競技
植物
历史故事
生肖解析
日本印象
影視新聞
酷車
生活小妙招
健康養生
萌寵樂園
生活常識
動漫影音
心靈語錄
老照片
搞笑貼圖
奇趣
古裝資訊
字母圈
金庸故事
全部
    
漢明帝治理黃河,為何讓黃河八百年不曾泛濫?他到底做了什麼?
2023/11/19

公元69年,東漢的第二位皇帝漢明帝劉莊,已經做了十二年的皇帝。

在之前這十二年里,劉莊大力壓制勛貴豪強,統籌全國耕地和人口,大力發展生產。在他的治理下,東漢國力蒸蒸日上。一個大治之世,已經逐漸開始了。

這個時候的劉莊,覺得自己之前這些年,也算攢了一點家底,國庫也還算充裕。所以接下來,劉莊打算搞一個大工程。

當時劉莊找到了一個叫王景的人,當面問了他很多關于治水的事情。而王景的回答,也讓劉莊非常滿意。所以最后,劉莊就下令,讓王景帶頭負責,前去治理黃河!

就這樣,歷史上著名的‘王景治水’,正式開始了。

接下來的十多年里,在漢明帝的支持下,再加上東漢的強大國力做背書,王景開始全力解決黃河的水患。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之后,最終,黃河的水患問題,終于被王景降低到了一個極低的水平。

此后的八百年里,一直到南北朝時代,黃河都沒有再發生大的水患。直到近千年之后,黃河才再次開始肆虐。但那個時候,都已經到了北宋了。

可以說,王景一人的努力,保護了中原地區超過八百年的時間!從這一點來說,王景對于歷史的貢獻,其實遠比那些王侯將相要更大!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王景治水,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位東漢時期的治水奇人,到底用了什麼辦法,才讓黃河安穩了八百年呢?

這事,我們其實得從黃河的水患本身開始說起。

作為中華文明的母親河,黃河在歷史上的意義,自然不用多說。早在幾千年以前,我們的老祖宗,就在黃河中下游一帶扎根,開始建立文明。

但從我們老祖宗定居在這一帶開始,黃河的水患,就一直在困擾我們的老祖宗。

黃河的水患,之所以難以治理,主要因為地理原因。因為黃河流經黃土高原的時候,會攜帶大量的泥沙下來。這些泥沙,到了下游之后,就會讓下面的河床越來越高,然后河水就從原本的河道里溢出來,把黃河兩岸生活的百姓給淹了。

實際上,世界上像這樣的河流,并不在少數。但問題是,如果是一條小點的河流,就算是溢出來了,最多也就只能淹幾十里地,這個損失大家也能承受的起。就算是洪水來了,大家提前跑路,也基本可以解決問題。

但黃河不行。

因為黃河的水量實在太大了,所以黃河的河水一旦溢出來,很快就會把方圓千里都給淹了。因為水患面積太大,導致你看見洪水的時候,想跑已經來不及了。

而且,就算你家周圍,僥幸有一個比較高的山頭。洪水來了之后,你在山頭上躲一段時間,

僥幸活了下來。但等你下來之后,你發現方圓幾百里內,糧食全都絕產了,你根本就沒吃的。

這種時候,你要麼從更遠的地方調糧。但這種方式,至少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大家肯定沒這個能力。另一種方式,就是你收拾收拾東西,趕緊跑路。既然這地方經常被水淹,那我找一個沒有水災的地方生活,這不就得了嗎?

實際上,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民族,遇到這種情況,選擇的都是第二種方式。面對這種天災,他們往往會直接跑路。反正世界這麼大,總有一些水患比較少的地方。

所以在他們的古代神話當中,就有了大洪水到來的時候,他們直接跑路。或者建一艘大船,自己跑到船上避難,靜靜等著洪水過去。

但是我們的祖宗比較頭鐵。

我們的祖宗認為,天地雖大,但是我們的家就在這里。離開了家,其他的地方再好,也不是我們的家。所以接下來,大家就開始想著怎麼治理這種水患。

最開始的時候,有個聰明人站了出來。這個人提出:既然黃河水災的根源,在于河水溢出河道之后,把河岸周圍給淹了。那我們把河岸加高,讓河水以后無法再溢出來,這不就得了嗎?

最開始提出來這個想法的人,到底是誰,史書上記載不多,因為實在是太久遠了。

但是在神話傳說當中,提出這個‘好主意’的人,是大禹的父親‘鯀’。

而接下來,當這個方案被提出來之后,很多人也覺得可行。于是接下來,我們的老祖宗就開始執行這個計劃。

但很快,我們的老祖宗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那就是這個工程量,實在是太大了!以當時的生產力來說,根本就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

我們其實可以簡單算一下:假設為了治理黃河,我們需要把黃河兩岸的河岸,全部加高一米!考慮到黃河的長度,再加上兩岸需要的土方數量。最后算出來的工程量,至少相當于修十條長城!

這個工程量,在古代的時候,尤其是在先秦時期,基本上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後來在神話傳說當中,鯀完成這類任務,也不是靠的人力。而是從天上偷來了息壤,然后用息壤直接變成河堤。

也就是說,在古人眼里,這個工程量,根本不是人力能完成的,只有老天爺能做到。

但問題是,現實當中肯定沒有息壤這種東西,一切工程,都得靠人力完成。那這個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呢?

于是接下來,又有人提出了一個簡化版本。

雖然我們不可能把整個黃河兩岸的河堤,都給加高!但是我們可以把個別比較低的地方加高!哪里的河岸比較低,我們就去加高哪里!

按照這套簡化版本,這個工程量,瞬間就減少到了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一。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完成這個工程了。

可是再之后,當這個簡化版本的工程完成之后,大家很快發現,這個工程的效果,也是大打折扣!雖然把個別比較低的地方,加高之后,確實能安穩幾年。但是幾年之后,河水還是會從其他地方溢出來。

最后,就會出現漏洞越堵越多,活越干越大!等到某一天水量比較大的時候,整個黃河直接全線泛濫!之前修過的所有工程,全都被沖垮了。

這可咋辦呢?

于是在這個時候,大家就開始思考,這個情況為什麼會出現。最后大家發現,根本原因,其實是在于黃河攜帶的泥沙。因為黃河里面的泥沙會沉淀,抬高河床。所以就算加高了河道兩岸,短期內看似解決了問題。但幾年之后,隨著泥沙逐漸淤積,河底的河床會越來越高,再次把水位抬升上來。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我們一直用加高兩岸的思路解決問題,這活永遠都干不完!

于是在這之后,有人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

這個思路,叫做‘堵不如疏’。

.

按照這個新思路,雖然我們不能無限制的加高黃河兩岸,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水患。但我們可以引導黃河,在黃河快要發大水的時候,我們在旁邊找一條河流。我們讓黃河多余的水,從這條河里流出去,這不就可以了嘛!

從史書和神話傳說來看,古代第一個提出這個思路的人,就是大禹。而這個思路被提出來之后,很快就成了我們治水的法寶。此后幾千年里,一直到今天,這都是我們治理黃河的主要思路之一。

不過,有了這個正確思路之后,接下來執行的過程,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

因為這個工程量,還是太大了。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幾千年前,想要開鑿一條新的河流,或者利用已有的河流,分去黃河的一部分河水。而且,分出來的這部分河水,還不能超過這條河的河岸上限。這個難度,也是相當夸張的。

而且最關鍵的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前,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政權,能把整個黃河,全都納入到自己的領土范圍。包括之前的夏商周三代,他們的王室直轄領土,也就只囊括了某一段黃河而已。

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需要治理整條黃河,只需要確保他們國境內的這一段黃河,不會泛濫,就可以了。

但這種沒有整體規劃的施工方案,注定不可能解決問題。因為如果上游放下來的水多了,超過了下游的承載上限,很容易就會形成洪災。

所以,一直到秦朝之前,大家對于黃河,基本上都是束手無策的狀態。最多只能是利用某一段支流,在夏天洪峰到來的時候,引走黃河的一部分河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降低洪水發生的次數,但是無法根治黃河。

而等到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后,從史書記載來看,秦始皇到底有治理黃河的想法。

但結果,因為秦朝的歷史實在太短,這個計劃還沒開始大規模執行,秦朝就亡了。而且,秦朝的首都,在今天的西安地區,基本盤也在關中。所以在秦始皇時期,秦國的首要任務,是修建長城抵御匈奴,是修建馳道強化對帝國的控制。

至于說黃河,因為地理原因,黃河就算再怎麼泛濫,也不可能直接淹到咸陽。所以這個工程,注定得往后拖。

結果,拖到最后,還沒等秦朝開始治河,秦朝就亡了。

而再之后,到了西漢時期,情況其實也差不多。

因為西漢的首都,依然在關中這邊。黃河再怎麼泛濫,也淹不到長安。再加上西漢前期,劉邦在位時期,主要問題是解決那些異姓諸侯王。而後來的文景之治時期,主要任務是別搞大工程,大家老老實實過日子。

所以,在西漢前期,大家對黃河的水患,依然束手無策。雖然國家設立了一些‘河堤謁者’,很多地方每年也在加高堤岸。但這些措施,最多只能減緩洪災的發生。

第一個開始集結全國力量,解決黃河問題的,其實是漢武帝。

漢武帝在位前期,剛剛掌權的時候,其實也想過要解決黃河問題。但結果,當時管理朝廷的丞相,是他親舅舅田蚡。而田蚡本人,在黃河兩岸有很多土地。這也就意味著,一旦要大規模修河,勢必會侵占田蚡的土地。

如果只是田蚡一個人這樣,漢武帝或許還能鐵面無私,強行開工。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漢朝其他很多勛貴,在黃河旁邊也有土地。他們只希望加高黃河一面的堤岸,另一面隨便決堤,這樣反倒能保護他們的土地。

這樣一來,面對一大堆勛貴的壓力,漢武帝也沒法強行開工了。畢竟,這時候漢武帝急著打匈奴,正是需要團結整個國家的時候。所以接下來,漢武帝就把治河這件事延后了。同時,為了避免水患造成民憤,當時的漢朝高層,開始對外宣揚,說黃河水患是天意,不可違背。

當然,即便這樣,漢武帝後來還是順手處理了他的親舅舅,同時也打壓了不少勛貴,降低了治河的壓力。

就這樣,又過了二十年之后,等到漢武帝徹底打垮了匈奴,并且去泰山封禪之后,這才開始對黃河水患動手。在封禪回來之后,漢武帝親自去了一趟黃河決堤的瓠子口,這地方在今天河南濮陽一帶。

接下來,漢武帝動用了大量人力,將決堤的地方,徹底堵死。同時,他還下令讓黃河沿岸很多地方,加固河堤。而且接下來不久,黃河又在河北館陶一帶決口。這次決口形成水災面積不大,但是卻形成了一條新的河流。這條河道出現之后,黃河水患的壓力驟減。

所以此后的幾十年里,黃河的水患就減輕了很多。

直到幾十年之后,到了西漢后期,因為水災原因,這條新形成的河流斷流了。這樣一來,黃河就又開始泛濫了。大概在漢成帝在位時期,漢成帝把之前那條沖出來的河流疏通了一下,再次分去了一些壓力,這才又對付了幾年。

不過,漢成帝這次修河,并沒有維持多久。很多,僅僅二十多年以后,黃河就泛濫了。但是這一次,正好趕上王莽掌權。王莽比較推崇古代,他覺得黃河壓根就不應該治!王莽認為,黃河泛濫就是天意,是老天爺懲罰人間的手段。

因為王莽長時間不作為,導致當年西漢修出來的河堤,基本上都廢了。到了王莽在位后期,黃河水患頻繁,這也是導致王莽政權垮台的根本原因之一。

再之后,到了東漢時期,黃河水患因為沒人管,前期依然在肆虐。甚至于因為戰爭,還有很多人打算利用黃河打仗。

就比如說劉秀剛剛北上河北的時候,就曾經有人向他提議,讓他扒了黃河大堤,水淹下游的赤眉軍。當時劉秀要是真這麼做了,估計他一聲令下,就得多死上百萬人。好在劉秀後來拒絕了這個建議,沒有成為歷史的罪人。

而等到東漢開國之后,等到劉秀徹底統一天下的時候,這才開始重修黃河。不過,當時東漢剛剛結束戰亂,國力有限。所以在修黃河的時候,也不敢搞太大的工程。但同時,不修黃河又不行,因為東漢首都在洛陽,不在關中。

當年西漢的時候發大水,黃河再怎麼泛濫,也淹不到長安。可是如今,黃河一旦發大水,洛陽就徹底淹了。

就這樣,等到漢明帝即位之后,國家已經休養生息了一代人的時間,國力大幅增強。到了這個時候,漢明帝才敢提出要修黃河。而在這之后,就有人向他推薦了這位善于修河的王景。

就這樣,王景治河的故事,逐漸開始了。

在被漢明帝任命為治河負責人之后,王景做了很多調研工作。作為一個水利專家,王景很清楚,想要治理黃河,最好的思路,依然是找一條河流,將黃河多余的河水流走。

但是之前黃河的幾條支流,都不太合適。因為黃河泥沙太大,導致之前那幾條河流的河床,也被大范圍抬高。如果要修的話,只能繼續加高河岸,成本太高。

所以,當時王景就把方向,放到尋找新的支流上面。最好是當年黃河曾經流過的支流,但是如今又斷流了。這樣一來,只要派人去把已有的河道挖一下,然后再把黃河的河水給引過去,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順著這個思路,王景當時走了很多地方。最后,王景就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對象。

王景找到的這個目標,就叫做‘鴻溝水系’。

就是當年劉邦和項羽平分天下的那個地方。

這個水系的幾條河流,當年都曾經是黃河的支流,但如今已經有一些河流斷流了。這其中最佳的一條支流,叫做汴渠。對于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在後來的歷史上,這條河還有另一個名字,叫做‘通濟渠’。

幾百年之后,隋煬帝在位的時候,把包括通濟渠在內的幾條河,用人口開鑿的方式連接了起來,這就是著名的京杭大運河。

而在當時那個年代,汴渠其實還有一個更大的優勢,那就是這條河可以直接連通淮河。也就是說,就算黃河泛濫了,多出來的河水,通過這條汴渠,可以直接流入淮河!這樣一來,黃河水患發生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但如果按照這個思路來做,接下來,又出現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你憑啥讓黃河聽你的啊?你讓黃河網汴渠里面流多少水?黃河就正正好好流多少水?萬一黃河流過來的水多了,直接讓汴渠一帶也出現水患,那接下來問題就大了!

要知道,汴渠離洛陽更近!也就是說,汴渠如果發了大水,洛陽會直接被淹。而且,整個黃淮流域,會變成一片澤國。到那個時候,東漢的國家整體糧食產量,至少下會下降兩成以上!國家就等著崩潰吧!

所以,到底該怎麼控制流量的問題呢?怎麼確保黃河流過來的水,既不會超出汴渠的承載上限,又能分擔黃河下游的壓力呢?

最后,王景想出了一個‘分段水門法’。

簡單來說,在修好整個汴渠的水道之后,王景在汴渠和黃河接口的地方,修了一道水閘,也叫水門。如果黃河流過來的水,超出了汴渠的承載上限,那就放下這道水閘,讓汴渠歇一會兒。而如果黃河下游的水量過大,就打開水閘,讓黃河的水,多往汴渠這邊流一點。

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水量,據史書記載,當時王景每隔十里,就修一道水閘。利用這些水閘,接下來就可以很好的控制汴渠的水量。

這個工程搞完之后,黃河的水患問題,一下子就從根本上解決了大半!因為水多的時候,可以直接利用汴渠,疏導黃河多余的河水。而水少的時候,則可以直接把汴渠的閘門放下來,讓汴渠的河道排空。接下來,大家就可以直接去河底挖沙子,清理河床。

這樣一來,只要每隔幾年,清理一次汴渠,那汴渠的河床,就永遠不會變高了!而當汴渠能夠輕松疏導黃河多余水量的時候,黃河的水患,自然就被解決了。

這就是王景的治河辦法。

但如果我們要復雜一點來說,這事反倒沒法說了。因為後來王景治河的詳細記載,包括這個水閘到底是怎麼造的,水閘如何在黃河水流沖擊下不倒……這些事情,後來基本都失傳了。

所以我們也不知道,王景當時造出來的東西,到底長啥樣。

但有一件事,我們知道。

那就是從這個工程修完開始,接下來整整八百年的時間,一直到南北朝時期,黃河都沒有再改道。直到南北朝之后,因為南北長期對立,雙方因為戰爭原因,荒廢了清河道的工作,而且還利用黃河去進攻敵人,這才把這個工程徹底搞廢了,然后黃河才開始再次大規模泛濫。

這就是歷史上的王景治水。

以凡人之軀,對抗天災,然后贏了,而且還保護了后世整整八百年的時間。

在修好黃河之后,後來王景又先后官至徐州刺史和廬江太守。在任期間,帶領當地百姓耕種,推廣牛耕和養蠶,造福一方。不過最后,王景的仕途,也就止步于太守這一級,并沒有達到三公九卿的級別。

但和王景相比,那些同時代的高官大佬,後來其實反倒沒誰記得了。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站長推薦

超級雙效犀利士,助勃+延時雙效合一💪!半顆就讓你硬邦邦👊,超強續航⏰只需498元💵即可試用!!!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