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香港出現了一個號稱「五億探長」的總華探長呂樂,負責管理當時香港治安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呂樂采用「人人有份」、「一齊富裕」的管理模式,制定了一套特殊的「地下秩序」,各黑幫、撈家只需要向探長們上交「保護費」,就能安心地「奉旨發財」,于是一個歌舞升平、百花齊放的時代誕生了。
像呂樂這種「兵頭將尾」的探長,雖然是「黑幫」的保護傘,但也不敢明目張膽地來往,為了方便收入保護費和傳遞消息,于是「收租佬」這種職業誕生。
做「收租佬」有何要求?
探長的肩章上有「三條杠」,因此被稱為「三劃」或「老虎」,而收租佬卻稱為「四劃」,難道他比探長的級別更高嗎?非也,其實是由于收租佬身份特殊,因此能夠不受限制、「正大光明」地游走于黑白兩道之間,這是探長們都無法做到的。那麼,成為一個合格的「收租佬」,需要什麼條件呢?
第一,此人必須是探長的親信,沒有比較親密的交情,探長不會委托他們去「收租」的。
第二,此人有一定的江湖地位,識得三山五岳各路人馬,而且人緣要好。
第三,此人要有一定的江湖勢力,有足夠能力擺平黑白兩道之間的摩擦。
當時具備以上三個條件的人,不在少數,幾乎每個轄區的探長都有聽命于自己的「收租佬」。其中最為出名的,一定是總華探長呂樂麾下的三大收租佬。
呂樂麾下三大「收租佬」到底是誰?
我們在香港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里得知,呂樂只有一個「收租佬」,他綽號「豬油仔」,號稱「呂樂的代言人」。
事實上,「豬油仔」只不過是「三大收租佬」的一個縮影。現實中的豬油仔姓「馮」,在電影《追虎擒龍》里有透露,他共有兄弟三人,都是呂樂「御用收租佬」,其中最出名的則是二弟,綽號「沙皮狗」的馮九。
「沙皮狗」馮九有何背景?
馮九,本名馮志強,曾是「東聯社」坐館級大佬,更有人說他是「九龍十八虎」之一,但根據資料顯示「十八虎」成員均出自14K,此事稍后再講。
馮家兄弟在旺角廟街一帶長大,靠經營大排檔起家。當時正值香港大興土木,房地產行業開始迅速發展,馮九看到商機,搶先進入了建筑業,成為一名包工頭。
做工頭期間,他見工人們喜歡玩牌,于是為工人們「組局」,并從中獲益。這樣一來,馮九又發現了新的商機,兄弟三人聯手踏入「賭業」,巔峰時期手下擁有9家賭檔,因此得名「馮九」或「沙皮九」。
雖然,馮九曾在香港九龍叱咤一時,橫行無忌,但令他本人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就是曾經參與投資了「深圳香蜜湖度假村」。介紹完老二「馮九」,再來說說馮老三「羊咩冬」。
「賭王」馮老三
羊咩冬是馮老三的綽號,為何他被稱為「賭王」呢?并非他有什麼高超賭術,而是在他摸索出了一套「賭場管理模式」,將旗下的賭檔經營得有聲有色。換言之,馮九能夠陸續開設9間賭檔,馮老三功不可沒。
對于馮老三的故事少之又少,只知道曾經跟隨他的門生,后來大多混跡于「賭壇」,其中最出色的一位就是號稱「泰國賭王」的譚某,因其常年以光頭示人,所以江湖人稱「光頭譚」。
以上就是香港60年代總華探長呂樂「御用收租佬」馮氏三兄弟的大概背景與經歷,如果有網友知道更多信息,可以在評論區進行補充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