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國畫
设计
情感百態
養魚
酷車
歐洲王室
軍事
趣味測試
俄羅斯新聞
插畫趣聞
奇聞趣事
動漫影音
國際新聞
動物社
装修
大马新闻
綜合推薦
老年生活
生肖解析
歷史趣聞
旅行風光
毛孩
創業職場
健身達人
美食菜譜
明星
熱點新聞
科技遊戲
美妝時尚
日本印象
搞笑故事
萌寵樂園
歌曲明星
搞笑貼圖
獅城資訊
星座课堂
影視新聞
體育競技
生活常識
心靈語錄
育兒分享
佛緣佛語
手工DIY
历史故事
生活小妙招
老照片
娛樂明星
植物
健康養生
奇趣
全部
    
秦始皇為何能統一六國?這3件東西,或許不該出現在2000多年前
2023/09/15

前言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帝國。秦朝的出現,結束了持續500多年的戰國時代,將分裂的中國初步統一成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然而,秦國之所以能夠完成統一六國的偉業,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掌握了遠超當時各國的三件神兵利器——秦劍、秦弩和木質軌道。

秦劍:鋒利無比的神兵

在戰國時代,由于冶煉技術的局限,大多數國家使用的冷兵器都存在質量不高的問題,使用一段時間后就會出現裂痕和損壞。而秦國軍事家不滿足于此,經過長期摸索,終于研制出了遠超當時各國的高質量武器——秦劍。

秦劍整體采用秦國最優質的鑄鋼冶煉而成,刀身更長,但重量卻更輕。這種劍在使用后幾乎不會出現缺口和磨損。一柄出鞘的秦劍,在陽光下鋒利的刀刃閃著銀光,仿佛可以穿透一切障礙。秦國的鑄劍師傅利用這種劍的獨特性能,也精心設計了適合它的快速進攻式劍法。配合秦軍素有「百萬雄師」之稱的強大兵力,秦劍的殺傷力可想而知。

在秦軍襲擊趙國華陽城的一次戰役中,趙軍城頭守將張耳目睹秦軍猛將蒙驁手持秦劍,縱馬狂奔,直入趙軍防線,左右劈擊,敵軍屢屢敗退。張耳勒馬退后,不敢迎擊,只得命令敲響金鼓,關閉城門固守。面對秦劍的鋒利,無人敢直視其刃。

當日破曉時分,秦軍大營內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將士們提前起床,進行最后的準備。身著黑色甲胄的蒙驁提著他最得意的秦劍站在營賬外,一邊輕盈地舞動長劍,一邊檢視劍身上的寒光。這柄秦劍是他多年的隨身武器,無數次沾染敵人熱血,鋒刃如初。

「有了它,華陽城很快就能破開一個缺口。」蒙驁喃喃自語,自信滿滿。

此時,傳令兵跑來通報即將出發。蒙驁將秦劍[插·入]劍鞘,跨上白馬,殺向城下敵陣。只見他縱馬狂奔,箭一般沖入敵軍方陣,手中長劍左右劈砍,來勢洶洶。敵軍屢屢后退,竟無一人敢迎頭擋住。

城頭的趙軍守將張耳正指揮著士兵射箭,忽然見敵方一騎軍如閃電般殺入,立時大驚失色:「這是何人,武藝如此精湛!"跟隨他的校尉急忙回道:「據說是秦國猛將蒙驁,他使的是出了名的秦劍,鋒利無比,就連我們的鋼甲也能輕易劈開!"

秦弩:遠程殺敵的利器

遠程殺傷一直是古代軍隊的重要戰力。相比弓箭,弩的射程更遠,威力也更大,是當時最主要的遠程武器。秦國根據弩的特點,改進傳統設計,打造出射程更遠、穿透更強的秦弩。這種弩體積不大,反而更容易拉開弩臂蓄力,同時也設計了專門的快速填裝機械,大大提高了射擊頻率。

而為了發揮秦弩的最大威力,秦國還專門研發了新型箭鏃,整體箭身更長更輕,箭頭部更鋒利,并涂上了秘制劇毒,以增加殺傷力。秦弩配合毒箭,對敵人形成了巨大的威懾力。據傳秦軍曾用這種箭鏃一舉射倒Han王宗族幾十騎馬。王見此毒箭威力非同小可,再也不敢與秦國為敵。

秦國還將秦弩裝備到了城墻上,打造出了早期形式的城墻重弩,用于防御敵人進攻。隨著秦弩「嗖嗖」聲響起,敵軍倒伏在地,死傷無數。秦弩的射程之遠、威力之大,讓各國軍心驚膽落。正是它成就了秦國軍隊的遠程殺傷力,也為日后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在攻打燕國薊城的戰役中,秦軍弩手們端著由橡木制成的秦弩,躲在移動竹樓里進行射擊。這種竹樓輕便活動,為弩手提供了很好的隱蔽和防護。

「薊城今日必攻克,你們必須發揮秦弩的最大威力,給敵人遠距離的打擊!」秦軍統帥對弩手們喊話。弩手們將長鏃箭對準城頭的守兵和指揮官,然后用力拉下弩機,只聽「嗖嗖」聲響起,一波波毒箭從竹樓里射出,敵人接連中箭倒地。秦弩彈射的勁力之猛,令敵軍望風披靡。

「要多射擊敵城門附近!我們的攻城武器就快開過去了!」統帥再度命令。弩箭如暴雨般射向敵軍要害之地,燕軍士氣大挫,城門部隊接連潰敗。趁此機會,秦軍猛將白起麾下的士兵抬著攻城錘車和云梯迅速開進,直抵城下。最終,在秦弩的遠程火力掩護下,薊城被秦軍攻克。

木質軌道:秦軍后勤保障的秘密

在軍事行動中,高效的后勤保障直接關系到戰場的勝敗。秦國軍事家也意識到這一點,因此設計出了當時最先進的陸路運輸系統——木質軌道。

這種軌道采用堅硬的橡木制成,組裝起來之后遍布各地,貫穿秦國的疆土。它取代了傳統依靠人力或畜力運輸的方式,使得大批秦軍人員物資能夠快速流動。只要有軌道相連,秦軍就能源源不斷獲得補給。這為秦軍的行軍作戰提供了強大保障。

在攻打趙國巨鹿之戰時,秦將白起就利用木質軌道,迅速調動重兵,一舉殲滅趙軍10萬人。趙國大驚失色,此戰直接導致了趙國國力的衰敗。在此后秦滅韓、趙、燕、齊、楚、蜀的戰役中,這種軌道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持續的后勤支援,成為秦軍取勝的關鍵。

可以說,如果沒有木質軌道建立起的運輸網絡,秦國很難在短時間內調動大軍,也就難以完成統一事業。它是秦軍戰場機動力和后勤保障的最大秘密。

轎車緊緊跟隨在前方馬匹拉動的木軌車上,一路向前疾馳。車內,秦軍大將白起正查看地圖計劃下一步軍事行動。「多虧了這些木軌交通線,我們的補給運輸速度提高了數倍。現在,只要一周時間就可以將軍需物資源源不斷運送到前線。」白起滿意地說。

「是的,我軍行軍速度之快,后勤供應之充沛,全仗這套軌道運輸網絡。聽說工匠們花了三年時間才建成,可見其艱辛。」副官也笑著說。白起點頭:「這些軌道就像我們軍隊的血脈,提供養分。有了它,我們的大軍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此時車隊已經駛過崎嶇山路,來到了河邊的秦軍大營。看到物資不斷卸下,士兵們歡呼雀躍。白起心中大喜,木軌運輸再次證明了它的巨大價值。

商鞅變法:奠定秦國統一基石

秦國之所以能夠在眾強敵環伺的環境下脫穎而出,最終完成統一大業,一個最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就是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商鞅進入秦國擔任左庶長,開始了他著名的變法。他認為農業是國家富強的根本,因此推行了逐步開墾官地、重農抑商的政策,增加了秦國的財政收入。

同時,商鞅強調兵農合一,使農民也成為備戰人員。他規定凡是耕種者必須自己制造農具、武器,既能生產,又能作戰。此舉大大增強了秦國的戰斗力。此外,商鞅還進行了軍事、政治體系改革,確立了嚴酷的法家治國原則。他采用了連坐法和官吏考核制度,使秦國形成高度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這為秦國日后的快速擴張奠定了堅實基礎。

雖然商鞅由于得罪了貴族被殺,其變法也遭到一定阻力,但秦國后續君主堅持繼承并發揚了他的改革精神。到了秦始皇時期,秦國軍力強盛,政治統一,最終完成六國征服和大一統。可以說,沒有商鞅變法帶來的基礎性轉型,就沒有後來的秦朝大一統。

公元前356年,商鞅來到咸陽,受聘為秦相。他環視秦王宮殿內金碧輝煌的場面,心中默念:「我定要使秦國成為富強的帝國,重返漢武大帝時代的鼎盛景象。」

商鞅作為變法顧問,首先面見了秦孝公。「大王,臣認為秦國要富強,就必須實行新的政策。農業是根本,應該采取措施發展農業,然后用積累的財富強軍。」

秦孝公聽完點頭:「卿言甚是。朕即位以來一直想使秦國早日統一天下,你的主張可取。」獲得君王首肯,商鞅隨即著手推行變法。他下令開墾官有荒地,發展農業;還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提高谷物產量。數年后,秦國農業收成大增,國庫收入也大為增加。

與此同時,商鞅進行了軍事改革。他規定農民必須自己打造兵器,以實現「耕戰結合」,既能生產也能作戰。全國區劃調整為縣制,廢除封建典制,加強中央集權。

商鞅一改古代「優質無替」的做法,實行任人唯賢,提拔了大批平民官吏。此外,他還制定了嚴酷的法律法規,實行連坐法等手段,加強法制統一。

結語

在商鞅一系列變法推行后,秦國國力日漸強盛。盡管遭到一定阻力,但商鞅為秦國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後來秦始皇繼位后,更是發揚光大了商鞅變法的精神,最終完成了六國征服,實現大一統。

站長推薦

超級雙效犀利士,助勃+延時雙效合一💪!半顆就讓你硬邦邦👊,超強續航⏰只需498元💵即可試用!!!

三部熱度破3萬的電視劇:肖戰扛劇能力被認證,楊紫一人帶飛三人
2023/10/01
當我們歡度國慶時,跟中國同日「慶生」的一個小島國卻為生存掙扎
2023/10/01
子午谷奇謀,就算失敗也只損五千,諸葛亮這麼不敢冒險?
2023/10/01
朋友圈的「僅三天可見」,大多是這樣的女人,格局很高
2023/10/01
52歲黎姿罕曬全家福慶生,與富豪老公放閃,3個女兒身高直追媽媽
2023/10/01
長期服用降壓藥,會影響男性性功能?醫生提醒:3類降壓藥要注意
2023/10/01
45歲男子,每天堅持夜跑5公里,一年后他的身體有什麼變化?
2023/10/01
條件不符就別尬演「悍匪」了,38歲黃軒告訴你,啥是教科書式變態
2023/10/01
別人問你工資多少,聰明的人這樣回答,很巧妙,不傷人!
2023/10/01
張作霖還有孫子!去世80年后,張閭實回來為他掃墓,警告日本
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