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能稱得上「大亨」的人屈指可數,李嘉誠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大亨,李兆基被稱為股票大亨,郭氏兄弟則是地產大亨。不過還有一個人,財富雖不及前三位,但他擁有著極高的話語權,尤其是在娛樂圈,被人稱為邵逸夫之后的「香港娛樂大亨」,此人就是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
楊受成原本姓吳,因家中貧窮,其父被過繼給姓楊的人家,從此改姓楊。少年時的楊受成掌握修理鐘表的手藝,但他天生不愛讀書,反而喜歡跑碼頭、混社會,結識不少三六九等的人。
也正是這樣,讓年紀輕輕的他成了一個能屈能伸、八面玲瓏的「人精」,善于察言觀色,能搞定各種關系。
21歲的楊受成結婚,經營著一間名為「天文台」的鐘表店,為了提高利潤,他先后取得勞力士、歐米茄、帝駝、天梭等品牌的代理權,因此生意越來越紅火,不久便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23歲時,他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香港「鐘表大王」,29歲時又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主席。
到了1983年,香港房價大幅下跌,楊受成所囤積的土地因此貶值,更欠下匯豐銀行6億港元的巨額債務。為了還債,楊受成不得不將自己旗下的產業給了銀行,仍然還欠3.2億港元。為了能夠東山再起,楊受成跟匯豐協商后,以經理人身份重新接管之前所抵押的產業,繼續經營,銀行方面要求在8年內必須還清3.
2億的債務。
然而,不知道楊受成通過何種方法,又從匯豐銀行得到1000萬的資金,開設了一間名為「寶石城」的珠寶零售賣場。此后,他遠赴沙特、科威特等國家,尋覓商機,削尖腦袋結識當地權貴,與之合作,大發橫財,僅1年時間就賺了過千萬美元。此后,他去柬埔寨開銀行,去朝鮮開賭場,到印尼搞金融,到大陸搞房地產,不到3年時間就還清了3.2億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