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這件事,我們可能都覺得自己做得很好,父母有事我們忙前忙后,過年過節過生日,禮物電話都不少。
但仔細想想,有時候禮物是快遞寄的,打個電話也只說了句節日快樂或者生日快樂。
寄個快遞,打一個一分鐘不到的電話,我們就覺得自己很孝順。
殊不知,父母要的不是我們快遞的禮物,也不是那個他們只聽不說話的電話。
01
勤聯系
俗話說:「樹老根多,人老話多。」
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
有位空巢老人為了找人說話,三年報警700多次,只為可以和出警員警聊聊天。
小品《鐘點工》,趙本山飾演的老人,被兒子接進城里享福,有吃有喝,但是兒子沒有時間陪他。
他整天一個人待在家里,日子過得悶悶不樂。
于是兒子請了個鐘點工陪他聊天,那次聊天竟然是他半年來說話最多,也是最高興的一次。
小品揭示了現在一個很扎心的現象,老年人最大的奢望, 就是能有個人陪他們聊聊天。
看過一份《空巢老人調查報告》:全國共有老年人口1.68億人,90%的空巢老人感覺家庭關系基本融洽,只有9.2%的老人對子女感到滿意。
有人說:有一種無奈,叫子女在城市做「空巢青年」,父母在老家當「空巢老人」。
我們很無奈,想要陪在父母身邊盡孝,有時候可能真的很難。但現在有電話、微信、視訊,這樣的云陪伴。
當我們在外面忙碌生活的時候,也可以抽時間給父母打電話、發視訊,陪他們聊聊家長里短。
但是現在很多人總拿忙當借口,每天手機不離手,也不會給父母打個電話。
其實,少刷五分鐘短視訊,少和朋友在外面吃頓飯。
拿起手機給父母打個電話,你的一聲簡單問候,就能給父母極大的安慰。
父母到了一定年紀,他們需要有人常陪他們說話聊天。作為子女我們做不到常伴左右,但可以跟父母常聯系,陪他們話家常。
02
勤回家
別總說等忙過這段時間,等經濟壓力小點,等房貸還完……我就帶父母游山玩水,吃山珍海味。
俗話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網上看過一則新聞:
一位81歲的老人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去世,女兒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滿滿一屋子的保健品,許多都未拆封且已經過期,老人幾乎花光了積蓄。
據老人的鄰居說,老人共有5個子女,但基本上都不常來。
平時只有賣保健品的推銷員,經常來看望他們。陪他們聊天「叔叔阿姨」常掛嘴邊,比親生兒女還要親。
人到一定年紀,希望自己的孩子們陪在身旁,哪怕不能常陪左右,也想他們能常回家看看。
別總說等等,別告訴自己來日方長,孝順父母這件事來日并不方長。
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來得更快一些。
曾在網上流傳有這樣一個公式:
假如一年只有過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每天在一起能相處11個小時。假設父母能活到80歲,現在已經60歲了,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剩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畢淑敏曾說:
「每個孩子都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有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可惜人們都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為了不讓自己有后悔的時候,有時間勤回家陪爸媽,給他們做頓飯,哪怕是簡單的一碗清水掛面,也是你的一份孝心。
03
好好說話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語言傷人是無形的,但它的殺傷力毫不會低于物理傷害。
《新聞聯播》主播羅京,分享過他的一次經歷。
有段時間他工作壓力非常大,焦慮煩躁。
下班回家后,羅京在家里不停地抽煙,母親看到后并勸他,告訴他抽煙對身體不好。
羅京一時沒控制住情緒,直接頂撞了母親。
只是他怎麼也沒想到,很少流淚的母親,當時就哭了。
羅京看到哭泣的母親后悔不已,為了不讓母親傷心,從那以后他便戒掉了抽煙。
後來羅京寫了這樣一段話壓在自己的辦公桌下:
「不要對父母不耐煩,要好好說話。能夠耐心對待陌生人,以及和你關系不密切的人,為何不能耐心面對摯愛你,把你的生命幸福看得比他們生命還重要的父母呢?」
當父母漸漸年老,他們最擔心的是子女的平安健康。
要知道, 父母的每字每句都是關心與擔心,他們用他們最樸實的方式擔心保護著我們,有時候我們卻不識好歹地嫌他們嘮叨管太多。
其實父母老了,他們更多地是希望能夠聽到我們好好跟他們說話。
往后當我們和父母相處溝通時,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好好說話。
04
無論我們多忙,請記得常常給父母打個電話,陪他們說說生活瑣碎。
空閑時常回家,少參加次朋友聚會,多回家陪陪父母,畢竟在往后的日子里見一次少一次。
當我們和父母相處時,請記得壞話好說,狠話柔說,重話輕說,急話緩說。
孝順父母這件事,其實很簡單,忙時打個電話,閑時回家看看,聊天時好好說話。
愿你我在陪伴父母的時候,用心陪伴。跟他們說話的時候,多點耐心。我們都能用溫柔的嘴,說軟軟的話。
作者簡介:蝶斕,一個喜歡安靜獨處,習慣用文字記錄生活點滴的人。用自己的筆,寫世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