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國際新聞
情感百態
设计
奇聞趣事
装修
歐洲王室
養魚
軍事
國畫
俄羅斯新聞
美食菜譜
明星
娛樂明星
歌曲明星
大马新闻
搞笑故事
插畫趣聞
老年生活
育兒分享
星座课堂
熱點新聞
歷史趣聞
科技遊戲
旅行風光
獅城資訊
趣味測試
美妝時尚
手工DIY
健身達人
動物社
創業職場
毛孩
綜合推薦
佛緣佛語
體育競技
植物
历史故事
生肖解析
日本印象
影視新聞
酷車
生活小妙招
健康養生
萌寵樂園
生活常識
動漫影音
心靈語錄
老照片
搞笑貼圖
奇趣
古裝資訊
字母圈
金庸故事
全部
    
鄭經:氣死父親,私通乳母,鄭成功的逆子,雖失小節卻守20年大義
2023/11/20

楔子:

公元1661年4月, 鄭成功讓19歲的長子 鄭經留守廈門,他自己帶著數百艘戰船橫渡台灣海峽,向荷蘭殖民者發動血戰。鄭成功和荷蘭人打了七個多月,最終趕走荷蘭殖民者,將寶島台灣收回到中華民族的手中。

正在鄭成功長舒一口氣的時候,他突然接到 唐顯悅的來信。在信中,唐顯悅大罵鄭成功 「治家不嚴,何以治國?」

唐顯悅是鄭經之妻 唐氏的祖父。原來,在鄭成功遠征台灣期間, 鄭經私通弟弟的乳母 陳昭娘,并生下兒子 鄭克臧。鄭成功接到信后,怒火攻心,吐血不止。為了清理門戶,也為了給唐家一個交代,鄭成功決定殺掉這個逆子。《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記載:

錦與乳媼通,生子,(鄭成功)遣泰就殺錦及其母董。

鄭成功派堂兄 鄭泰去殺掉鄭經和鄭經之母董氏。可是,還沒等鄭泰殺掉鄭經,鄭成功已經數痛攻心,一命嗚呼了。

在歷史上,鄭經是「明鄭」的第二代掌舵人。他氣死父親鄭成功,治理台灣20年,是個極具爭議的人物。 本文,博史君將大量搜集歷史材料,為大家重述鄭成功長子、明朝第二代延平王鄭經的一生。希望大家能通過他,了解一段不一樣的明清史和台灣史。

一、鄭氏生長子,延平續血脈

鄭經,又名 鄭錦,字賢之、元之,號式天,乳名叫「錦舍」,福建南安人,根據《清史稿·鄭成功傳》記載:

成功子十,錦其長也,一名經。

民族英雄鄭成功有十個兒子,鄭經是他的長子。

而《福建通志•福建列傳•卷31》記載:

經字元之,母董氏,素無寵。

鄭成功的妻子董氏是禮部侍郎董飏先的侄女。鄭經是董氏所生,是鄭成功的「嫡長子」。只是,董氏并不受鄭成功的寵愛。

要說鄭經,還要簡單介紹一下他的家族史。鄭經的爺爺名叫 鄭芝龍,是明朝末年有名的海上商人,偶爾也做一些「走私」和「打劫」的生意,因此麾下有一批自己的隊伍。明朝末年,鄭芝龍接受明廷的招安,從此歸順明朝。後來清軍入關,崇禎帝自縊。鄭芝龍率軍南下,維護南明弘光政權。

可是,隨著弘光政權的滅亡。鄭芝龍接受了他的老鄉、清朝大學士 洪承疇的勸降,打算歸順清朝,并出兵攻打自己的家鄉。鄭芝龍的舉動,引起了很多部將的不滿,鄭成功之母也在紛爭中自縊身亡。 鄭成功滿懷忠義,不同意父親的做法,遂帶兵遠走廈門和金門,從此和父親分道揚鑣。

這一階段,鄭成功身邊有一個很關鍵的人物,此人就是 陳永華。在歷史上,他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 陳近南。筆者此前曾寫過一篇關于他的長文(陳近南:32年英雄,300年大義,歷史上的他,比金庸筆下更偉大)。

在陳永華的幫助下,鄭成功在沿海一帶持續抗清十余年,先后效忠于南 明隆武、永歷帝

鄭經生于明朝崇禎十五年(1642年),幼年的他目睹了父親和祖父的決裂過程。隨著他的長大,他開始幫助父親處理政務和軍務。清朝順治六年(南明永歷三年),永歷帝封鄭成功為「 延平王」,鄭經是為延平王世子。

為了穩固鄭經的地位,鄭成功和南明兵部尚書 唐顯悅聯姻,把唐顯悅的孫女唐氏許配給了鄭經。

清朝順治十五年和十六年(永歷十二年、十三年),鄭成功在為長子迎娶唐氏之后,先后兩次率軍北伐,打算收復明朝疆土,可惜都以失敗告終。為了避免清軍的持續圍剿,鄭成功在陳永華建議下,將目光投向了海峽對岸。他們打算從荷蘭人手中奪取台灣,以充當鄭氏的第二落腳點。

在鄭成功率軍北伐清朝、收復台灣的這段時間內,鄭經受命接過父親的重任,鎮守金門、廈門等地。根據《台灣外記·卷11》記載:

經自監守各島,仁慈儉恤,謙恭愛人;雖好學善射,但嚴毅果敢弗如厥父之風也。

意思是,鄭經管理金廈等島嶼,盡職盡責。他為人 寬厚恭謙,而且文武兼備,有其父之風

不過,鄭經也有個缺點,那就是他私生活問題很大,他不喜歡自己的妻子唐氏,而是和四弟鄭睿的乳母陳昭娘有染。鄭成功在的時候,他們還有所顧忌,後來鄭成功出征台灣,鄭經和陳昭娘就肆無忌憚了,陳昭娘甚至還為鄭經生下了一個兒子,此子就是 鄭克臧

且說順治十八年,鄭成功率領精銳冒著荷蘭人的大炮,橫渡海峽,經過7個月的鏖戰,終于收復了台灣。可到了第二年(康熙元年),鄭成功就收到了唐顯悅的來信,信中把鄭經和陳昭娘私通并生子的事情全部抖了出來,鄭成功看完信后,急火攻心,吐血不止,竟然暈厥過去。等鄭成功醒來,他下令殺掉這個逆子,這便是本文開篇的那一幕。

那麼,鄭經是怎麼逃過鄭成功的追殺的呢?

二、成功欲殺子,鄭經清門戶

當時,鄭成功在台灣,他派部將 黃昱回到廈門,下諭給鄭成功的堂兄 鄭泰,讓鄭泰殺掉鄭經,由于鄭經的母親董氏有「教子不嚴」之罪,鄭成功下令將董氏也一并除掉。這件事,在《閩海紀要·壬寅》中有詳細記載:

世子經居思明州,與乳媼通,生子。成功聞之大怒,命黃昱至島,諭鄭泰監殺世子經及經母夫人董氏,以教子不嚴也。諸部大驚,忠振伯·洪旭不肯用命。

鄭泰畢竟是鄭氏血親,他接到命令后非常猶豫,他想到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保全鄭經和董氏,而殺掉乳母陳昭娘,這樣也算給唐家一個交代了。

當鄭泰把這個建議又派人送到台灣的時候,一來二去,耽誤了不少時間。就在這期間,鄭成功的父親、已經投降清朝的 鄭芝龍被康熙初年四大輔臣之一的 蘇克薩哈斬殺,鄭成功雖然和父親分道揚鑣,但聞訊后又吐血不止。而后,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歷帝朱由榔被吳三桂所殺,鄭成功得到消息后臥床不起。這時,鄭成功又接到鄭泰的消息,得知鄭泰還沒有殺掉鄭經,鄭成功悲憤不已,下令讓鄭泰一定要殺掉鄭經。而后猝然去世。

根據《閩海紀要》中記載,鄭成功臨終前「 頓足撫膺,大呼而殂」。可見,一代英豪鄭成功在臨終前多有不甘。而他的兒子,是氣死他的主因之一。(下圖為鄭成功墓)

鄭成功去世之后,明鄭內部立即出現分裂,根據《福建通志•福建列傳•卷31》記載:

(鄭襲)即矯成功遺命,數世子罪,奉襲為東都主。黃安不與謀,陽附之而密請經速治兵過台。

鄭成功的弟弟 鄭襲早就想篡班奪權,他以鄭經「 私通乳母,不堪為主」為由,自立為台灣之主。而鄭成功的部下 黃安則不愿與鄭襲同流合污,他佯裝附和鄭襲,私底下卻派人通知鄭經。

我上文說過,鄭經為人謙和、文武兼備,有乃父之風,金、廈等地的將士們都很愛戴鄭經。雖然鄭經私生活有問題, 但在大多數人心目中,這只是「小節」。而在大義上,鄭經是鄭成功的嫡長子,又是延平王世子,他自然就是鄭成功的接班人。

此時,鄭經找到 陳永華(陳近南),拜陳永華為諮議參軍。陳永華為鄭經獻策,他們在廈門為鄭成功發喪,爭取民心,然后重用周全斌、馮錫范等人,準備東渡台灣。

康熙元年十月初一,鄭經率軍攻台。鄭襲在台灣本來就立足未穩,再加上鄭經親自來攻,黃安等人為內應,鄭襲第一仗就敗了。接下來很多鄭成功的部下紛紛向鄭經投降,如此一來,這場戰爭很快結束。

此戰之后,鄭經順利入主台灣,襲承延平王爵位。他的叔叔鄭襲則被軟禁。

處理完鄭襲,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鄭經接下來把目光對準了 鄭泰。當初,鄭泰接到鄭成功的命令,心軟沒有殺鄭經。鄭經本來對這位堂伯父略有好感,可是,鄭經入主台灣后,查到鄭泰曾和鄭襲多次通信,信中對自己頗多不滿。于是,鄭經決定除掉鄭泰。《清史稿》云:

二年,錦還思明。泰嘗與台灣諸將通書,錦得之,遂殺泰。泰弟鳴駿、賡,子纘緒亦走泉州降。

康熙二年,鄭經回到廈門思明,他設下鴻門宴,邀請鄭泰前來議事,結果一聲令下,鄭泰被埋伏的甲兵所殺。鄭泰的弟弟、兒子等人被迫逃到泉州,投降清朝。這樣一來,鄭經雖然鞏固了自己的權力,但自斷臂膀,實力也有所削減。

《國語·晉語》中有一句話:

義者,利之足也;貪者,怨之本也。

鄭經和鄭氏其他成員的斗爭,本質上還是貪念和政治利益之爭。在古代的政治斗爭中,為了權位而手足相殘者比比皆是。博史君 對鄭經的私德并不認同。同時,我認為鄭經處理鄭襲和鄭泰之事上,過于毒辣。

三、延平抗清廷,守土拒荷夷

且說鄭成功當年擊敗荷蘭人,收復台灣后,清廷是比較震驚的。第二年,鄭成功病逝,鄭經襲承延平王,再加上鄭泰的兒子和弟弟投奔清朝之后,清廷便打算趁鄭經立足未穩時消滅明鄭勢力。

當時,鄭經所面臨的大環境非常復雜,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他剛上位就對鄭氏宗族進行清剿,導致人心浮動。

第二方面,南明永歷帝被殺后,南明其實已經從歷史上終結。鄭氏家族雖然是南明封的延平王,但很多人是沖著「明」這個大旗才為鄭氏效力的。如今南明不在了,一些有志之士便失去了信心,部分人員甚至遠走東南亞,從此隱居起來。

第三方面,荷蘭人被鄭成功擊敗后,多有不甘,一直在東南亞的印尼一帶厲兵秣馬,打算從鄭經手中奪回寶島。

第四方面,就是來自清廷的直接威脅。當時康熙帝年幼,四大輔臣為了立功,持續催促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繼茂出兵攻打金夏。

所以說,鄭經剛上位就「四面受敵」,其實并不夸張。鄭經也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他在清理完鄭襲和鄭泰之后,開始頻繁在兩岸巡查,操練將士,提拔年輕將領。可是,還未等鄭經緩過氣來,敵人已經開始圍攻了。《閩海紀要·癸卯》記載:

九月,荷蘭紅夷犯兩島。紅夷糾集甲板船十六只、夷兵數千,會靖南王及總督同攻金、廈兩島……

注意,這里的「 紅夷」,指的是荷蘭殖民者,在清朝時期,人們稱之為「紅毛軍」。這段記載的意思是說:清朝康熙二年九月,荷蘭殖民者出動十六艘戰船、數千兵馬帶著紅衣大炮攻打金門和廈門。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為了消滅鄭經,清廷決定和荷蘭人合作。清廷派靖南王耿繼茂、福建總督等人兵分兩路攻打金夏。

鄭經面對清廷和荷蘭的合力攻打,鄭經也使出渾身解數,他派周全斌率領精銳在金門御敵,自己親臨廈門指揮戰陣。雙方鏖戰了一個多月,明鄭大軍并不吃虧。

可是,清廷為了取勝,持續調集海澄公 黃梧、水師提督 施瑯出海澄進攻廈門。施瑯本就是鄭成功的部下,後來投降清朝,此人極擅水戰,再加上鄭經已經人困馬乏,很快清廷取得優勢。鄭經見勢不敵,只得帶領眾人退守銅山。

此戰,算得上是鄭經遇到的一大挫折。金夏失守后,明鄭將士們傷亡慘重,鄭經只得回台灣休養生息,再圖后舉。

鄭經留 周全斌在銅山,接下來,清廷開啟了大范圍的招降政策,幾次派投降的舊部去銅山招降周全斌。為了誘降周全斌,清廷一方面堅壁清野,另一方面派兵攔截周全斌的補給。《清史稿》云:

銅山糧垂盡,全斌亦出降,封承恩伯。

周全斌本是鄭經的心腹猛將,他在彈盡糧絕之時投降了清朝。

此后,鄭經在台灣訓練將士,發展經濟,用武力多次阻擊清軍和荷蘭人的攻打,守住了明鄭的「鐵桶江山」。 鄭經在台灣期間,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兩大使命,第一是反攻清朝,第二是避免把台灣交到外族人手中。

博史君讀鄭經抗清的這段歷史,最大的感觸就是: 鄭經退守台灣,雖然是形勢所迫,但他卻在抗擊外敵方面立下大功,為中華民族守住了台灣島。而清廷為了消滅明鄭,不惜與外夷聯合。至少在大義方面,鄭經是站得住腳的。

實際上,鄭經對台灣的貢獻,遠不止這些。

四、鄭經治台灣,永華興文教

鄭經既要靠武力對抗清廷和荷蘭人,又要伺機反撲清朝,那必須得滿足一個最基礎的條件, 那就是充足的后勤補給。可是,鄭經初到台灣時,台灣還是一片「蠻荒」,當地不僅土地貧瘠,而且台灣同胞的生產力遠不如閩浙一帶。這麼多將士要填飽肚子,其實是個難題。

這個時候,他身邊大謀士陳永華則為他立下大功。在陳永華的建議下,鄭經在台灣做了三件大事:

其一,開荒耕種、發展屯田。根據《台灣外記》記載,鄭經下令「 分配諸鎮荒地,寓兵于農」,將士們不打仗的時候,紛紛被派往各地去開荒種地。而且,鄭經還派陳永華通過「天地會」等渠道,從閩浙粵等地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大大提高了台灣當地居民的農耕生產力。這對于明鄭接下來20年固守台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二,打通商貿,鼓勵通商。鄭經退守台灣后,康熙帝為了堅壁清野,困住鄭氏,在沿海一帶施行了嚴格的「沿海遷界」政策。台灣船只不能和清廷做生意,這讓他們不能迅速獲得糧食、布匹、鐵器等商品。鄭經和陳永華商量,決定打通海外商貿。要知道,鄭家就是做海上生意起家的,他們迅速和日本、朝鮮和東南亞諸國做起了貿易。這對發展當地經濟作出巨大貢獻。

其三,大興文教,施行科舉。在明鄭初期,台灣的原著居民以高山族為主,他們絕大多數都沒有讀過書,對儒家文化更是毫無認知。鄭經認為,若想長期在台灣立足,必須要興文教。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年輕的人才,而當地百姓才能懂得忠孝仁義的道理。

其實,相比于前兩點來說,第三點最難,影響也最深遠。因為當地百姓對「受教育」這件事是抗拒的。即使鄭經在台灣各地設立文廟和學堂,但老百姓還是不愿意送孩子去讀書,因為一旦送孩子去學堂,就意味著家里失去一個勞動力。最后,鄭經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勵」措施。例如只要讀書就可以免除一部分賦稅和徭役,這才讓台灣文教興盛起來,儒家文化從此開始在台灣興起。

《禮記·經解》中說: 入其國,其教可知也。

博史君認為:鄭經在台灣施行文教,對台灣融入中華文化意義重大。此舉加大了兩岸兒女對中華文化的同宗同源的認同感,對中華民族的統一,可謂利在千秋!

毫無疑問,鄭經治理台灣的成績是值得認可的。史載:

交通接濟、貨物興販,促進台灣日盛。

五、壯志求復國,遇挫耽酒色

台灣畢竟偏居一隅,實力終究難以和清廷相抗,若想光復明朝,鄭經只能等待時機。康熙十二年,平西王 吳三桂在云南舉起反旗,隨后靖南王 耿精忠、平南王 尚之信紛紛響應,史稱「三藩之亂」。「三藩之亂」最[高·潮]時,清廷已經失去半壁江山。

此時,靖南王耿精忠派人邀請鄭經登岸,鄭經認為時機成熟,他西渡福建,和曾經的仇人耿精忠聯合攻打清軍。《閩海紀要·甲寅》記載:

鄭經蟄伏多年,這次為了「復國」,堪稱精銳齊出。在鄭經的攻擊下,清軍連連敗北,泉州、漳州等地心系明朝之士紛紛前來投靠鄭經。而后,鄭經轉戰廣東,占領了潮州、惠州全境。 此時他已經擁有漳、泉、潮、惠四座重鎮,實力龐大。

這是鄭經復國的最高光時刻,也是他人生的巔峰。可是,這一時刻太過短暫。

鄭經的勢力坐大,這引起了耿精忠的嫉妒,畢竟,耿家才是福建的地頭蛇。于是,鄭、耿二人開始交惡。此時的鄭經一味「復國」,并沒有妥善處理和耿精忠的關系。接下來,耿精忠首鼠兩端,他暗通康親王 愛新覺羅·杰書,打算助清軍攻打鄭經,進而侵吞鄭經的勝利果實。最終,清軍在烏龍江擊敗鄭經,鄭經只得退回廈門,打算堅守。

在廈門期間,鄭經一方面派劉國軒回台灣搬兵,另一方面積極派人到福建、廣東、浙江沿岸的島嶼安撫軍心。待劉國軒帶領兩萬兵馬歸來,鄭經再次反攻閩南。當時,清廷為了盡快平定三藩之亂,派人與鄭經和談。但鄭經堅持 不剃發、不登岸,康熙無法接受,所以談判很快破裂。

接下來,耿精忠投降清朝, 杰書和耿精忠聯合攻打鄭經。 鄭經在沿海一帶堅持了近3年的時間,由于后勤薄弱,最終不敵清軍。鄭經的兵馬和戰艦損失大半,只得怏怏地返回台灣。

鄭經這次反攻清廷,歷時6年,他拼盡全力,可惜壯志未酬。而且,這6年的時間,他幾乎掏空了台灣的家底。待鄭經歸來,其母董氏責怪鄭經:

七府連敗,二島亦喪,皆由汝無權略果斷……

按照董氏的意思,他們就應該在島上過太平日子,談什麼「復國」。可是鄭經身為明朝最后的勢力,如果就這樣蝸居台島,他焉能甘心?

然而,不甘心又如何。這一年,陳永華看到鄭經兵敗而歸,悲傷不已,不久病逝。此后,明鄭內部再無人支持鄭經「復國」。

鄭經見「復國」無望,心情郁結,開始沉迷于酒色。第二年,鄭經去世,年僅39歲。

鄭經臨終前,將延平王印璽交給他的長子 鄭克臧。但由于鄭克臧是鄭經和弟弟的乳母所生,馮錫范等人以鄭克臧非鄭氏血脈為由,殺鄭克臧,扶持鄭克臧的弟弟 鄭克塽為延平王。鄭克塽年幼,馮錫范專權,台灣很快衰敗。康熙二十二年,姚啟圣、施瑯二人合力攻台,鄭克塽兵敗投降,至此,盤踞台島23年之久的明鄭滅亡。

在筆者心目中,鄭經是個復雜的人物。首先,他作為鄭成功的嫡長子,他本是鄭成功培養的繼承人,可是,他不顧倫理私通弟弟的乳母。 其次,為了穩固權力,他用血腥手段屠殺叔伯。 最后,待到人生的最后,他因為受挫而一蹶不振。孔子曰: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氣血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鄭經少年未戒色,壯年未戒弒殺,人生的最后又患得患失。孔子所謂的「三戒」,鄭經一個都沒有做到。

但是,在筆者心目中,鄭經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小節上問題很大,但卻一直堅守民族大義。他雖然抗拒清朝,但卻一直在謀求「復國」。他雖然和外夷通商,但卻堅持中華本心。 鄭經經營台灣20年,堅持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正義立場,反抗清朝的民族壓迫和荷蘭殖民者的侵略,這樣的人,不能被后世一棍子打死。

歷史是辯證的, 當代讀史人,當以 鄭經之失為戒,以 鄭經之大義為伍

參考資料:《清史稿·卷224》《福建通志•福建列傳•卷31》《台灣外記·卷11》《閩海紀要》《陳參軍列傳》。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站長推薦

超級雙效犀利士,助勃+延時雙效合一💪!半顆就讓你硬邦邦👊,超強續航⏰只需498元💵即可試用!!!

「猴子」也長有翅膀?神秘的飛狐猴像風箏一樣,在叢林之間滑翔!
2023/11/20
長江禁漁初見成效,局部地區已魚群泛濫?十年禁漁是否還繼續?
2023/11/20
《高山》風波升級!退票率高,張校長被消費,本人表情無奈又痛苦
2023/11/20
煮活蝦,別水開后再下鍋,廚師教你6招,蝦肉又香又嫩,沒有腥味
2023/11/20
事件升級!烏爾善取關《封神》所有主創,網友:還能有第二部麼?
2023/11/20
羽絨服藏了4個小秘密,賣衣服的店員不會告訴你,學會了不被坑
2023/11/20
去蝦線,用牙簽就錯了,水產店老闆教我一招,一秒一個太快了
2023/11/20
舊手機充電頭別扔,放廚房太聰明,我也今天才清楚,看完回家找找
2023/11/20
布偶貓經常拉稀,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附上解決辦法
2023/11/20
甲狀腺不好的人,牢記:需少碰「1蛋、3菜」,或能保護甲狀腺功能
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