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大宋此時正面臨著北方強敵的屢屢侵擾。在皇帝 的軍事戰略誤判下,北邊局勢日益嚴峻。此前,宋軍主力楊家軍在西北邊陲遭遇陷害,楊家諸將慘遭滿門抄斬。楊家軍雖然覆滅,但楊家精神依然長存。
當年,楊業帶領楊家軍出征西北時,幾乎全軍覆沒,楊家上下只剩下婦孺。這對楊家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作為楊家之主,佘賽花痛徹心扉。她面臨的不僅僅是至親離世的悲痛,更有為楊家正名、報仇雪恨的重任在肩。
佘賽花的兒子們將士們慘死沙場,他們的妻子孩子還在家中等待著。如果佘賽花也在哀慟中倒下,楊家就真的全軍覆沒了。于是,雖然悲痛欲絕,但百歲的佘賽花還是挺起了背脊。她明白,這已經不是哀傷的時候,自己必須強大起來,為整個楊家撐起一片天。
佘賽花并非等閑之輩。年輕時,她就具備過人的勇武才能,只是嫁做楊家妻子后,便盡心相夫教子,一心處在家中。如今丈夫兒子無存,她必須重新拿起武器,發揚楊家血性,率領楊家余部,為楊家軍報仇雪恨。
當佘賽花得到楊家軍覆滅的噩耗時,她正值百歲高齡,身體雖已衰敗,但心智依舊敏銳。多年來,她默默支撐著這個家,現在這個家只剩她一人了。佘賽花明白,哀慟是沒有用的,怨天尤人也無濟于事。此時此刻,楊家上下百十口人的命運全落在她一人肩上,她必須振作起來。
佘賽花獨自來到楊家的祖宗神龕前,跪拜許久。她在心中對先人訴說著悲苦和無奈,又堅定了為楊家報仇雪恨的決心。隨后,她整頓家務,安排好楊家孤兒寡母的生活,并著手聯系起還在世的楊家女眷。
佘賽花終究是這個家的支柱。雖然悲痛欲絕,但她很快就整合起了心緒。她明白,這已經不是哀傷的時候,自己必須挺身而出,強大起來,為這個家撐起一片天。于是,佘賽花開始著手準備起征事宜,她要讓這個忠義之家的精神長存。
楊門女將軍主要由楊家將的遺孀們組成。但在隊伍中,還加入了兩名來自敵國遼國的公主——鐵鏡公主和瓊娥公主。
原來,楊家四郎楊延輝在金沙灘大戰中受重傷假投遼國,後來娶了遼國皇太后的侄女鐵鏡公主。楊延輝娶妻的目的,是想依靠妻子的關系為自己爭取在遼國的立足點。他心心念念楊家大仇未報,所以暗中與母親佘賽花聯系,希望在她西征時一同出戰。
鐵鏡公主性格堅韌,她選擇跟隨楊延輝回到楊家,加入楊門女將軍。她自知楊延輝始終念念大宋,但她仍然陪伴左右。因為她知道,就算楊延輝的心屬于大宋,但他對她的感情是真摯的。
與此同時,楊家干兒子楊延順在遼國也娶了一位遼國公主——瓊娥公主。瓊娥公主同樣決定跟隨楊延順回到天波府,加入楊門女將軍一同出征。
兩位遼國公主本是敵國之人,但在西征途中,她們并沒有絲毫遲疑,而是勇猛善戰,為楊家盡忠報仇。
楊延輝與鐵鏡公主的邂逅純屬機緣巧合。當年金沙灘大戰之中,身負重傷的楊延輝意外被一位遼國大將所救,進而認識了鐵鏡公主。本想借公主之手治傷養病的楊延輝,卻在相處中漸生情愫,最終結為連理。
鐵鏡公主天生聰慧善良,她自知楊延輝對大宋念念不忘,便主動請纓加入楊門女將,并說服哥哥為楊家出征助威。她不在乎丈夫的心是否屬于自己,只希望能支持他的決定。楊延輝對妻子大度的胸懷心存感激,決心報答這份情誼。
而楊延順和瓊娥公主也是經歷了波折。瓊娥本受皇命嫁給一名遼國王子,但在一次宴會上邂逅了楊延順,兩人一見鐘情。無視王法,瓊娥選擇私奔,從此跟隨楊延順流離天涯。入贅楊家后,她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這份感情。
楊延平的妻子周云鏡,是隊伍中的篤定主心骨,不僅刀法高強,指揮才能也非常突出。楊延定的妻子耿金花,十分精通柔中帶剛的武藝,曾斬殺敵軍大將。楊延安的妻子董月娥,在戰場上立下汗馬功勞,殺敵無數。
楊延德的妻子馬賽英,勇猛過人,在戰場上經常身先士卒。楊延昭的妻子王蘭英,以一當十的勇武聞名,和兒媳婦穆桂英并稱雙壁。楊延嗣的妻子杜金娥刀法了得,殺伐果決。楊延昭兒媳婦焦月娘,為了保護妹妹穆桂英,在戰場上壯烈成仁。
12名楊家女將個個都是一員猛將,她們并肩作戰,共同組成了一支英勇頑強的女子軍隊。西征勝利后,這些女將也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部分女將因為戰場疾病及傷勢在天波府去世,以性命贖得戰功。還有些女將選擇退隱江湖,過上平靜的生活。也有女將因為戰功卓著,受到朝廷褒獎,官復原職,富貴一時。
每一個楊門女將,都曾為這場西征貢獻過力量,她們的故事成為楊家忠勇義氣的象征,豐富著這段歷史傳奇。楊門女將軍雖然都是女流之輩,但個個都是精通武藝的女中豪杰。有的繼承家學,有的隨夫習武,均是能御馬彎弓的女將。這12名女子雖然命運各異,但都懷揣著同一個目標——報仇雪恨。
平日里,她們也會聚在一起交流武藝心得,相互切磋。有人提拔女兒們習武,有人自己勤加鍛煉。她們牢記生前楊家男兒的囑托,努力練就過硬本領,以備西征之需。
這12名女將性情各異,卻在佘賽花的帶領下團結一心。周云鏡冷靜睿智,善于調動隊伍士氣;耿金花剛柔并濟,運用巧勁制敵;王蘭英與穆桂英二人搭配天衣無縫,宛如一體。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發揮作用,共同構筑起楊門女將這堵鐵墻。
經過艱苦卓絕的西北征戰,佘賽花終于率領楊門女將大獲全勝,凱旋而歸。這支由女性組成的軍隊,竟然完成了一場男兒們都難以完成的戰役,不但為楊家平反昭雪,也為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當時已百歲高齡的佘賽花,更是成為了軍事史上一位傳奇式的女將軍。她不負重托,不負女流之體,以百歲之高齡身先士卒,克敵制勝,為國盡忠。
西征勝利的凱旋之日,無疑是佘賽花人生中最光榮的一刻。她扛起了整個楊家的重擔,洗刷了冤屈,復興了楊家軍的榮光。盡管付出了沉重的犧牲,但楊家作為忠義世家的精神已經彰顯于天下,足以流傳千古。
多年來,佘賽花一直扮演著楊家堡壘般的角色,支撐起整個家族。現在,她終于可以卸下這重擔,將楊家的未來托付給下輩子弟。西征勝利令她看到這古老世家會繼續繁榮下去,她也可以心滿意足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在凱旋典禮上,佘賽花神采奕奕。這場勝利是她一生中的巔峰之作。但她并不沉浸在功成名就的喜悅中,而是在心中默默感謝每一位為楊家盡忠的將士。正是他們用生命點燃了楊家的希望,現在可以交到后人手中了。
楊門女將的故事讓人肅然起敬。一個百歲老太帶領一群寡婦女子出征,打敗強敵,足以載入史冊。這充分彰顯了女性的力量。
佘賽花老當益壯的意志力,以及全體女將甘愿為國捐軀的精神,都讓人動容。這是中華民族忠義仁勇的光輝典范,也讓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無論男女老幼,只要心中有正義,就能化腐朽為神奇,讓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綻放奇跡的光芒。